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本資訊:
- 股本:新台幣 11.31 億元
- 流通股數:約 113,137,500 股
- 2025 年前三季營運狀況:
- 累計營收 (至9月):35.45 億元
- 第一季 EPS:1.48 元 (淨利率 13.56%)
- 第二季 EPS:0.49 元 (淨利率 4.90%)
- 上半年平均淨利率:約 9.4%
- 在手訂單與產能:
- 現有訂單: 手握超過百億訂單,其中 72 億元新船訂單預計於 2026 年底前完成。主要為持續交付的沱江級巡邏艦。
- 新增訂單: 第二批海軍高效能艦艇(5艘)與布雷艦(6艘)預計自 2026 年開始交付認列營收。
- 維保收入: 每年約有 3-5 億元的穩定維修保養收入。
- 產能擴充: 第六廠北棟預計於 2025 年下半年投產,可增加超過 60% 的產能,並能承造噸位更大的船艦。
- 營收認列方式: 採「完工比例法」,營收依工程進度認列,因此各月/季營收與獲利波動較大。
2025 年獲利模型推估
2025 年的營運主要受惠於沱江艦的持續交付。
項目推估方法預估數值說明預估全年營收以 2025 年前 9 個月平均營收推算全年約 47.3 億元前 9 月累計營收 35.45 億,平均每月 3.94 億。以此推估全年營收約為 47.3 億元。預估毛利率參考 2025 上半年毛利率約 19.2%Q1 毛利率 19.06%,Q2 為 19.47%,上半年平均約 19.2%。假設下半年維持相近水準。預估淨利率參考 2025 上半年加權平均淨利率約 9.0%Q1 淨利率高達 13.56%,但 Q2 下降至 4.90%。考量新廠初期費用可能增加,採較保守的上半年加權平均淨利率約 9.4% 進行微調。預估稅後淨利全年營收 * 淨利率約 4.26 億元47.3 億元 * 9.0% = 4.26 億元。預估每股盈餘 (EPS)稅後淨利 / 流通股數約 3.77 元4.26 億元 / 1.131 億股 ≈ 3.77 元。匯出到試算表
2025 年小結: 全年獲利預期將低於 2024 年的 6.25 元,主要原因是第二季獲利率的明顯下滑。觀察重點在於第四季新廠投產後,對成本費用率的影響以及毛利率是否能維持穩定。
2026 年獲利模型推估
2026 年將是龍德造船的成長關鍵年,受惠於新產能開出與新訂單的挹注。
項目推估方法預估數值說明預估全年營收剩餘訂單 + 新訂單 + 維保收入約 65 - 70 億元1. 剩餘訂單: 72 億訂單扣除 2025 年認列部分,預估約有 30-35 億。 2. 新訂單: 高效能艦艇與布雷艦開始交付,保守預估貢獻 30 億營收。 3. 維保收入: 約 4 億元。預估毛利率考量學習曲線與規模經濟約 19.5% - 20.5%新廠產能開出,生產效率提升及規模經濟效益,毛利率有望微幅提升。但新船艦初期建造也需考量學習曲線成本。預估淨利率考量營收規模擴大約 10.0% - 11.0%營收顯著增長,管銷費用佔比可望下降,帶動淨利率提升。預估稅後淨利全年營收 * 淨利率約 6.5 - 7.7 億元65 億元 * 10% = 6.5 億元;70 億元 * 11% = 7.7 億元。預估每股盈餘 (EPS)稅後淨利 / 流通股數約 5.74 - 6.80 元6.5 億元 / 1.131 億股 ≈ 5.74 元;7.7 億元 / 1.131 億股 ≈ 6.80 元。
2026 年小結: 在手訂單能見度高,且新產能與新專案同步啟動,營收與獲利有望重返成長軌道,挑戰歷史高點。獲利能力能否提升,將取決於新廠的生產效率與新船艦的成本控制。
影響獲利模型之關鍵變數與風險
- 專案進度與認列時程: 國艦國造專案的進度是影響營收認列的核心,任何提前或延後都將影響年度財報。
- 成本與費用控管: 原物料價格波動、新廠投產初期的折舊與人事費用,都可能侵蝕獲利。
- 後續訂單爭取: 無人艦、離岸風電運維船等新興商機的訂單爭取能力,將是長期成長的動能。
- 國防政策與預算: 作為國艦國造的主要廠商,營運與國防政策及預算的連動性高。
總體而言,龍德造船短期(2025年)因獲利率波動面臨調整,但中長期(2026年起)在手訂單飽滿、新產能開出,營運成長前景明確,後續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