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財報明明賺100萬!」 會計師:「老闆,但稅法說你賺170萬。」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這是我每年最常和客戶的對話。

而他們臉上的表情,總是從驕傲,瞬間轉為震驚、不解,甚至憤怒。他們第一個反應都是:「怎麼可能?你是不是算錯了?」

我必須告訴你,這個 70 萬的財務黑洞,並不是一個謎。它是有跡可循的 !

為什麼財報賺100萬,稅單卻要你繳170萬的稅?

你是不是也遇過這種事? 那一刻,你不是覺得自己被坑了,就是懷疑人生。

先告訴你答案: 你沒被坑,帳也沒算錯。

真相是,你和你那位最強大的隱形股東,也就是政府, 正在用兩套完全不同的規則在玩同一場遊戲。

這個問題的根源,不在於帳做錯了, 而在於:你和你的隱形股東,也就是國稅局, 從一開始,衡量獲利的標準就不一樣。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搞懂的核心:「會計所得」與「課稅所得」的巨大鴻溝。

官方的定義就很清楚: 依照《商業會計法》計算出來的「會計所得」, 是根據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算出來的稅前損益。

但政府要你繳稅的「課稅所得」, 是依照《所得稅法》規定算出來的所得。 規則不同,結果自然不一樣。

我用一個更生活化的例子來比喻: 主廚的創意食譜 vs. 包裝上的營養成分標示。

你記的帳,是你的「主廚創意食譜」。目的是向饕客、股東、投資人或銀行, 展現這道菜的價值,證明公司的實際營運狀況。

國稅局要看的帳本,是「食品營養成分標示」。它不在乎你的料理多有創意, 它只關心一件事:根據全國統一的標準,計算出客觀、標準化的結果。核心是為了確保課稅的公平與穩定。

所以,鴻溝就出現了。 而且,法律還強制規定,這條鴻溝你必須自己想辦法填起來。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2條就明文要求, 當你的帳跟稅法規定不一樣時, 你必須在報稅的時候自行調整。

理解這個財務黑洞並非錯誤,而是你事業升級的必然過程,你就能告別對稅單的恐懼。

地雷一:被打了七折的人情投資 - 交際費

那些最常讓我們頭痛的,就是稅法規定必須從費用中剔除,並且再加回來利潤的項目。這些必須被加回來,而且未來也沒有機會扣除的費用, 就叫做「永久性差異」。

你為什麼要知道這個詞?

因為當你跟會計師說:「我想了解一下我們公司主要的永久性差異有哪些?」他會立刻知道你是內行人,你們的溝通效率會瞬間提升好幾倍。

創業者最痛的場景

為了拿下關鍵訂單,你今年花了40萬在交際費上。

年底結算時,會計師卻告訴你:老闆,稅法規定我們公司今年的交際費上限只有30萬。那超出的10萬必須加回到利潤裡去繳稅。

這等於是說,那超出的10萬, 讓你平白無故多了10萬的課稅所得。更重要的是,交際費隱藏的稅上加稅懲罰。

根據《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19條的規定, 交際費支出的5%進項稅額是完全不能扣抵的。

所以,一筆含稅10,500元的餐費, 當中的500元進項稅額是直接石沉大海。如果這10,000元又不幸超限, 還要再被課徵20%的營所稅。這就是交際費真實且高昂的代價。

政府為什麼要這樣規定? 其實它在管理一個全國性的風險:公私不分。所以,它必須劃一條合理業務支出的線。

你應該怎麼做?

不要在年底才來後悔,要在年初就建立交際費預算。這個上限是根據你公司的年度進銷貨,按級距與比例計算出來的。

可以請你的會計師,根據今年的營收目標,幫你試算出這個法定上限。當預算用到80%時,警鈴就該響起。

這條紅線,不是來限制你的,它是來逼你升級你的客戶經營策略的。

地雷二:無法被同情的系統失靈稅 - 各類罰鍰

公司貨車司機的超速罰單, 或是你報錯稅的罰款,為何一毛錢都不能抵稅?

你覺得很無奈, 這些大大小小的罰單加起來,一年也有個5、6萬。這些都是營運中難以完全避免的摩擦成本。

而且這個範圍非常廣, 不只是交通罰單或稅務罰款,還包括違反環保法規、食安法規、勞基法,甚至是傳染病防治法的罰款,通通都不能抵稅。

這背後的邏輯,帶有懲罰的意味。《所得稅法》第38條就寫得清清楚楚。

如果罰款可以抵稅, 就等於是全民在幫違規者的錯誤買單,這會非常不公平。

你應該怎麼做?

