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重點分析

更新 發佈閱讀 20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十大重點分析

一、散戶千萬不要做短線,不要做當沖!

  這句話我講過無數次,也看過太多人在聽完之後,嘴上答應,心裡卻依然放不下「快速致富」的幻想。因為短線交易,尤其是當沖,看起來就是一件很刺激、很有希望、很自由的事情。——「只要看對一根K線,就能賺一筆」——這種幻想,誰不心動?

  但我要講得直接一點:散戶沒有做短線的本錢。

◎為什麼散戶不能做短線?

  一、你沒有足夠的資訊優勢。

  市場裡真正能穩定賺短線錢的人,要嘛坐在券商、主力圈子裡面,能看到即時委託單、成交明細,要嘛就是職業交易者,配有多螢幕即時監控系統,專門「看人下單、算人心理」的人。你每天只有一支手機、一台電腦,怎麼跟人家拼資訊速度?

  二、你沒有足夠的心理強度。

  短線最怕的不是看錯,而是「看對卻沒賺到」、「賺一點卻吐回去」、「止損晚了一秒賠更多」。這種心理壓力,不是看幾本技術分析的書就能抗住的。

  大部分散戶一進場,不是想清楚風險怎麼控管,而是想著:「這一筆如果對了,可以賺多少?」這種心態,早晚會爆。

  三、你沒有足夠的時間。

  短線講求即時反應,當沖更是「一日多殺」。一不盯盤就可能錯過機會,或錯過風險警訊。請問,你一天能夠花幾小時盯盤?能每天這樣持續幾年?

  很多人以為當沖很自由,但實際上,那是一種最不自由的交易方式:你的眼睛、你的神經、你的時間,全都被盤面綁死。 

◎這是不是說「沒有人能靠短線賺錢」?

  不是!

  市場上確實有短線高手,但這些人多半是經歷過多年磨練、無數虧損之後才練成的。而且他們把短線交易當成一門「職業」,不是一種「希望」。

  但絕大多數散戶,把短線當成一種夢。

  一種希望能一夕翻身的賭注,一種用小錢搏大錢的幻想。可是,市場從不給幻想者留情。

 ◎所以,該怎麼辦?

  你該轉向長期投資。

  做你能控制的事:看懂大方向、選擇合理的資產配置、控制好風險部位,慢慢穩穩地累積。這才是對散戶最有利、最符合人性的策略。

  市場是個養分豐富的土壤,但你不能一邊播種、一邊拔苗;不能今天想賺 2%,明天又改策略。穩定的策略,加上時間的累積,才是散戶真正的武器。 

  最後,我用一句話做收尾:短線讓人興奮,長線讓人富有;

  當沖讓你看見夢,風控才能讓你活著醒來。

 

二、散戶投資人只能做長期投資,而且不建議選股

  這是我多年下來觀察的結論,說得再直接一點:散戶選股,大多是選錯;散戶做短期,大多是錯看。

  你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聰明。只是,這個市場太複雜、變數太多、資訊不對等太嚴重,而你想靠「自己挑出一支好股票」的勝率,遠遠比你自己以為的還要低。

為什麼散戶「不適合選股」?

  一、你看到的好消息,主力早就知道了。

  散戶通常根據新聞報導、財報、網路文章去選股——這些都是公開資訊。但主力大戶操作一檔股票的邏輯,往往在消息還沒公布之前就已經完成建倉或出貨。

  你一看到報紙說「某公司營收年增 30%」,心想:「這家不錯!」結果一買進,反而買在高點,因為利多出盡、主力出貨。

  二、你沒有資源做產業研究與追蹤。

  選股不只是挑一家公司名字順眼,還要長期追蹤它的營運模式、供應鏈、財報品質、競爭對手、法規風險、董事會動向……這是一份全職研究員的工作。

  你願意花時間、甚至沒有報酬地去做這些事嗎?如果不是,那就不要輕易說你「研究過」一檔股票。

  三、選股容易讓人「陷入感情」,無法客觀。

  散戶常有一種毛病:一旦自己選了一檔股票,就會對它產生偏愛。跌了不願停損、利空也不願相信,還會硬找理由「安慰自己」。

  選股,反而成為了一種自我認同的投射,而不是客觀操作。這是非常危險的心理陷阱。 

◎那散戶該怎麼辦?

