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暹粒,空氣裡帶著一股潮濕的氣味,湖面仍覆著一層薄霧。乘著小舟順著洞里薩湖的支流前行,遠遠就能看見一排排漂浮在水面的木屋——這裡,就是當地著名的水上人家。
木屋用竹竿支撐,底部綁著塑膠桶或浮木,搖搖晃晃地隨波輕蕩。有人家的屋外曬著衣服,有人正在船上煮飯,炊煙從鐵皮屋頂升起,與水氣混成一片。孩子們光著腳在木板間奔跑,笑聲清脆,偶爾跳進水裡撲通一聲,水花在晨光下閃著金光。
小販划著小船,賣著水果、汽水、魚乾,沿著屋與屋之間穿梭。這裡的「街道」是水,這裡的「車聲」是槳划過水面的節奏。生活看似艱難,卻有一種順其自然的自在。我靠在船邊,看著遠處一位老婦人坐在門口,靜靜修補漁網。她的眼神安定而溫柔,像是看透了潮起潮落的歲月。陽光終於穿破雲層,映在她的臉上,也照亮了整片漂浮的村落。
暹粒的水上人家,是一種生活的韌性。沒有堅固的土地,卻有安穩的心。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謂的「家」,不在於它建在哪裡,而在於那份面對生活仍能微笑的勇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