收到罰單,付錢只是最簡單的一步。你必須把每一次罰款,都當作繳學費。

召集相關人員開會,問三個問題:

  1. 事情是怎麼發生的? 是司機的個人問題,還是公司的派車系統沒有給予足夠的運送時間?
  2. 我們要如何修復這個系統漏洞?
  3. 我們要如何建立一個預警機制,防止未來再犯?

如果你不能從中學到教訓、優化系統,那這些罰款就真的只是打了水漂。

地雷三:最令人扼腕的信任崩壞成本 - 無憑證支出

為了省一點稅,你答應合作廠商不用開發票,結果卻虧更大了。

廠商跟你說:老闆,我算你便宜一點,你直接匯款給我就好。一年下來,你付了50萬給他。

年底結帳,會計師告訴你:這50萬,因為沒有合法的憑證,在報稅時,一毛錢都不能認列為公司的費用。

你等於是為了省下 2.5 萬的營業稅(50萬×5%), 卻損失了用 50 萬費用去抵減20%營所稅的權利。

如果以查帳申報營所稅的話, 就相當於要多繳10萬元的稅(50萬×20%)。一來一往你還倒虧了 7.5 萬。

更糟的是,廠商沒開發票給你,如果被查獲的話, 除了廠商會被補稅加罰之外,你未依規定取得憑證,也是會被罰的。

國稅局在這裡守護的是整個商業環境的信任鏈。其實統一發票,不只是一張紙, 它是台灣稅務系統的核心,串連了金流、物流、資訊流。沒有了憑證,國稅局無法分辨你這筆錢是真的用於營業。

你應該怎麼做?

建立並執行你的原則:無憑證,不合作;無發票,不付款

這不只是財務部門的事, 這是CEO必須親自推動的企業文化。堅持索取憑證,也是在為你的事業,篩選出體質同樣健康的合作夥伴。

時間差的陷阱:為何現金花了100萬,費用只能認20萬?

另一種差異的鴻溝來自於時間, 這就是「暫時性差異」。

它不像永久性差異那樣,費用被永遠否決;它更像是一筆稅務上的「時間債」。 今年多繳的,未來可能退還給你。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你買設備、買車這些固定資產的折舊。

創業者最痛的場景

你砸了100萬買了一台新機器。

你的直覺是,這100萬是今年花出去的, 它就應該是今年的成本。

但會計師告訴你:老闆,根據稅法,這台機器要分5年攤提費用,所以今年我們只能認列20萬的折舊費用。

你心想:我戶頭明明少了100萬, 但你在帳上只幫我減了20萬的利潤?那消失的80萬跑哪去了? 這不是讓我今年的利潤虛胖,白白多繳稅嗎?

沒錯,就是虛胖了。

因為政府在意的是穩定性標準化

它認為,這台機器會在未來5年持續創造價值,所以它的成本,也應該被分攤到這5年裡。

這背後其實隱含了金錢的時間價值概念。稅法透過強制拉長折舊年限, 等於是讓你提早繳了更多的稅。

在此期間,你等於是提供了一筆無息貸款給政府。

根據《所得稅法》跟財政部頒布的《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 不同資產都有它的「最低使用年限」。

例如,電腦和周邊設備,至少要分3年;公司買的汽車,至少5年;辦公室的桌椅櫥櫃,至少也要5年。

為什麼折舊的時間,不能比《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短呢?

因為時間越短,每一年攤提折舊的金額就越大, 你的利潤就越低,國稅局怎麼可能容許你用比較低的利潤去報稅?

所以,你必須將現金流規劃稅務規劃徹底分開思考。

用一張表,看懂全局,找回內心的篤定

我要給你一張地圖,把所有破碎的點連起來,這就是「稅務調節表」。

現在,讓我們把開頭的案例操作一次。

這個例子的會計淨利 = 100萬。這是你感受到的獲利。

首先:加上所有「永久性差異」的調整項目

交際費超限:必須加回 10萬

各項罰鍰:必須加回 5萬

無憑證支出:必須加回 50萬

其次:加上「暫時性差異」的調整項目

資產折舊差額:必須加回 5萬

最後:課稅所得 = 會計淨利100萬 + 交際費超限10萬 + 各項罰鍰5萬 + 無憑證支出50萬 + 資產折舊差額5萬 = 170萬。

這,才是計算應繳稅額的基礎。

你看,透過這張調節表,那個讓你困惑的70萬財務黑洞,瞬間變得清清楚楚。它不再是一個嚇人的謎團, 而是一道可以被計算、被預測,甚至是被管理的數學題。

請把「財報利潤」和「課稅所得」的差異,視為你經營正規化的一道必經關卡。牢記三大費用地雷與「永久性差異」,並理解因為時間差而造成的資產折舊的「暫時性差異」。

主動避開地雷、管理差異,就是最聰明的策略。把「稅務調節」的思維, 變成你內建的決策系統。

這份安心,讓你能夠把寶貴的精力,從無謂的稅務焦慮中解放出來,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

