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檳城,在台灣最有名的應該就是喬治敦那塊文化遺產區了吧?街區滿滿的懷舊風情,英式殖民建築,還有一幅幅成為拍照背景壁畫,都是遊客對檳城常見的印象。此外,當然就是當地著名的美食了,雲吞麵、炒粿條、蝦麵也同樣遠近馳名。
不過這次特別造訪檳城,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那就是想要探訪榴槤產地。檳城的範圍包括馬來半島西北邊那塊,以及整個檳榔嶼。而一般指的文化遺產區,通常是檳城首府喬治敦,走在老街風情的街道上,也能看見許多賣榴槤的小販、店家。口味各異,有紅蝦、黑刺等等在台灣不太見到的品種。
而這些送往喬治敦的榴槤,真正的產地其實與喬治敦相隔了一座山,從喬治敦搭公車過去,大概要花上40分鐘,才能到榴槤的產地:浮羅山背(Balik Pulau)。這裡不若喬治敦熱鬧,很明顯的,到了山的另一邊,遊客少了許多,儘管近年榴槤觀光興起,但熱度仍然遠比不上喬治敦世界著名的遺產。
在浮羅山背的公車站下了車,會感覺到這座小鎮的僻靜,車子少、人少,附近市場平日的人潮也少。聽當地人說,就算是住在檳城的人,也未必會知道浮羅山背就是榴槤的產地。
其實在這裡吃榴槤是很划算的,在七月上旬的時候去,已經算是檳城榴槤產季的尾聲,我在沿山開闢的公路旁看到榴槤園的招牌,沿著柏油路往上走,抬頭看是鋪天蓋地的網,這是為了接住從榴槤樹上掉落的果實,所以其實不用擔心走在園裡會被榴槤砸破頭。
這裡採收榴槤的方式就是產季時,大約6到7月,讓榴槤樹自然落果,每天派人巡,把落在網子上的果實撿起來,就可以賣給來果園的遊客,或是運到檳城其他遊客較多的地方。
走了一會,見到老闆,一顆榴槤換算台幣後只要100到250元之間,視大小而定,非常的便宜,不像在台灣,買一盤金枕頭就要400多塊,味道還淡淡的。
如果沒有事先跟果園老闆聯絡,是當天才去,那就像是開驚喜包一樣,每天的口味不一定,要看當天早上有落哪些品種的果。我選了白玉,口感較濃稠、黏膩,吃起來有種嘴巴快要被黏住的感覺。每一口的味道都很甜,印象中略帶苦味,但好像又沒有貓山王這麼苦。
以我一個人來說,要吃完整顆榴槤已經是非常多了,也因此很可惜沒能嘗試到各種口味,只能期待之後還有機會在產季造訪檳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