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成式AI競爭日益激烈的2025年,OpenAI不再只是微軟的專屬夥伴,而是逐步走向多雲策略,與AWS、Google、Oracle等雲端巨頭建立深度合作。這場結盟重組不僅改變了OpenAI的技術供應鏈,也為其未來的商業化與上市鋪路。
🧩 從微軟獨家到多雲合作:結盟結構大轉向
OpenAI自2019年起與微軟建立深厚合作,微軟投資超過130億美元,並提供Azure雲端資源作為OpenAI模型訓練與推理的主要平台。然而,2025年初,微軟的「優先承購權」正式到期,OpenAI得以擺脫獨家限制,開啟多雲合作新局。
🌐 AWS:新一代算力的主力供應商
2025年11月,OpenAI與AWS簽署為期7年、總額達38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AWS將提供數十萬顆NVIDIA GPU,支援OpenAI訓練新一代前沿模型,並建立獨立隔離的運算基礎設施,確保算力穩定性與安全性。🏛 Oracle與Google:補強資料中心與雲端佈局
Oracle與OpenAI簽署高達3000億美元的資料中心協議,預計自2027年起啟用,強化OpenAI的基礎架構。Google則提供雲端資源與AI工具,進一步擴展OpenAI的技術選擇。
🔄 公司結構重組:轉型為公益性公司(PBC)
2025年10月,OpenAI完成資本重組,正式轉型為「公益性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 PBC)。此結構允許OpenAI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將「造福全人類」納入公司使命與法律保障,為未來IPO鋪路。
🚀 結盟策略的深層意涵
- 擺脫單一依賴:OpenAI不再受限於微軟,能靈活選擇最適合的雲端資源。
- 強化算力供應鏈:多元合作確保AI模型訓練與推理的穩定性與擴展性。
- 為上市鋪路:PBC結構與多雲策略被視為OpenAI邁向公開上市的重要準備。
🔮 展望未來:OpenAI的下一步?
OpenAI的結盟重組不只是技術選擇的調整,更是企業治理與使命的再定義。在AI技術快速演進的時代,OpenAI如何在商業化與公益使命間取得平衡,將成為全球科技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