我在114年8月9日(星期六)下午在故鄉高雄市的內惟藝術中心看了這部電影,也有映後座談。雖然是回高雄故鄉過父親節,但這部電影算是非常悲傷的故事: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163482189339415&set=a.10152679715259415

《白衣蒼狗》映後座談
也因此本片中會出現狗的畫面來比喻人的行為─例如一群流浪狗爭食,一隻斷掉腿的狗跟在男主角身邊。
我想這也是導演曾威量和尹又巧夫妻檔為何可以得到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因為導演遇到最難處理的情況是跟動物、水、和小孩有關。而本片幾乎都有遇到─動物是狗;水是下傾盆大雨;另本片雖然沒有小孩,但有外國人與身障者郭書瑋的本色演出,不會比小孩好應付。
而泰國籍演員萬洛·隆甘迦越洋來到台灣拍片,要會說中文也要會在山區開車,片中要照顧身障者病人郭書瑋─本片第一幕就是萬洛·隆甘迦幫郭書瑋擦屁股,還遇到各種道德兩難等問題,令人感到揪心。他得到台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算是實至名歸。
另外,本片選角有個亮點就是陳文彬飾演的德哥,他在片中飾演剝削外籍移工的台灣商人,算是反派角色。他第一部電影是戴立忍導演的《不能沒有你》,經典畫面是抱著小孩要跳台北車站旁忠孝西路的天橋要自殺,吶喊著"社會不公平!"而令人揪心。後來他去從政當文化局長。很驚訝他在本片走上戴立忍導演的老路─飾演反派專門戶,令我感到很驚奇!
如果某個影展有最佳選角或最佳整體演出獎,本片絕對有資格入圍。
而本片攝影雖然是找外籍攝影師米卡埃爾.卡普隆拍攝,但很明顯受到侯孝賢導演與李屏賓攝影師的影響而採用長鏡頭攝影,拍攝地點又選在偏僻多雨多霧的山區,讓人目不轉睛專注在片中畫面而不出戲。值得一座攝影獎。
另外,本片雖然沒有任何原創配樂,幾乎都是KTV中被唱到爛的"寶貝對不起"(草蜢隊),但表現出來是十分對味。而在沒有配樂的情況下,也會讓觀眾更加注意到本片中充斥著各種音效─如開車、下雨、人打架、狗爭食、打針、以及哭泣等聲音,有種身歷其境的感受。也值得一座音效獎。
本片最後的映後座談,有找一位專門做長照的女醫生討論片中長照的議題,她說她會讓自己的小孩知道自己工作的辛苦,這樣她的小孩會有同理心。
結束後我和她與曾導演討論過,長照在都會區並不會是太大問題,因為住在都會區的人普遍家境不差,交通與醫療均很便利,反而是偏鄉地區等天高皇帝遠的區域會有很大問題─本片就是探討這類的議題。
女醫生有提到台中市某個偏鄉地區,裡面的居民確實有酗酒或失業等社會治安問題,解方是將這些人免費訓練成長照照護員,給他們一技之長與專業證照;之後會安排在社區中從事長照工作,並且提供穩定收入。一次解決長照、社會、與治安等問題。
很可惜的是,因為我要回家過父親節,就沒有再多花時間交流討論,但這次看片與映後座談讓我收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