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來到淡水,不是到河邊看夕陽,就是到老街覓美食。對於我這長住淡水三十年的外地人,看夕陽覓美食並非日常,而是待客之偶然。

多田榮吉故居是淡水第一座被指定為古蹟的日式住宅。
「淡水古蹟博物館」是?
很多人問我:我是淡水古蹟博物館的志工,「淡水古蹟博物館」在哪?
「淡水古蹟博物館」原稱為「淡水古蹟園區」,非指單一實體建築或場館,而是隸屬於新北市政府文化局下的任務編組,負責綜理12處位於淡水的古蹟或歷史建物(以下簡稱古蹟),並定期檢視非管轄範圍的其他淡水古蹟。
目前淡水共有35處古蹟,其中,國定古蹟有四處,餘為市定古蹟。
國定古蹟中,紅毛城及滬尾礮臺為市產,歸淡水古蹟博物館管轄;理學堂大書院(牛津學堂)及鄞山寺(汀州會館)為私產,由真理大學及鄞山寺管理委員會管轄。
淡水古蹟博物館管轄的12處古蹟中,有洋式、日式及閩式建築,有軍事基地(紅毛城、滬尾礮臺)、機關或學校(海關碼頭、小學校禮堂)、商行(得忌利士洋行)、官宅(小白宮、日本警官宿舍)或私宅(如:多田榮吉故居、木下靜涯舊居、程氏古厝、施家古厝、日商中野宅)。
這12處古蹟中,除家族自管且仍在使用的程氏古厝、外包為餐廳的海關碼頭及維修中的日商中野宅等三處無志工輪值,餘九處由40幾位志工輪值。志工的主要任務雖非導覽,但常得引導訪客及回答問題。
多田榮吉故居是我最喜歡值勤的地點之一。它有開闊的視野,可眺望淡水河及觀音山,有參天老樹,有小巧的庭院及精緻的日式木造房舍,安靜又有涼風,也常喚起我童年住在齊東街的回憶。

故居前有塊石碑,述明此宅為全臺最早接自來水的民宅。房門前的車寄,是便於住戶上下車或進出的小亭。
多田榮吉故居值勤日常
多田榮吉故居全稱為「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望文生義,是日治時期淡水街街長的住所。
不像紅毛城總是遊人如織,到多田榮吉故居參觀的,大多是做過功課的散客,三三兩兩的,非常閒適,平日早上訪客更少。
近月以來,在故居值勤過兩次,來了些有趣的人,讓值勤不那麼枯燥無聊。
兩周前的值勤,一早來了一位與我年紀相仿在某校兼課的男士。他對淡水古蹟如數家珍,我們聊了教師生涯規劃及原校退場的心態轉折。
之後,來了一群六、七位中年人,畢業30年,同校不同系的校友,因寢室聯誼相識至今,大家約好平日請假,回淡水走走。他們在榻榻米上小坐聊天,非常盡興。
值勤結束前,來了位西方女士,我簡單做了介紹,並建議她幾條後續參訪的路線。離開前,我們以故居為背景自拍,她說一定會再來台灣。

由後緣側(相當於後廊)可穿視「次之間」(相當於起居間)、「座敷」(相當於客廳)及前緣側(相當於前廊),通風良好。
本周值勤,一早來了一對台裔美籍夫婦帶著成年的女兒。先生憶起童年住在南部日式宿舍的過往,太太忙著詢問阿給在哪?新開放的古蹟在哪?她說:淡水變化太大,她都認不得了。
稍晚還來了一位英語很好很有氣質的韓國中年女士。我們聊了台灣人與韓國人對日本人看法,以及她對台北市及淡水的看法。值勤遇到的韓國人大多是大剌剌的,愛拍照擺姿勢,說話也大聲,這位女士例外。
值勤結束,走在老街上,遇到三位年輕有型的男士在買飲料,其中一位兩腳穿不同顏色布鞋的長髮男士向我打招呼。啊!他們剛剛才在多田,我們還聊了一下淡水景物的變化。
我喜歡這些到訪的散客,無論是本地或外籍,有些人喜歡靜坐緣側,有些人喜歡到處拍照,有些人喜歡聊上幾句。
在多田榮吉故居值勤的次數雖然不多,但遇過來自美加、歐洲、印度、東南亞等國的訪客,來自日韓的更不計其數。我喜歡問問他們眼中的台灣及淡水,順便練習我日益生疏的英語。

