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政治圈「制度漏洞」與「灰色文化」
立委林宜瑾被控詐領助理費 1,412 萬元遭起訴。
這起案件揭開的,不只是個人行為,更反映出台灣政治圈長期存在的制度漏洞與灰色文化。
每當類似案件再度出現,社會輿論總是譁然,但也迅速歸於平靜。
因為我們都知道——這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 「大家都這樣做」的文化
「這是慣例,大家都這樣做」,常被當作一句安慰,也是一種默許。
久而久之,「挪用」與「靈活運用」的界線,便模糊難辨。
然而,這樣的現象並不只存在於政治圈。
在許多職場與公部門,也可能出現類似的動態: 當制度的透明度與監督機制不夠強大時,「形式合理化」與「方便處理」的壓力,便容易被扭曲成默許的行為。
這並非單一事件,而是折射出一種更深層的結構性問題。
當制度被默默允許成為「形式先於實質」的文化時, 真正該問的或許是——我們是不是早已習慣這樣的灰色?
🧩 結構性的疲乏與集體麻木
從助理費案、補助金濫用,到公部門預算「用完才算盡責」的邏輯,
這些現象指向的,都是制度設計與文化心態的雙重失衡。
在現行體制中,對成果的評估往往著重於「有無程序」、「有無核銷文件」,
卻忽略了最根本的問題——事情是否真的被做好。
於是,公文完備成為比實質成果更重要的事。
而這樣的結構,最終養成一種集體的麻木: 我們知道有問題,但也知道沒人想真的改。
💬 結語
也許,「制度病」比個人貪念更難治。
當灰色成為習慣、默許變成共識, 我們該問的不只是「誰又被起訴」, 而是——我們的制度到底容忍了多少這樣的灰色?
📎 新聞來源:ETtoday新聞雲,《立委林宜瑾詐助理費!16年走1412萬 當議員就開始…慘被起訴》,2025/10/09
#政治觀察 #制度問題 #公費助理費 #林宜瑾 #台灣政治文化 #社會觀點 #體制反思 #方格子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