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鎂光燈柔柔地灑落,大S在節目中淺笑,語聲輕軟:「我希望她有朝一日,能成為主持界的一姐。」
話語不染矯飾,無半點誇張,宛如晨露輕墜,無聲滲入空氣,卻在鏡頭的凝視下,化作一縷微光,靜靜穿透時光,勾勒出命運未明的弧線。
一年後,《康熙來了》誕生。那是綜藝的盛世年代,語笑喧譁、靈氣橫生,青春在舞台上燃成一場煙火。2005年,她與蔡康永憑藉《康熙來了》奪下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所有人都以為,她已抵達巔峰,卻不知,那只是漫長旅程的起點。接下來的二十年,她在掌聲與寂寞之間起舞。笑聲成為鎧甲,淚水是底色。
直到2025年,《小姐不熙娣》再次讓她站上金鐘之巔。
節目的名字,來自姊姊的巧思。
「熙娣,不熙娣。」大S說。
「『不吸地』的諧音裡,藏著女人的宣言,它告訴大家,婚姻與孩子,不是終點。女人可以有自己的舞台。」
那句話,像一面旗,在時代的風裡獵獵作響。
《小姐不熙娣》不僅是一個節目,更是一場對女性命運的回應。
在無數人的笑與哭之間,小S用她的語氣、她的眼神,證明了幽默是以笑為劍、以自嘲為盾的生存方式。
從2004到2025,金鐘主持獎的桂冠,只有三位女性兩度摘得。
她的兩次,皆是當之無愧的主角。
這一次,她終於成為大S口中那個「主持界的一姊」。
頒獎台上,她哽咽著說:「謝謝大S帶給世界所有美好,但這獎,我要獻給我媽。她說,這獎填補了她心裡的洞。」
那句話輕得像風,卻吹過無數觀眾的心田。
原來舞台的光,不只是照亮她,也照亮了一位母親曾經暗下的願。
徐氏姐妹的故事,既是一場家族的約定,同時,也是兩代女性的對話。
她們的笑聲與淚水,串起了台灣綜藝的黃金年代。
《康熙來了》那盞燈,曾經陪伴七、八年級生的青春,
在課業與壓力的夜裡閃爍,在華人世界的螢幕前發光。
如今重看那些片段,笑聲依舊響亮,卻多了滄桑的回音。
有些人不在了,有些夢散場了,
但唯有她的身影,仍在鏡頭裡盈滿真誠。
昨夜的金鐘舞台,她與蔡康永再度並肩。
那份默契早已超越節目,像一封寫給青春的信。
他們的談笑間,彷彿看見了大S的影子,
看見了《康熙來了》的光,也看見了我們自己逝去的年少。
「十分鐘的戀愛,雖短暫,卻足以讓你的笑,填滿我心中所有的遺憾。」
老歌響起,如一顆落入湖心的石子,
漣漪一圈圈,喚醒我們的記憶,
對青春的,對姐妹的,也對那段閃閃發光的年代。
徐氏姐妹用她們的真摯告訴我們:
愛與夢想,從來不因時間而褪色。
而那份光,不只是獻給熙娣,
也是獻給仍在努力發光的每一個人。
因為被理解的那一刻,
就是我們與青春重逢的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