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絹絲瀑布
2025.10.11
在假日,爬一座小山、走一條步道,似乎已成了我的日常。
「比較喜歡看山還是看海?」爸爸曾經問過我。幾乎每年我們家都會找時間去花蓮或台東海邊旅行個2~3天,甚至更長,這是爸爸的「充電」模式。深邃的太平洋穩穩地吸收了海浪,讓東部的海遠比西部平穩,也正是這種安穩的浪聲讓人放鬆。
我原先從未細想,後來再三比對下,感覺我好像稍微跟爸爸相反了,只是剛好狹長的花東縱谷竟然同時滿足了我們,我竟沒有發現,在爸爸望向東邊的太平洋時,坐臥西側的中央山脈往往讓我感到沉穩安定。
當然,大自然是可敬的,可畏的。平靜的浪潮能掀起海嘯,沉穩的山也可能崩落。也許正因如此,身處山海之間的我們,才更能體會自身之渺小。懷抱敬畏與感恩,積極的面對生活是我們存在於天地間最該有的姿態。
一、
今天決定安排一個三小時的時間浸潤於山林,而將兩個步道連起來走——絹絲瀑布步道和冷擎步道。從菁山路101巷的絹絲瀑布步道入口進,途經瀑布,續往擎天崗,接冷擎步道至冷水坑。從步道入口走約1.1公里後即抵達絹絲瀑布,路途平坦幾無坡度和階梯,陽光從樹梢間瀉下,像細碎的金粉落在青苔與落葉上。涼爽的山風夾著泥土氣息,空氣乾淨得幾乎能讓人忘記時間。

二、(小插曲)
實際上,在步道入口,我猶豫了好幾分鐘。「步道封閉」四字阻擋於眼前。「咦?我今天只能打道回府了?」心中正盤算要如何變更行程,後面又來了幾組山友,有人說,前幾天她的朋友來過,步道上有一棵大樹倒下擋住道路,通行還是可以。另外,又有人表示今天天氣很好,前幾天山上也沒有下雨,相對是安全可走。於是大家紛紛越過黃色拉條,進入步道。
我想了一下,走一小段試試吧!如果遇到阻礙,絕不冒險,畢竟大自然的力量不是渺小如我可以抵抗的。沿途時時注意步道路況及邊坡情形的我,緊緊跟在前方隊伍身後,快步走了約1公里後,果然遇到了倒樹,判斷了安全性後,決定從樹下縫隙過。說是縫隙,其實比較像是個小山洞了,對於身高不高的我,微蹲彎腰便可輕鬆通過。
只是事後想來,若那時地震突來,那情況可能就不叫輕鬆了。大自然讓我們靠近,也提醒我們謙卑。下次,我該為旅途多設一個備案。
三、
瀑布下的橋上站滿了人,大家都靜靜的欣賞穿越樹林與岩石,如絲如絹的瀑布,有人拿起手機不是拍照,而是錄音,錄下淙淙而下的瀑布,以及水花拍打在葉面上的溚溚聲。
瀑布取名絹絲,形如其名,祂不壯觀,也不激昂。祂若影若現的與樹林融為一體,山風攜著水氣,清涼拂面。淙淙水聲、葉片的沙沙聲交織成一曲低調的合奏,讓人心底的喧囂也慢慢沉靜下來。這也許是為什麼祂吸引了無數人前來,成為陽明山的一處聖地的原因吧。
四、
離開瀑布,往擎天崗的路開始上升。2.7公里的山徑,從海拔580公尺爬升到760公尺,但整齊的石階和寬敞的步道,讓整段路途並不怎麼辛苦。後來看到路旁的說明牌,瞭解到這裡屬於以前的魚路古道,昔日為了讓從金山挑著鮮魚入城的漁夫扁擔穩妥易行,路面的石頭按大小和平整度都經過篩選與分配。如今我走在上頭,竟也感受到那份安心。
今天的天氣好得近乎刺眼。擎天崗上陽光燦烈,大草原一片明亮,說實話,有點熱!但呼吸著山上的空氣,望向遠處的七星山巒,和專心吃草的牛群竟讓我暫時忘記炎熱。
在山巒之間可以俯視台北市區,可惜都市上空被不知道是塵埃還是霧氣的白煙籠罩,並不是看得很清楚。大草原、草原上的牛隻、宏偉的山巒,以及遠處的都市,讓這裡顯得格外愜意。
五、
一旁草地上有不少遊人,有人鋪上地墊,有人撐起陽傘,有人拿出背包中的食物,享受悠閒的假日。不禁讓我想起喬治‧修拉的《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遊人們在陽光下聚集在塞納河畔的樹林間休息,有的散步,有的斜臥在草地上,有的在河邊垂釣。
雖然這裡沒有河岸樹蔭,但大家依舊怡然自得。我也找了處好位置,拿出從中秋節吃到現在還沒吃完的月餅,配著蔬果汁,小憩一下。只是事先沒有準備的我是直接坐在草地上的,起身時褲子被水氣浸得微濕,如果不是我穿深色的褲子,可能會讓人以為我尿褲子了!

《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喬治・修拉
六、
往冷水坑的路好走許多,約2公里的路,沒有太多起伏,難怪有不少遊客是從冷水坑方向走去擎天崗。沿途我順路繞去冷水坑生態池,以及之前在七星山東峰步道上望見的一處牛奶色的小湖。

牛奶湖
全程約三個半小時,當我抵達終點時,時間方過十一點。
或許,這就是山之於我的「充電方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