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錢不重要,當你離職時會深深明白有錢真好的道理,「錢到用時方恨少」,而且你的家人朋友可能比你還在意。
#可是不上班,會發現100%的煩惱都來自於沒錢。
沒錯,對於我有深刻的體會,金錢焦慮感會不自覺包覆生活。
嚴格來說我在離職前算是理財麻瓜,為什麼這樣說呢?股票買別人報的明牌,有時候忘記有買過,直到股東會通知寄來才想起;因為有親戚是保險業務員,人情保單不知不覺一年也要繳個五六萬,還不含儲蓄型保單,說到儲蓄型保單,又是一段愛與勇氣的故事了……總之理財之於我是門必須重修的一門課。
有人跟我提:
理財不是只有在整理錢財,其實是在打理我們自己的人生。
於是請教幾位理財有成的前輩,投入時間收看影片、唸書、實際執行等方式,並不是加入XXLINE群組聽明牌投資,而是完成以下步驟:
首先從好書《致富心態》開始,這是一本和內心對話的書籍,錢除了是交易媒介,在當今社會更大的功能是提供「選擇的自由」。
多數人面對離職一定會冒出「沒工作沒收入」及「存款能撐到什麼時候」等問題,我同樣掙扎過,在反覆找尋答案的過程中領悟理財與人生藍圖密不可分。
財富自由和金錢焦慮感彼此是光與影的存在,多少的財富才能與自由畫上等號呢?愈多愈好的心態不能和富足畫上等號,因為無論財富是哪個數字,自由是建立在低焦慮、能夠選擇的基礎上,「自由」是核心價值。
另外推薦一本好書《持續買進》,Heibon整理幾個重點:
提高儲蓄率
,收入至少存下30%,並且持續提高儲蓄率,但不要只是想用省錢來達成,因為生活依舊有基本開銷「持續買進」
!投入幾年時間身體力行上述的重點:
#不用刻意省錢,尤其是飲食方面,維持好的生活品質
#扣除必要性的支出後,盡量將錢用於投資
#挑選幾個時間點固定投入(如每季第一個星期買進),不猜測高低,因為我也做不到(笑)
#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資作法是投資市值型
ETF,在於本身有自動篩選的機制,可以有效分散個股風險
聽起來是笨方法,然而我自知不是交易高手,而關心短期漲跌還容易分散眼前的注意力。或許走得慢,但我可以是龜兔賽跑的那隻烏龜。
最後想要分享,你其實能有更多選項,以往想都沒想過辭職,更別說裸辭大冒險;不容易的決定需要的是考慮清楚、做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