  兩個字:長期。再四個字:被動投資。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最好的策略就是定期定額投入大盤型 ETF,例如追蹤加權指數、S&P500、全球股票型基金等,並長期持有,不理短期波動,靜待時間複利的力量。

  不要選股,也不要頻繁進出。只要你持續投入、控制風險,然後讓時間幫你拉高勝率,這樣就已經贏過市場上 80% 的人了。 

◎別用「選股」來證明自己有多聰明

  市場不是一場「證明你有眼光」的競賽,而是一場「你能否忍得住時間與無聊」的修行。

  真正厲害的投資人,是知道自己不厲害的人。

  能夠承認自己不擅長選股,然後退一步,選擇長期、分散、被動的方法,這不是懦弱,而是成熟。

  所以,請記住這句話:

  不是你選對股票才能賺錢,而是你選對策略才能活下來。 

三、除非你福大命大,加上有超級高人指點,否則,千萬不要用融資做股票

  這句話,不是誇張,也不是保守,而是一句實話。

  我見過太多太多的散戶,就是因為用了融資,才從原本的「小虧可以忍」,變成了「大虧無法收拾」。到最後,有人被斷頭、有人借錢補繳保證金,還有人從此離開市場,甚至家庭失和、人生失控。融資不是一般人該碰的東西。 

◎什麼是融資?

  簡單講,融資就是你用借來的錢去買股票。你只要付一部分的錢(保證金),券商就會借你剩下的錢,讓你買比你原本能負擔更多的股票。

  聽起來是不是很划算?「我本來只能買 10 張,現在可以買 20 張,一賺就賺兩倍耶!」——這就是融資最邪惡的地方:它讓人以為自己變強了,其實是把你推向懸崖。

 ◎用融資最大的問題:你沒辦法撐住「波動」

  股票市場本來就有震盪。長期來看是向上的,但短期會上下洗刷,這是常態。

  正常現金交易的人,遇到下跌還可以咬牙撐住,等它回來;但融資交易者只要跌幅超過一定程度,就會「被強迫賣出」,也就是俗稱的斷頭。

  不是你想不賣就能不賣,是券商不准你等。跌太多、保證金不足,他會直接把你股票賣掉。

  結果呢?人家賣在低點還能等反彈,你賣在最低點,從此沒資格參加反彈。

 ◎用融資的另一個致命陷阱:你會變得過度自信

  第一次用融資,賺錢了,很快就上癮了。

  「融資真好,我賺得比現股快!」——這是最危險的想法,因為你會不自覺地提高部位,放大槓桿。

  賺的時候很爽,但風險是對稱的:**你多賺兩倍,也會多賠兩倍,甚至更慘。**而且真正要命的是:你的心理反應速度,跟不上部位的放大速度。

  等你「感覺到不對」,通常已經來不及了。 

◎真正能用融資的,是什麼人?

  兩種人:

  一種是職業操盤人,有紀律、有制度、有風控、懂得計算週轉期與成本結構,對市場心理與技術面具備長期經驗,並且有後備資金能因應風險。

  另一種,就是我說的那種人——**福大命大,加上有超級高人指點。**這類人,就算有錯,也有天命擋著,說穿了,就是天選之人。

  問題是:你真的是天選之人嗎?

  你不是。我也不是。

所以,我的結論是:普通散戶千萬不要碰融資。

  不是不能賺,而是風險與壓力,遠遠超出你的承受力。就算你賺了,也會因為槓桿的刺激感,讓你上癮,變得無法用正常方式操作股票。

  更嚴重的是:融資不是放大你對市場的理解,而是放大你所有的錯誤。 

  所以,請記住這句話:你想放大部位,市場就會放大你的代價;

  你想用別人的錢賺快錢,市場就用你的命來收利息。

 

第四個重點:股票市場不是賭場,而是智慧的道場

  這句話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心法。如果你真的想在市場裡長久生存,甚至希望有一天能穩定獲利、獲得自由,那你必須先徹底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什麼是賭場?賭場靠的是運氣、是短期刺激、是情緒衝動。輸的人總是幻想下一把能翻本,贏的人則越玩越大,直到失控為止。市場當然有運氣的成分,但如果你把它當成賭場,那你一定會輸,而且輸得很慘。因為市場不是設計來讓你賺快錢的,它是設計來檢驗你的心性、考驗你的自律、摧毀你的貪婪。

  反過來說,如果你把市場當成「智慧的道場」,你的眼光會完全不同。你會知道:這裡不是來「猜高低」、不是來「博一把」,而是來修練自我、磨鍊心性、學習判斷力、耐力與風險管理的能力。這裡是你與自己的慾望搏鬥的地方,是你每天學會謙卑、學會等待、學會放下執著的修行場。

  那麼,什麼樣的操作方式才符合「道場」的心態呢?

