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某些華人反對曼達尼?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今天休息一天,暫時不罵鄭麗文。同時聲明:本人取樣的是臉書自己跳出來的華僑粉專,能否代表多數華人則不在本人討論的範圍。

raw-image

曼達尼當選紐約市長,他宣稱將會展開一場「大膽的社會實驗」,具體措施包括凍結穩定租金公寓的租金、提供免費公車服務、全民托兒、興建二十萬套可負擔住房、開設市營雜貨店,並透過對富人與企業增稅來支應這些計畫。曼達尼更直接挑戰川普政府,宣稱「紐約將繼續作為移民城市,由移民驅動,如今也將由移民領導」。

雖然我理想中的房子在東七十二街與萊辛頓大道的路口,但畢竟我十輩子也買不起它,所以對我而言紐約的事與我無關。但不知道為什麼,臉書最近老是跳出一些奇奇怪怪的粉專,包括一個在紐約的華人社群,看到裡面有人分享曼達尼當選新聞的貼文。基於無聊,我瀏覽了底下的留言區,發現留言區呈現出高度一致的右傾立場,反對聲音佔了壓倒性多數,其中有47%純粹是無腦謾罵。

raw-image
raw-image

由於今天心情不好,我也參與了謾罵。但罵完之後,我發現罵人吃屎並沒有任何實質意義,所以我要來做件有意義的事:討論政策。因為我願意相信身處種族歧視鏈底端的華人不可能是種族主義者(雖然留言區裡確實有幾位朋友說了「印度阿三」、「一看到穆斯林我就笑了」之類的話,但我相信他們一定是民主黨派來反串的。)所以,這些朋友討厭曼達尼肯定是基於政見而非偏見。那我們就一項一項來討論吧:

凍結穩定租金公寓的租金——這相當於公租房的概念,理應是德政吧?但我有位在香港的朋友,抽中公屋後讓父母搬進去住,自己把父母原本的自有住房租出去,每個月因此多了一大筆被動收入。嗯,我好像明白了些什麼。

免費公車服務——我有一群台灣朋友正在享受月票1200元吃到飽的TPASS,還讚不絕口說是政府德政。只不過聽說最近公車司機態度越來越流氓,前幾天甚至發生了司機打學生的事件……除此之外,我實在想不出這些歌頌TPASS的人為什麼會反對免費公車政見。

全民托兒——中國朋友總是抱怨人生從幼兒園就開始內捲,孩子捲、父母更捲,上學難、學區房貴得要命。全民托兒應該正好服務到他們才對?不過嘛,根據華人「再窮不能窮孩子」的心態,在政府提供全民托兒之前,他們早就砸鍋賣鐵解決了孩子的上學問題。再加上對「白左」教育理念的深惡痛絕——畢竟在華人眼裡微積分比性別平權重要多了——他們覺得曼達尼這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倒也不難理解。

興建二十萬套可負擔住房——台灣的朋友對這套話術應該再熟悉不過了。2016年蔡英文承諾要興建20萬戶社會住宅,結果到2023年實際完工的只有約2萬戶。就算用政府最寬鬆的「已決標待開工」標準來算,也才8.4萬戶。經歷過這種「跳票藝術」的洗禮,應該不會有人把政客的建房承諾當真了吧?

開設市營雜貨店——論便宜當然不可能比得上沃爾瑪,感覺上確實有點浪費錢。但只要能比CVS那種宰人的便利商店親民,也算功德一件了。況且這也不是什麼激進的社會主義實驗,台灣的全聯不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嗎?

對富人與企業增稅——我不知道留言區這些朋友是不是個個都是富豪或企業主,但說到所得稅,鄙人在美國的主要活動範圍在沒有州所得稅的田納西州,但是那裡的公共建設嘛……一言難盡。從人口統計數字就能看出來,華人根本不想去那裡生活。至於擔心徵稅會導致富人外逃?那些真的想逃稅的富人早就把資產藏到愛爾蘭或開曼群島去不知道多少年了,哪會等到現在才開始逃亡?

