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兩個半月,再次坐上飛機來到西安,這次有整整四天(1018-1021)的時間好好看看這座古城。
首當其衝的感受是溫度,台灣還在26到34度左右;半夜抵達咸陽機場的時候,機艙門打開一陣冷風撲面,我感覺自己像是打開了冰箱。手機顯示溫度是11度,從此之後就沒比13度高過;還碰到店員抱怨這是西安百年難遇的十月低溫,卻正好讓我碰上了(跟朋友開玩笑說,我是來過冬了)。在我抵達之前據說已經下了兩個月的雨,於是趁著第一天還算晴朗,下午敲定先換漢服化好妝,晚上夜拍。

三柱清香,又點了一對紅燭供在佛前,向神佛誠心祈願,希望曾經那些失落在時光裡輪迴中、連記憶都稀薄的人與物都能被我尋回。
祈願天予歸期。

第二天天還沒亮就打車去了附近的早市,想走進西安的日常裡。氣溫8度(體感溫度4度),吃了豆腐腦、菜盒(韭菜盒子)和豆漿。午後打車去了西安城牆-永寧門,一個人慢慢亂逛,居然走到了關中書院(書院門)。
巷弄裡,步行街上展示著大量摺扇、對聯、紅幅,我喜歡這裡寫著一手好字的師傅們,文字與書寫在這裡隨處可見又充滿獨特的韻味;在一個人們熱衷手機影音、逐漸不閱讀紙本書的時代,更顯得珍貴。


從永寧門入口買票走上明朝擴建(以唐代皇城城牆為基礎)而成的西安古城牆,突然想起這麼一句詩:「卻笑儂家最辛苦,聽蟬鞭馬入長安」。依稀有那麼一點靈魂共振,似乎,曾經的我也走過這樣一道門。
不過仍然感覺當初(很久以前)的自己是以一個外人視角觀看這座城市,因為那種震顫裡面並沒有鄉愁,不是魂歸故里的感受。
這次連直覺指引都沒有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上這座城牆,只是記住了這是一座古老的城牆,就走來了這裡。城牆上很寬,三台汽車並駕行駛都沒有問題。天色灰濛濛的,我走在城牆之上,卻看不見長安舊時模樣。「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上次匆匆造訪以後,沒來由地,我總是想起這句詩。
第三天去了鐘樓附近的騾馬市,非常熱鬧。或許下次去,可以嘗試一下看起來很美味的大烤串或者炒雞。(就是大概得分幾餐吃完吧......我一直覺得自己的食量不算大但也過得去,直到在轉運站點了一碗砂鍋米線讓我硬生生吃了半個小時才吞完,這個超標的澱粉量讓我整個生無可戀0.0)

特地開了google map找到曲江書城,古文堆砌成的階梯好漂亮,如果書能有點折扣,我大概就會把那六本放進行李箱努力扛回家了。
最喜歡的還是大唐不夜城,第三天夜裡走在下過雨的石板路上,樹上垂掛著金燦燦的詩詞,拍起照來有種暈染開的美感。
白居易的雕像旁邊鏤刻著他的名言:「 慈恩塔下提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第一次讀到時備感震撼,少年人的恣意輕狂,就在這句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終點站是大悅城,在這裡帶走了全盛齋的糕點當伴手禮。鮮花鋪滿的台階華麗又夢幻,還有以重瓣玫瑰製作而成的甜品香氣襲人。
如無意外,下次來,大約會是深冬。我想穿上繡著國花牡丹的豔紅齊胸繻裙,頭戴金飾點翠,走過遍地白雪。燃三柱清香,點一對紅燭,等一個回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