重點回顧

  1. 為何有鴻溝: 你的「會計利潤」(主廚食譜)與國稅局的「課稅所得」(營養標示),是基於《商會法》與《所得稅法》兩套不同規則算出來的。
  2. 地雷一 (交際費): 交際費有法定上限,超出的金額是「永久性差異」,必須加回利潤繳稅,且 5% 進項稅額不能扣抵。
  3. 地雷二 (各類罰鍰): 所有違規罰鍰都是「永久性差異」,稅法不允許你用全民的稅收來補貼你的違規成本,故不得抵稅。
  4. 地雷三 (無憑證支出): 為了省 5% 營業稅而不要發票,會導致該筆支出因「永久性差異」無法抵減 20% 營所稅,得不償失。
  5. 時間差陷阱 (折舊): 買資產的現金100萬一次付清,但稅法規定分年攤提(如一年20萬),這種「暫時性差異」會造成現金流與帳面利潤的脫鉤。
  6. 看懂全局 (調節表): 「稅務調節表」是解開財務黑洞的地圖,它清楚列出所有差異(永久性與暫時性),讓你從稅務焦慮轉為全局掌控。

記住!創業者最大的成本不是稅,而是對稅務規則的未知與焦慮

原文:老闆:「財報明明賺100萬!」 會計師:「老闆,但稅法說你賺170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聖彥學堂
76會員
230內容數
『打造財稅腦,創業沒煩惱』 協助你「建立財稅思維,避開創業地雷」,解決創業的財稅問題,讓你專注發展事業!
聖彥學堂的其他內容
2025/10/23
為什麼財報顯示賺了100萬,稅單卻要你用170萬的所得來繳稅? 你沒被坑,帳也沒算錯 。真相是:你和你的「隱形股東」(政府),正用兩套完全不同的規則在玩遊戲 。
Thumbnail
2025/10/23
為什麼財報顯示賺了100萬,稅單卻要你用170萬的所得來繳稅? 你沒被坑,帳也沒算錯 。真相是:你和你的「隱形股東」(政府),正用兩套完全不同的規則在玩遊戲 。
Thumbnail
2025/10/17
來自Google的廣告分潤是境外收入,適用0%營業稅?這個創作者圈長久以來的常識,如今已是最大的稅務未爆彈。 財政部最新解釋函令正式終結了這個灰色地帶,核心關鍵不再是 "錢從哪裡來" ,而是 "勞務在哪裡被消費" 。
Thumbnail
2025/10/17
來自Google的廣告分潤是境外收入,適用0%營業稅?這個創作者圈長久以來的常識,如今已是最大的稅務未爆彈。 財政部最新解釋函令正式終結了這個灰色地帶,核心關鍵不再是 "錢從哪裡來" ,而是 "勞務在哪裡被消費" 。
Thumbnail
2025/09/23
你的公司也掉入「帳面富貴,口袋空空」的陷阱嗎?財報上百萬利潤,月底卻發不出薪水,這是許多創業者最真實的惡夢:黑字倒閉。 問題根源在於,多數老闆習慣看著時速表(損益表)狂飆,卻忽略了更致命的油量表(現金流)。
Thumbnail
2025/09/23
你的公司也掉入「帳面富貴,口袋空空」的陷阱嗎?財報上百萬利潤,月底卻發不出薪水,這是許多創業者最真實的惡夢:黑字倒閉。 問題根源在於,多數老闆習慣看著時速表(損益表)狂飆,卻忽略了更致命的油量表(現金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新聞說,無業男股息年領150萬!繳稅1萬元,年薪不到一百萬的上班族繳稅還比他多,感嘆。稅制就是這樣啊,總有不完美之處,但可不是不勞而獲。代表有一天上班族變成退休族,股息領多,繳稅可能比上班時少。   想跟大家聊一個題目:無業男股息年領150萬繳稅1萬元,但是年薪不到
Thumbnail
新聞說,無業男股息年領150萬!繳稅1萬元,年薪不到一百萬的上班族繳稅還比他多,感嘆。稅制就是這樣啊,總有不完美之處,但可不是不勞而獲。代表有一天上班族變成退休族,股息領多,繳稅可能比上班時少。   想跟大家聊一個題目:無業男股息年領150萬繳稅1萬元,但是年薪不到
Thumbnail
要做選擇權的人都都必須要認知到一件事實,只要在帳面上是正數的話(也就是你獲利)千萬不要太高興,你會被自己的貪婪自我毀滅,直到你的獲利歸零。因為你有賺到卻沒有平倉。這也很扼腕,心裡很受傷。在寫這篇的背景剛好是我第一位願意持續付費給我的支持者,我有稍微提問資金規模,確實適合這種價差單。因此為了寶貴的讀者
Thumbnail
要做選擇權的人都都必須要認知到一件事實,只要在帳面上是正數的話(也就是你獲利)千萬不要太高興,你會被自己的貪婪自我毀滅,直到你的獲利歸零。因為你有賺到卻沒有平倉。這也很扼腕,心裡很受傷。在寫這篇的背景剛好是我第一位願意持續付費給我的支持者,我有稍微提問資金規模,確實適合這種價差單。因此為了寶貴的讀者
