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新的心靈雞湯,永遠少不了下一堂課 ✨
每天打開網路,你都會看到那些「振奮心靈」的影片。
「成功只差一步,你也可以做到。」
「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長的禮物。」
「抱怨只會拖累你自己。」
聽起來很溫暖。
像有人在你肩上輕拍,微笑著告訴你: 「人生有捷徑、有規則、有希望。」
但是,影片看完後,接下來是什麼?
對,你猜對了——
私訊我,了解更多課程 💸
💡 心靈雞湯不是陪伴,它是商業套餐。
你的焦慮、渴望與迷惘,全都被打包進潛在客戶名單。
那些「成功法則」——
不論是什麼三條、五條、七條,或者一大堆變化版——
其實多半都是
生活哲理、禮儀、人際與行動指南 的重新排列。
只是換句話說,再套上「成功法則」的標籤,
聞起來就多了一點「錢味」 💰
📌 幾個日常例子
- 🍵 「別人請你喝茶,哪怕只是一口,也別忘了喝,這是一種基本禮貌。」
你在辦公室被同事邀去喝下午茶。
明明不渴,但還是舉杯一口。 這不是為了享受,而是在展示教養。 - 🤝 「答應別人之前,先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想答應;想拒絕時也別模糊,模糊的語氣只會讓誤會累積,傷了和氣。」
職場上,你說了「好啊,下次再約」。
心裡明白對方可能不會再出現。 這就是成年人的微妙拒絕——別抱太多期待。 - 🚀 「完美主義常是拖延的藉口,行動才是翻身的開始。」
你手裡的課程連續包月,看似「提升自己」,
實際上時間都被課程佔滿。 行動?也許還在填表單和等影片上線。 - 👀 「看到別人的缺點時,先想想是否有解決辦法,而不是隨意評價。」
同事抱怨你沒做完某件事。
你默默在心裡想:『好吧,下次再改進』。 這也是生活哲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這些話,本質上人人都懂。
只是有人把它剪成影片、配上情緒音樂、再搭上「成功心態」的標籤。
讓你在感動的同時,
也默默掏錢 💳
你以為自己被啟發,
其實是在啟發他們的收入曲線 📈
真正的智慧,不在金句,也不在課程,
而在 行動 🔑
承認失敗、不怕失敗,
才會真正看見自己能走的路。
人生的劇本,從來沒有捷徑。
你需要自己跌倒,自己爬起,再自己往前走。
而不是在下一堂「改變命運」的課程裡, 期待找到答案。
🔥 心靈雞湯能點燃你,但不會替你走路
它能給你片刻頓悟,
但若停太久,就會被提醒:
「你還不夠努力,你還差一步,你還需要下一堂課。」
就像梁靜茹在《給未來的自己》裡唱的 🎵
「我不放棄愛的勇氣,我不懷疑會有真心。
我要握住一個最美的夢,給未來的自己。
不管怎樣,怎樣都會受傷;
傷了又怎樣,至少我很堅強,我很坦蕩。」
所以,下次看到那些成功法則,
你可以微笑—— 感謝它帶來一點力量, 然後,記得轉身去走屬於自己的路。
因為真正能救你的人,
從來不是金句、課程或影片, 而是—— 你自己 ✨
編者按 ✍🏻
你所看到的那些「成功金句」,其實早已存在於古老的哲學、倫理、甚至職場手冊中。
這些觀念不是新哲學,只是舊道理的新包裝。
當「人生成長」變成可以被設計、被行銷、被收費的產品時,
我們也該問一句: 到底誰才是真正需要被療癒的?
💬 那些金句,你聽過哪些呢?
你曾經因為一句話、一段影片,甚至一堂課,而花過錢、期待改變嗎?
留言分享你的故事吧——有時候,比起金句本身,經驗和行動才是真正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