  如果你只是做「業餘的長期投資」——也就是買了之後沒時間天天盯盤、也沒力氣天天研究——那麼,你就應該跟市場保持一點距離。不要幻想自己可以戰勝專業操盤人、法人、大戶;不要花太多時間去追逐每天的消息與技術型態;更不要自以為是地認為,看幾篇報告就能贏過整個市場。

  記住一句話:知識太多、消化不良,會變成毒藥。研究太多,如果你的判斷系統還沒成熟,只會讓你更加混亂。市場不是比「誰讀得多」,而是比「誰做得穩」。

  如果你只是個普通上班族,只是想讓資產穩定增長,那你應該接受一個簡單的策略,然後堅持去執行。學會在市場中退一步、靜下心,不要爭強好勝,不要天天預測行情。反而,你會比那些一天到晚追逐短線機會的人走得更遠。

  市場是道場。唯有願意修道的人,才能安住其中,不為漲跌所動,不被貪嗔所亂。

  你不需要成為最聰明的人,你只需要成為一個「願意持續修行」的人。

 

第五個重點:千萬不要花很多時間在研究外面所謂的「基本分析」的那些知識

  嗯……那些經濟數據,太難了!就算專家也不能駕馭。

  很多人剛進入市場,會以為自己要讀很多資料、看很多新聞、懂很多指標,才能在股市裡賺到錢。於是他們買了一堆書,研究什麼 GDP 成長率、製造業指數、PMI、聯準會利率政策,還有什麼庫藏股、營收月報、EPS 預估……讀得頭昏眼花,以為這樣就叫「專業」,其實只是在走向一條不歸路。

  市場不是用來考試的地方,不會因為你知識多就給你高分。知識若無實踐,便是空談;知識若不經過消化,只會變成干擾你判斷的雜訊。

  你以為「基本分析」是入門的基礎,實則是最容易讓你陷入誤區的陷阱。這些數據,一來永遠落後於市場反應,二來解釋空間極大。專家都可以用同一份資料,給出完全相反的結論。為什麼?因為市場不是在等資料出來才行動,而是在資料出來之前,已經走完一大段了。

  你看過多少公司基本面沒變,但股價腰斬?又看過多少公司虧損連連,股價卻飆漲數倍?這些現象說明了什麼?——基本分析當然重要,但對一般散戶而言,這些知識根本無法形成實際操作力,反而容易讓人自以為是。

  更嚴重的是:如果你太過依賴這些分析資料,會失去直覺與謙卑。你會開始「相信自己懂了」,而不願意承認錯誤,甚至會為了證明資料沒錯,死抱著套牢的股票,錯失止損的時機。

  所以,我的建議是:除非你真的打算進入研究機構、成為專職分析師,否則不要在這些複雜的經濟資料上浪費太多時間。普通投資人,最該研究的,是自己的心性、自己的紀律、自己的風險控管能力。

  與其鑽研那些看起來高深的理論,不如老老實實學會以下幾件事:買進為什麼買?跌了該不該加碼?什麼時候該停損?什麼情況下該獲利了結?你對這些問題有明確標準,比你會背十本經濟學教科書還重要一百倍。

  請記住:市場最終是行為的總和,而不是學問的競技場。懂多不如做對。做對不如守得住。

 

第六個重點:千萬不要對技術分析抱持過度迷信

  技術分析雖然有用,但它只是工具,不是法寶。千萬不要以為學會畫線、背熟指標,就可以預測未來、掌握市場。

  很多人以為技術分析是一種「精準預測未來」的神術,只要會看 KD、MACD、均線、波浪理論、RSI、布林通道、型態理論、量價關係,就能夠提前知道股票什麼時候上漲、什麼時候下跌。——錯了!技術分析根本無法預測未來,它的真正價值,在於幫助你「確認現象」、「制定應變計畫」,而不是「預言命運」。