Thumbnail
別說錢不重要,當你離職時會深深明白有錢真好的道理,「錢到用時方恨少」,而且你的家人朋友可能比你還在意。 #有人認為,人生中有70%的煩惱來自於上班。 #可是不上班,會發現100%的煩惱都來自於沒錢。 沒錯,對於我有深刻的體會,金錢焦慮感會不自覺包覆生活。
Thumbnail
別說錢不重要,當你離職時會深深明白有錢真好的道理,「錢到用時方恨少」,而且你的家人朋友可能比你還在意。 #有人認為,人生中有70%的煩惱來自於上班。 #可是不上班,會發現100%的煩惱都來自於沒錢。 沒錯,對於我有深刻的體會,金錢焦慮感會不自覺包覆生活。
Thumbnail
這陣子 threads 上有個話題非常熱門,許多人討論著月薪十萬到底容不容易。 許多人分享自己的薪水怎麼領超過這個數字,但更多的人因此感到焦慮。 身為前教育者,我還是要跟大家講:月薪十萬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不要因為演算法把一堆大神、富二代跟騙子一起推到你前面,就讓你以為自己很廢。
Thumbnail
這陣子 threads 上有個話題非常熱門,許多人討論著月薪十萬到底容不容易。 許多人分享自己的薪水怎麼領超過這個數字,但更多的人因此感到焦慮。 身為前教育者,我還是要跟大家講:月薪十萬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不要因為演算法把一堆大神、富二代跟騙子一起推到你前面,就讓你以為自己很廢。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因此,不管每月的財務狀況如何變化,真的有大筆支出,也要想辦法挺過來才是。用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樣才不會因為一時的費用增加,而失去了持續往百萬被動收入前進的腳步。每一道考驗,都是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堅強。以此困境為出發點,可以思考那其他人是不是也有類似的財務狀況呢?因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因此,不管每月的財務狀況如何變化,真的有大筆支出,也要想辦法挺過來才是。用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樣才不會因為一時的費用增加,而失去了持續往百萬被動收入前進的腳步。每一道考驗,都是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堅強。以此困境為出發點,可以思考那其他人是不是也有類似的財務狀況呢?因
Thumbnail
剛跟一位老人聊 他說他朋友股市賺幾百萬 闢一堆 你就知道他是營建業 且窮人思維 講了一堆他根本沒在股市內 自己這幾年來一直在股市 除了疫情有賺錢 這一年簡直是白忙一場 唯一慶幸 最近3481 又有大人顧了 但沒重壓 都只是小賭怡情
Thumbnail
剛跟一位老人聊 他說他朋友股市賺幾百萬 闢一堆 你就知道他是營建業 且窮人思維 講了一堆他根本沒在股市內 自己這幾年來一直在股市 除了疫情有賺錢 這一年簡直是白忙一場 唯一慶幸 最近3481 又有大人顧了 但沒重壓 都只是小賭怡情
Thumbnail
如果我們擅長理財,公司就會很放心把財務交給我們,公司財務經我們的手之後,一筆一筆都能詳詳實實、穩穩妥妥。如果老天爺知道我們很善良無私,祂就會把世間財託給我們看管,因為祂知道那些鉅款終究會透過我們的手一項一項布施給祂那正在受苦的子民。 公司明明知道我們品性不佳,嗜賭如命,還會放心將財務交給我們嗎
Thumbnail
如果我們擅長理財,公司就會很放心把財務交給我們,公司財務經我們的手之後,一筆一筆都能詳詳實實、穩穩妥妥。如果老天爺知道我們很善良無私,祂就會把世間財託給我們看管,因為祂知道那些鉅款終究會透過我們的手一項一項布施給祂那正在受苦的子民。 公司明明知道我們品性不佳,嗜賭如命,還會放心將財務交給我們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