「紐約由移民驅動、移民領導」——美國白人不也是歐洲移民嗎?我一直對華人必須作為「連字符美國人」感到不滿,所以我在此號召:以後看到白人別叫他們White,請稱呼他們「European American」。扯遠了,回到曼達尼。說到底,美國本來就是由移民驅動、移民領導的國家。正在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興建宴會廳的那位「愛國者」,他祖父佛雷德里希先生也是1885年從德國移民到美國,所以他也是一位「移民總統」。所以美國由移民驅動、移民領導,不是什麼宣言,而是現狀。(對於原住民朋友,我深深感到抱歉,你們才該是真正不加前綴形容詞的American。)

說到這裡,留言區最大的焦慮其實還是財政問題——擔心曼達尼的福利政策會掏空紐約市庫。這倒是個合理的質疑。不過有意思的是,這些擔心紐約財政的朋友,當初對台灣政府普發現金6000元可是讚不絕口(而對於過兩天就即將入手的普發現金10000元似乎態度就保留的多,當然肯定不是因為提出者的黨派身份不同)。例如知名反共網紅「小翠」和她的朋友們就高聲宣傳這是德政呢!(我聽了她的節目約一年,對她的政治立場倒也算熟悉。直到有一期,她大談台灣的房價上漲也是德政——理由是台灣人自有住房率高,所以政府讓房價上漲就是讓大家變有錢。我當下就退訂了頻道。)普發現金——直接從國庫拿錢撒給全民,連富豪都能領——這不比曼達尼至少還針對性地提供公共服務來得更「浪費」?但那叫做「還富於民」,曼達尼的計畫就叫做「社會主義鐵拳」。這標準,我是看不太懂。

總之……好像也沒有什麼總之。身為一個阿帕拉契山區的鄉巴佬,本來就沒必要評論天龍國的事務。等等,副總統不也是阿帕拉契山區出身的嗎?算了,用出身評價政治人物最無聊了。副總統寫了本《絕望者之歌》大賣特賣,但他並不真的在乎他的山區同胞們——否則他不會把阿帕拉契的困境歸咎於「文化問題」而非結構性貧窮。

相較之下,曼達尼也許還誠實一點:他至少大方承認自己是特權出身,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知名導演,從小在曼哈頓長大。他不假裝自己是「從貧民窟奮鬥出來的草根英雄」,也不販賣「美國夢」的虛假敘事。這種誠實在美國政壇反而顯得格格不入——畢竟選民更愛聽那種「我爸爸是礦工,我靠自己打拚」的勵志故事,哪怕說故事的人早就住進了豪宅。

所以,讓紐約人自己去煩惱曼達尼的社會實驗吧。反正最糟的情況不過就是紐約變成舊金山第二,到時候留言區那些朋友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早就說過了」。而最好的情況?也許四年後我們會看到一個更宜居、更公平的紐約。但不管結果如何,都輪不到我這個田納西鄉巴佬來指手畫腳。

畢竟,我連東七十二街與萊辛頓大道路口那棟房子的物業費都付不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也無聊
22會員
186內容數
多難平生,難得又逢海上;不祥名字,且作留皮之計。詞不甚工,存之者,存其人而已。
人也無聊的其他內容
2025/11/05
馬丁·路德·金恩是對的。地獄裡最熾熱的地方,不是留給普京這種明目張膽的暴君,而是留給在道德危機時刻保持「中立」、用學術話語為暴政辯護的「知識分子」和「理性中立選民」。
2025/11/05
馬丁·路德·金恩是對的。地獄裡最熾熱的地方,不是留給普京這種明目張膽的暴君,而是留給在道德危機時刻保持「中立」、用學術話語為暴政辯護的「知識分子」和「理性中立選民」。
2025/11/04
本文藉由David Brooks對MAGA運動盜用左翼革命思想的評論,反思臺灣政治現實。
Thumbnail
2025/11/04
本文藉由David Brooks對MAGA運動盜用左翼革命思想的評論,反思臺灣政治現實。
Thumbnail
2025/11/03
多數台灣讀者對國民黨的歷史認識存在著兩種極端:要麼是在國立編譯館時代接受的黨國神話,要麼是在去中國化教育下對這段歷史一無所知,但真實的歷史遠比這兩種敘事複雜:今天我們所知的「中國國民黨」,既不是孫汶創立的,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列寧式政黨,而是經歷了一場從議會民主政黨到極權主義組織的墮落過程。
Thumbnail
2025/11/03
多數台灣讀者對國民黨的歷史認識存在著兩種極端:要麼是在國立編譯館時代接受的黨國神話,要麼是在去中國化教育下對這段歷史一無所知,但真實的歷史遠比這兩種敘事複雜:今天我們所知的「中國國民黨」,既不是孫汶創立的,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列寧式政黨,而是經歷了一場從議會民主政黨到極權主義組織的墮落過程。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