  技術分析的圖形與指標,其實反映的是「人性」,是一種統計式的行為學。它告訴你:過去在這種價位、這種氣氛、這種成交量與波動情況下,大多數人的反應會是什麼。它可以幫助你判斷大勢、找出重要價位、設定停損點或目標區,但它從來就不是萬靈丹。

  許多初學者把技術分析看成「必勝之術」,一遇到訊號就進場,一畫出型態就興奮不已,甚至還有人為了湊型態,把圖亂畫一通,只為了證明自己找到「右肩」、「三角收斂」或「突破訊號」。結果呢?不是賠錢出場,就是買在最高點。

  真正的高手,是把技術分析當成「管理風險」的工具,而不是當成「預測價格」的水晶球。你要學會的是:如何透過技術分析的資訊,輔助你思考「這時候進場合不合理」、「這樣的價位風險是否可控」、「這一筆交易,如果錯了,我能不能承擔」,而不是「這圖看起來像上漲,我先押看看」。

  技術分析最大的陷阱,就是讓人誤以為自己能「掌控市場」。而市場最愛懲罰的,就是這種驕傲。

  所以我的建議是:學技術分析可以,但要有敬畏之心,知道它只是你思考的一部分,不是你判斷的全部。真正重要的,不是你會看幾條線,而是你能不能建立自己的操作紀律,在壓力下保持冷靜,該買就買、該砍就砍。

 

第七個重點:千萬不要輕信新聞媒體與名嘴的分析

  因為他們的工作,不是讓你賺錢,而是讓你看電視、點影片、買報紙。這些人有他們的生存邏輯,有時講真話,有時講場面話,有時講刺激的話,讓你留下深刻印象;但這些話語的邏輯,並不是幫助你建立長期投資的知識體系。

  你必須清楚,市場上絕大多數的財經媒體,是營利事業,不是公益教育機構。他們的首要目標,是點閱率與流量,不是你的資產成長。因此,他們會傾向報導那些「有戲劇性」、「有衝突感」、「有對立感」的消息,比如「股神看空台股」、「大戶出貨信號」、「法人喊目標價○○○」,或者「散戶哀嚎,斷頭潮來襲!」這些用詞本身,就已經在操縱你的情緒。

  而那些每天上電視講話的所謂「專家」、「老師」、「分析師」,其中有不少人其實根本不做實盤操作。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不是投資獲利,而是節目費用、開課招生、訂閱會員。他們當然希望你持續追蹤、持續訂閱,所以話題要聳動,立場要明確,說法要激進,最好還要給人「我早就講過」的感覺。

  請記得,投資這件事,從來就不是靠「聽消息」、「跟風操作」就能致富的。真正能賺到錢的,是那些慢慢建立自己判斷能力的人。他們會看大趨勢,但不預測短線;會參考媒體,但不盲信報導;會聽分析,但不丟棄自己原來的紀律。

  媒體的資訊,只能作為參考,但絕不能作為信仰。每一條新聞的背後,都要問自己三個問題:「這消息對我有什麼影響?它是短期還是長期?我有沒有能力承擔這個方向錯誤的後果?」如果你沒問這三個問題,就下單操作,那你不是投資人,而是投機者——而且是最容易被收割的那一種。

  投資人要學會過濾雜音。就像走在風大雨大的路上,不可能每一陣風都轉頭看、不可能每一滴雨都打傘撐。真正的穩健者,是知道自己在哪裡、要去哪裡的人。

 

第八個重點:不要太在意短期的損益波動

  尤其是帳面上的數字。因為股市的本質,就是波動。你今天看到紅字,明天可能變綠;你今天覺得快發財了,後天可能又跌破成本。真正穩健的投資人,是不會被短線漲跌牽著鼻子走的。

  舉個例子:你買了一家優質公司的股票,今天跌了5%。如果你因為這5%的波動就覺得自己眼光錯誤、市場背叛你,那你根本沒有做好長期投資的心理準備。你買股票的理由是什麼?是因為這家公司長期有成長潛力?有穩定的營收?還是產業龍頭?如果這些基本面沒有改變,股價的短期波動只是過程,不是結果。

  許多散戶就是敗在這裡:賺了3%,就急著跑;虧了10%,又不肯認賠。更糟的是,有人每天看盤,心情跟著起伏,晚上睡不好、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看股價。這種人,是被市場牽著情緒走,最終只會越投越亂,甚至傷身害命。