早晨的獨行訪客,默默地坐在前緣側,享受美好寧靜的時光,離去前我們聊了一會兒。
多田榮吉是誰?
多田榮吉是誰?!多田榮吉先生出於於1864年日本神戶市,其家族為當地知名的地主。1897年多田榮吉渡海來台,先在臺北榮町(今衡陽路)設立千代田商會,販賣電氣器材。1905年遷居淡水,擔任淡水稅關酒保(即酒商)。
他熱衷於公共事務,曾擔任多屆的淡水街協議會會員(相當於現在的議員),並於1930年被任命為第四屆淡水街街長(相當於現在的區長)。
他擔任街長三年多,政績以交通及教育為主,如:拓寬關渡至淡水間的道路、新闢北新莊道路、改建淡水圖書館等等。他辭去街長職務後,仍捐資興建女子公學校及遷建滬尾小學校及興建校舍(現淡江國中)。
多田先生除急公好義外,他非常喜歡吃白米飯,曾自述一天可吃一斤米(相當於1.5公斤),食量驚人。
[發問:日治時期的公學校和小學校相當於現在的甚麼學制?]

由前緣側觀看前院。前院池塘原有養魚,近來改鋪白色圓石,右邊突兀的綠色柵欄是通往馬偕街的天橋。

後院有兩顆百年老樹,這棵是樟樹。

由車寄進門後,經過玄關脫鞋,再到取次。取次是個通連房間的小空間,相鄰為座敷(客廳)、茶之間(飯廳)及廊下(走道)。

前緣側。

座敷(客廳)。盛夏之時,如果開冷氣,才會拉起緣側的格子窗。

座敷(客廳),包括「床之間」(以掛軸、插花或盆景為裝飾的空間)及「床脇」(緊鄰床之間的內凹空間),座敷外側為前緣側。

茶之間(相當於飯廳)窗上的木柵欄,喚起我許多童年的回憶,小時候常站在窗前平台等爸媽或與路過的鄰居打招呼。

廊下,連通各個房間的走道。
多田榮吉故居在哪?
多田榮吉故居位於埔頂半山腰(馬偕街19 號),坐北朝南,旁有陡峭的駁坎,側有蜿蜒的小路,居高臨下,可眺望淡水河及觀音山。此處原為私人土地,清領時期因產權問題被劃歸於學海書院,後被多田榮吉購得。
此宅建於1937年,占地約100坪,室內約30坪,為標準的日式木造官舍建築,以紅檜木搭建而成。此宅亦為全臺最早接用自來水的民宅,對自來水產業的發展具有時代意義。
多田榮吉故居於2005年公告指定為古蹟,2014年開始修復,2016年正式開放參觀,現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沿馬偕街過天橋的左手邊,就是多田榮吉故居。
參觀多田榮吉故居
一般遊客較少專程至此參觀,大多是順遊紅毛城、小白宮、巫登益美術館或牛津學堂。有些熟門熟路的訪客會在平日九點半一開門就到達故居,在前後緣側、座敷的「床脇」或後院小坐。通常,過午、周末或假日,訪客較多。
故居可帶寵物入內,但限庭院,且不得落地。
附近有三家淡水知名的阿給,至於哪家道地或好吃,因為口味重,都不在我的口袋名單之中。
一、開放時間:
平日:9:30 - 17:00;周末及假日:09:30 - 18:00,每個月第一周周一休館,如遇假日順延。
二、門票
免費參觀,如需導覽需先與淡水古蹟博物館預約。
三、交通
- 步行:由捷運站步行經老街或河邊,循馬偕街過天橋,至此約20-30分鐘。
- 公車:於淡水圖書館站下車,爬上站牌旁的天橋即到。
- 開車:馬偕銅像三角公園立體停車場或紅毛城周邊停車場,下車步行5-10分鐘。
四、浴衣租借
故居提供浴衣租借服務,成人300元,兒童200元,提供浴衣、木屐及各種配飾選二(提包、髮飾、扇子等),男女老少均有,限於故居範圍內穿著,不限時間。
五、拍攝婚紗
提供民眾免費拍攝專業婚紗,每次以兩組為限。
[備註]
- 照片並非同日拍攝。
- 文章上次執勤結束就開始寫,因整理及上傳照片頗花時間,轉眼過了立冬,最後還是決定沿用「秋日淡水散步之路」的標題。
- 有關多田榮吉及故居的背景資料來自:淡水古蹟博物館官網、Wikipedia及淡水維基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