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月-avatar-img

皋月

29 位追蹤者

皋月

29 位追蹤者
卌載江湖,斯原且駐,踏過幾點楓丹。青衫詩酒,琴志共猗蘭。率意煙雲深處,曾經也、拜劍瑤壇。時常記、當時蒼翠,同坐日闌珊。  誰看。平野外,紫荊碎落,稷下悲歡。為春風作雨,錯付霞關。空嘆流年已換,人仍在、柳岸行船。曉鐘外、格桑夢斷,碧水繞藍山。
avatar-img
人也無聊
18會員
165內容數
多難平生,難得又逢海上;不祥名字,且作留皮之計。詞不甚工,存之者,存其人而已。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從前有一款遊戲叫《美少女夢工場》——這個名稱放在今天大概會被視為政治不正確,但日本人一向不在乎這些。姑且不論它是否暗含「光源氏計畫」的意味,對許多粉絲而言,泰勒絲就像一個現實版的美少女夢工場。 人們見證了她從鄉村音樂的普通少女,蛻變為流行天后;看著她從單純的戀愛小曲,成長到複雜的情感敘事;陪伴她度
Thumbnail
Morris Yen-avatar-img
2 天前
這篇評論寫得太棒了,高度與深度兼具, 引發了我許多深刻的思考。 這就是現代生命模式的精華:一邊看透遊戲規則,一邊心甘情願地繼續玩下去。因為活在夢境裡,比活在現實裡快樂的多。(這就是現代版奴隸道德的精髓) 因此,在某個地方,某個夢工場,正悄然準備推出下一位「美少女」。(這也是資本主義的主人道德) 我也想到, 是不是類似古希臘人所必需的悲劇故事? 雖然粉絲文化是讓大家沉溺於歡樂的夢境 本質上也有大大的不同, - 悲劇的啟發是 引導觀眾進行個人的自由反思,從而達到情感的淨化與道德的提升。 - 而偶像文化是被設計為依附於偶像,情感與認同被商品化和操控。 大部分人, 不願從夢醒來, 就願意在山這邊陶醉活在當下? 也是很好? 任由資本主義商業運作的割韭菜而歡呼, 是個人主體性的麻痺 夢醒是很苦的, 翻這邊的山到那邊, 是更苦的 這場歡樂的悲劇,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輓歌。 我們正處於一個『重估一切價值』的時代, 這場輓歌或許只是為某些人而唱,而非所有人。 在夢醒的痛苦與麻痺的快樂之間,每個人都在做出自己的選擇。 我的選擇還在迷惑中..... https://vocus.cc/article/68b05af8fd8978000138484a
皋月-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Morris Yen 我很喜歡你把這個現象和悲劇傳統作對照的角度。確實,粉絲文化和古希臘悲劇雖然在功能上差異很大,但都觸及了人如何透過「觀看」來處理現實與情感的問題。至於你提到的「奴隸道德/主人道德」這些解讀,我覺得你的理解很有趣,也很有啟發性的,因為確實可以引發我們去想:在偶像文化裡,到底是哪些價值在被強化或被顛倒?
18歲的格陵蘭女性在哥本哈根附近的醫院產下女兒,但嬰兒出生僅一小時後就被丹麥當局強制帶走並送往寄養家庭,因為她未能通過「育兒能力測試」(FKU)。已經有人號召在哥本哈根等地舉行示威,抗議丹麥政府對格陵蘭原住民執行以白人價值為基準的FKU測試是殖民主義遺毒、文化歧視云云。我說:你們都搞錯重點了。
Thumbnail
Morris Yen-avatar-img
5 天前
科技始終必須來自於人性
皋月-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Morris Yen 謝謝你的誇獎,我也只是發些牢騷而已,盲點肯定不少。希望多多交流
本文探討斯拉沃熱·齊澤克理論中關於文化批評的矛盾,指出其在避免「拯救話語」的同時,滑向文化相對主義,並運用齊澤克自身的理論來批判其盲點,特別是「鄰人化」的邏輯與對文化邊界的神聖化。文章並提出跨文化道德批評是一種「神聖暴力」,需要勇氣承擔後果,並呼籲拋棄道德相對主義,回歸普世人權的價值。
Thumbnail
Slavoj Žižek, Violence: Six Sideways Reflections (London: Profile Books, 2008), 斯拉沃熱·齊澤克在《暴力:六個側面的反思》中講了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一個工人每天下班時推著手推車出工廠,保安總是仔細檢查車內,卻從未發現任何
Thumbnail
src
創文者雪源-avatar-img
2025/04/12
嗯~ 給你祝福 ☺️
皋月-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6
創文者雪源 謝謝
別期待今天還會有更多爆發。不再需要了。或者可能還太早。我已經失去了對時間的感知,失去了對真理的感知,失去了我在學會成為別人之前是誰的感知。但至少,我拿到了終身教職。
Thumbnail
創文者雪源-avatar-img
2025/04/08
拿到終身教職也不錯 😄
皋月-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08
創文者雪源 確實,這是學術界的最優解與唯一解
接著,是令人麻木的學術求職流程。求職信中承諾改革那些不希望改革的系所;教學聲明中保證創新,同時又暗示對保守主義的順從;來自愛默生的推薦信,可能讀起來像是勒索信。這就是博士最後一年的絕望舞蹈。
Thumbnail
這就是你想讀的故事嗎?一位墮落的學者最終淪為暴力的結局?你想看我懺悔,穿著橙色囚服,被人押上絞刑架?你想要在看著我被吊死的同時,一邊捧著珍珠奶茶,一邊討論倫理道德的優越感?還是你更喜歡現代化的處理——把我綁上電椅,看著我的肉像烤過頭的小牛肉一樣冒煙,然後你們在公平貿易的拿鐵咖啡旁討論死刑的道德性?
Thumbnail
「知識階層從核心上就是腐敗的。我們攜帶著特權的原罪——出生於安逸之中,在象牙塔裡接受教育,卻拿著我們假裝批判的同一套系統的薪水。我們從未握過步槍,從未為理想流過血,卻享受著他人革命的果實。我們從壓迫者的手中拿工資,同時寫著關於壓迫的論文。對於這種寄生蟲,還有什麼救贖的可能?」
Thumbnail
在我的腦海裡,有個聲音在大笑:「一堆面具?哦,親愛的,他懂了!他懂了!我們每個人都只差一天的壞運氣就會承認我們都是騙子。社會最大的笑話就是假裝我們都不是在演戲!為什麼還要對真實性這麼嚴肅呢,教授?現在,誰都不能跟你決鬥了!讓我們給這篇論文加上微笑吧!」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