  你要做的,是建立一種長期穩定的投資節奏。定期檢查你的投資組合,但不要天天檢查;看公司基本面和財報趨勢,但不要天天刷新股價;有一筆錢投入市場之後,就當它是種下去的樹,該給它時間生根發芽,而不是每天挖出來看看它長沒長。

  帳面的損益只是數字,不是事實。真正的損失,是你因為情緒波動做出錯誤的決策;真正的獲利,是你在時間的長河中看見自己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記住:短期看運氣,中期靠紀律,長期靠認知。

 

第九個重點:千萬不要迷信「市場總會告訴你答案」

  「市場總會告訴你答案」──這句話在媒體上常被講得很有智慧,但其實非常危險。

  市場是由千千萬萬的情緒組成,而不是由智慧構成。你若以為市場的走勢能啟發你,教導你,反過來說,你其實是把市場當成一個神明在拜,這是極危險的。

  市場會亂漲,也會亂跌;市場會放出虛假的訊號,也會讓你做出完全相反的決策。你今天看到一個漲停,以為是主力進場,隔天就可能直接開低走低,讓你追高殺低。你看到一根長黑,以為要崩盤,結果後面出現連三根紅棒。市場會說話,但它說的是謎語,不是答案。

  你必須要有一套自己的「投資原則」,自己的「信仰系統」。不管市場怎麼變動,你都應該有標準去判斷:該不該買?該不該賣?——而不是事後才找理由。更不是市場怎麼漲你就怎麼想,市場怎麼跌你就怎麼改口。這樣只會被市場牽著走,最終不知自己是誰、在做什麼。

  散戶最大的不幸,不是輸錢,而是完全沒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今天信K線,明天信基本面,後天又信消息面。市場天天變,你的信仰也天天變。長此以往,你的認知就像爛泥,沒有一個可以踩穩的立足點。

  市場從來不會給你答案,它只會給你噪音。真正的答案,是你自己的價值觀與投資邏輯能否穩定持續。如果你沒有一套自己的東西,市場就會變成你的主人,而你,只是一個被牽著走的奴隸。

 

第十個重點:千萬不要幻想靠股票賺錢是一條公平的道路

  股票市場從來就不是公平的地方。這是一個弱肉強食、資訊不對稱、資金不對等的世界。你是一個小散戶,資本小、消息慢、反應慢、體力有限,而你面對的是:高頻交易機器人、資金雄厚的主力、擁有內部消息的集團、長期操作經驗豐富的專業法人。

  你以為你每天坐在電腦前看K線、滑手機APP看新聞,就能「跟他們一樣」?你錯了。你只是在用自己寶貴的時間,玩一場對方早就佈好局的遊戲。

  市場的本質是「剝奪弱者的錢」。大戶為什麼要拉抬?因為他要吸引你追高。為什麼要殺盤?因為他要嚇你出場。這就是所謂的「洗盤」、「誘多」、「誘空」、「出貨」——這些不是你幻想出來的詞,是市場的殘酷現實。

  當你幻想著靠股票致富,記住:市場本身並不打算讓你致富。除非你變得非常謹慎、冷靜、有耐心,而且願意承認自己「並不聰明」,並在這個基礎上學會避開陷阱、學會等待、學會只做自己真正看得懂的那一小部分行情。

