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的時候,我參加了一個線上的投資理財研討會。聽完之後,我在10月就線上開立了一個券商帳戶。完成開戶後,從10月底開始,我便投入ETF的投資。接下來,我的目標就是一步步累積自己的Paper Asset,也就是有價證券資產。
當時聽完線上講座,我覺得內容相當不錯,也讓我更加了解負利效應的威力。其實,這就像巴菲特所提到的概念——雪球理論。當我們找到一片足夠濕潤的雪地,並有足夠長的坡道,雪球就能越滾越大。
因此,我從十月底開始下單投資,整體體驗相當不錯。過去,我並沒有研究過台灣的股票或ETF,那時我的主要操作仍集中在美股及美股選擇權上。所以,多了這樣的一個經驗,我覺得也蠻特別的。今年其實也有不少不同的亮點,包括書籍部分一步步向前推進,以及在投資理財上開始著手進行。我覺得越早開始著手進行越好。同時,在自我成長方面,也有許多不同的嘗試與創作。原本我主要的精力放在Podcast上,後來則開始將重心放在文字創作,並開始寫部落格。我覺得這些都是蠻不錯的嘗試,也是很好的體驗。
當然,在工作上的體驗與經驗,也都各有不同。我認為每一次體驗都是寶貴的,包括餐飲工作的經歷,都帶給我許多新的發現。有時候,只要去經歷、去體驗,那本身就很有價值。這些體驗與經歷,並非完全關乎金錢,而是與你的經驗、人生歷練,以及人生中的各種體驗息息相關。我覺得這才是最直接、有意義的收穫。
我一直都覺得非常感恩,因為現在有AI的存在。隨著AI不斷蓬勃發展與進步,對於許多事情的理解,其實變得容易許多,不再像以前那樣複雜或困難。就好像身邊多了一位超強的顧問,能夠在工作、生活、人際關係、財務與理財等各個面向提供協助與建議。我覺得這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另外,我覺得接下來有一個方向是我需要再做調整。因為我現在的Todo List上會列出許多代辦事項,我也特別建立了一個獨立的網頁,整合了Google Calendar、Todo List以及Dashboard。這個Dashboard中包含理財相關的Google Sheets。透過這樣的整合,我能更清楚地掌握自己要做的事情、需要關注的資料與數據,也能更有效率地安排每日行程。
整體來說,我非常感謝科技帶來的幫助。電腦與AI的結合,讓我的生產力與效能都有明顯提升,讓生活與工作變得更有條理,也更有方向。
不過,有一個部分我覺得可以做得更好,那就是關於「聽課」這件事。其實我目前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少,也就是說,我現在反而很少去聽一些不錯的interview訪談,或是關於事業發展的課程。
所以,這就成為我接下來需要去關注與了解的重點。我覺得越簡單越好,簡單才能容易執行。因此,我會把幾個重要的點列出來,作為一定要去follow、去學習與實踐的方向,並一步步持續成長。我認為,這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會對未來的自我提升帶來實際幫助。
比如說,早上起床,如果你只是亂滑手機,不如直接打開Spotify,選擇一個Podcast頻道,然後播放。播放的同時,你就可以開始準備一天的工作,要外出的話,也可以順便整理好需要帶的東西。我覺得這樣的安排蠻不錯的。
Podcast其實是一種非常方便的「懶人學習法」。你只要播放,有人講解,你就能在做其他事情的同時吸收知識。像我今天就聽了一個我之前有Follow的Podcast頻道,他在講「舒適圈」(Comfortable Zone)。舒適圈其實就是我們的一個限制,雖然大家常說要跨越舒適圈,但我覺得更準確的說法是「擴增舒適圈」。
擴增舒適圈的核心,就是多嘗試、多體驗那些你原本不太敢做的事情(當然是合法且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這樣,你的經驗會變得更加豐富,你的認知也會隨之擴展。因此,有意識地去進步,並且主動去增加新的體驗,就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議題。
我通常覺得,進步都和自己的目標有關。的確,進步的方向與速度,往往取決於我們設定的目標。
像今天,我特地花了一點時間回聽自己在今年一月錄製的一集Podcast。那一集裡,我設定了三個目標:
第一個是關於業務與事業發展的目標;
第二個是英文學習的目標;
第三個則是完成書籍出版,並銷售5,000本的目標。
現在是11月1日,也就是距離我在1月2日設定這些目標,已經過了十個月。我先說結果:這三個目標之間,其實都有明顯的落差。
在業務方面,落差最大。我發現自己後來沒有持續追蹤,也沒有定期檢視進度。不過這也讓我意識到,我需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節奏(tempo)與執行方式,並且記得「少即是多」的原則。
第二個是書籍出版與銷售的目標。這部分雖然有在推進,但距離最初設定的「銷售5,000本」仍有相當的距離。現在電子書的編輯已經接近完成,接下來要進行實體書的排版、樣書印製與最終確認。整個過程確實在軌道上,但進度相對緩慢,無法在短期內達到理想數字。不過,我仍然相信這一切都是在一步步前進。
第三個是英文學習的目標。這方面我有持續調整,並透過實際行動落實。例如,我會在IG的限時動態(Story)上使用英文發文。做法是我先寫一段中文,然後請AI(ChatGPT)幫我轉換成英文版本,再貼到限時動態上。這樣的練習讓我在詞彙量與中英文轉換能力上都有明顯進步,也是一種持續成長的方式。
不過,要有大幅度的進步與躍進,必須投入足夠的時間、精力、注意力與體力,才能真正看到成效。我覺得這沒關係,也讓我意識到,自己對目標的明確度還可以更高。
這就代表,我需要找到一個方法,能夠持續提醒自己全年設定的三個目標,以及如何達成它們。對我來說,2026年的關鍵,就是要有意識地提醒自己目標:要知道自己的三個目標是什麼、如何常常看到它們、並且持續去做與目標相關的事情。
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可能會遇到各種干擾、雜訊或影響,但重點是,我要學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確保自己一步步朝向想要達成的結果前進。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重要、也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