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又有詐騙新聞鬧上新聞版面,心血來潮用AI整理了一下詐騙集團VS政客的比較表,我們對詐騙集團深惡痛絕,但對政客是否異常寬容了?資訊落差在政治上也存在,但問題可能必須歸咎於對政策發展漠不關心的公民身上。
自己爬資料真的很累、很浪費時間,一般人通常懶得爬資料或沒時間查證,這就是社會大眾跟政客間的資訊落差。在這個資訊發達到氾濫的時代裡,這問題是可以弭平的,只要我們願意花時間去了解。不要只透過二手、三手或是任何人幫你整理的懶人包,因為所有整理懶人包的人,背後都有其目的。會固定在某一個對他有利的框架內,畢竟大家都要吃飯,都有壓力在。
懶人包可以是個起點,當作我們了解某一個政策的開始,但不要全盤接受,而是要多方比較,古有名言:盡信書不如無書。放在現代,盡信懶人包不如不看懶人包。
看完之後,當然你會選擇一個立場,相信或是不相信,過程當中或許更多人會出現一個"我能相信誰?"的大大問號,這狀態很正常,但唯有持續研究下去,慢慢地心裡會出現一個定論,才能更清楚利弊何在,最後就是選擇問題。(跟寫論文好像啊~>_<~)
很少有政策存在絕對的好或絕對的壞,一個絕對好的政策,多數基層公務員可能早就已經提出且在執行了(也可能還沒想到,不諱言某些公務員活在平行時空,必須別的時空的人提醒一下);一個絕對壞的政策,基層公務員不太可能上報,因為上報就是找罵挨,早早就淘汰了,再次強調,我國基層公務員裡頭沒有白癡,但他們也不是神,可能囿於生活經驗不知道問題關鍵,當然也沒辦法準確告訴你,啥政策執行後一定有效或一定無效。
最後還是需要公民們去決定,需要大家主動監督,並且告訴你選出來的公民代表,你覺得那些是利,那些是弊,不然就是少數圍在民代身邊的利益團體或是樁腳、金主在幫你決定了。這也是民主政治為何老是吵吵鬧鬧的原因,畢竟對A有利的政策,對B可能不利,反之亦然。詐騙集團很難找,但政客就在那邊,被騙一次是天真,如果一次一次選擇被騙,那就不知道該怎麼說囉。
註:比較表是請AI生成的,沒有影射任何政黨,本人也沒特定黨派立場,切勿對號入座。本文重點在於鼓勵大家自行找資料比對跟檢驗,很無奈的,我們已經身處在一個沒經過查證,就不能輕易相信資訊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