  股票市場,是一個把貪婪和無知人性放大千倍的機器。誰的心最平靜,誰就有可能在這片戰場中活下來;誰最想「立刻變有錢」,誰就最快敗下陣來。

  最後奉勸所有的散戶一句話:與其幻想股票帶你翻身,不如腳踏實地好好生活,把股票當作一個「輔助人生的工具」,而不是「拯救人生的奇蹟」。你的人生,不該被股價綁架。

  以上是第十點的回答。

2025.10.30修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力群的沙龍
17會員
29內容數
王力群歷年作品整理(2000~2025)包括股市,哲學,歷史,政治,宗教...以及各式評論.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股市永遠在走多頭,不要每次看到高點就放空,這個原理來自於金融發展史。歷任的股王都不一樣,就是因為股王帶動了多頭的表現。 千萬部要用借錢的方式玩槓桿遊戲。(我的前前老闆就是貪得無厭,破產 選擇權則是可以嘗試的新興交易工具,操作得好就是每週領現金,更厲害的就是翻倍賺N倍,這是挑選股王股后做不到的利益
Thumbnail
股市永遠在走多頭,不要每次看到高點就放空,這個原理來自於金融發展史。歷任的股王都不一樣,就是因為股王帶動了多頭的表現。 千萬部要用借錢的方式玩槓桿遊戲。(我的前前老闆就是貪得無厭,破產 選擇權則是可以嘗試的新興交易工具,操作得好就是每週領現金,更厲害的就是翻倍賺N倍,這是挑選股王股后做不到的利益
Thumbnail
大部分人對於股市的想像, 可能是都是一夜暴富, 尋找到一個完美標的, 賭上所有身家,搭配股票一年上漲5~6倍, 就可以賺進大把現金, 但事實真的可以如此嗎? 新手時期 資金: 擁有較少資金,小於100萬。 心態: 想要快速致富,積極尋找可以將資金翻倍的標的。當沖、槓桿工具(質押、
Thumbnail
大部分人對於股市的想像, 可能是都是一夜暴富, 尋找到一個完美標的, 賭上所有身家,搭配股票一年上漲5~6倍, 就可以賺進大把現金, 但事實真的可以如此嗎? 新手時期 資金: 擁有較少資金,小於100萬。 心態: 想要快速致富,積極尋找可以將資金翻倍的標的。當沖、槓桿工具(質押、
Thumbnail
HI 大家好 我是宥爸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 {認識自己} 了解自己 認識自己的特質, 在投資路上是一件很非常重要的事情 只有找到符合自己特質的投資方法 投資這條路才可以走得安穩 投資股票簡單來說分為短線和長線 先來介紹一下短線操作的特性 操作靈活 時間從1天到數天之內 賺得很
Thumbnail
HI 大家好 我是宥爸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 {認識自己} 了解自己 認識自己的特質, 在投資路上是一件很非常重要的事情 只有找到符合自己特質的投資方法 投資這條路才可以走得安穩 投資股票簡單來說分為短線和長線 先來介紹一下短線操作的特性 操作靈活 時間從1天到數天之內 賺得很
Thumbnail
投資市場上,商品種類繁多,有些人喜歡短線操作,有些人偏好長期投資。經常在網路和新聞中看到各種傲人的績效和高手的採訪,你是否也曾經被這樣的績效所吸引?是否覺得只要學會作者的方法、觀念和技巧,就能獲得同樣的成果? 直到最近,我才有了小小的領悟:在投資市場裡根本就沒有唯一的真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Thumbnail
投資市場上,商品種類繁多,有些人喜歡短線操作,有些人偏好長期投資。經常在網路和新聞中看到各種傲人的績效和高手的採訪,你是否也曾經被這樣的績效所吸引?是否覺得只要學會作者的方法、觀念和技巧,就能獲得同樣的成果? 直到最近,我才有了小小的領悟:在投資市場裡根本就沒有唯一的真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Thumbnail
【有招還是比較好(1)】   說到底,滿股票賺錢的方法千千萬萬種,但是賠錢的方法其實只有一兩種,凹單不認輸、過度交易。如果把這兩點排除,基本上已經贏了絕大多數的投資人,很多時候資訊不對等,所以一般散戶容易賠錢,但是更容易讓散戶賠錢的,還是一顆「發大財」的心。
Thumbnail
【有招還是比較好(1)】   說到底,滿股票賺錢的方法千千萬萬種,但是賠錢的方法其實只有一兩種,凹單不認輸、過度交易。如果把這兩點排除,基本上已經贏了絕大多數的投資人,很多時候資訊不對等,所以一般散戶容易賠錢,但是更容易讓散戶賠錢的,還是一顆「發大財」的心。
Thumbnail
你身邊是否也有那種堅持做短線價差、當沖的朋友 怎麼樣就是不願意耐心存股 當然,投資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適不適合自己 但短線操作本來風險就相對高 在股海打滾數十年的老手都不一定會賺錢了 更何況是剛進入股市的新手 今天這篇不是要鼓勵大家當沖 而是想要分享最近發現比較安全的當沖方式 雷恩本
Thumbnail
你身邊是否也有那種堅持做短線價差、當沖的朋友 怎麼樣就是不願意耐心存股 當然,投資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適不適合自己 但短線操作本來風險就相對高 在股海打滾數十年的老手都不一定會賺錢了 更何況是剛進入股市的新手 今天這篇不是要鼓勵大家當沖 而是想要分享最近發現比較安全的當沖方式 雷恩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