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內容
https://investors.ses.ai/news/news-details/2025/SES-AI-Reports-Third-Quarter-2025-Financial-Results/default.aspx
Earning Call Trnascript
https://www.fool.com/earnings/call-transcripts/2025/11/06/ses-ai-ses-q3-2025-earnings-call-transcript/
財務表現
- Q3收入:710萬,環比增長102%
- 收入結構:服務收入55% vs 產品收入45%(UZ Energy貢獻)
- 全年指引:上調至$2000-2500
- 毛利率:51%(服務78%,產品15%)
- 淨虧損:2090萬(−2090萬(−0.06/股),較Q2的2270萬改善
- 營運現金流:−1430萬
- 現金:期末流動性2.14億,預計年底2.14億,預計年底1.95-2億
- 股票回購:134萬股,160萬(約160萬(約1.20/股)
- 流通股:3.65億股,較上季減少130萬股
核心業務進展
Molecular Universe (MU 1.0) 平台
• 用戶增長:近40家企業試用(從約24家大幅增長)
• 五大功能模組:
- Ask:具備全球最大電池文獻數據庫的智能問答
- Search & Formulate:GPU加速量子力學計算和機器學習
- Design & Predict:化學特定和通用機器學習模型
• 部署方式:雲端 + 本地部署(「盒裝MU」)
• 訂閱層級:
- 企業一級:PhD學生水準(<3分鐘回答)
- 企業二級:博士後水準(約5分鐘回答)
- 企業三級:資深科學家水準(>30分鐘,更深入)
• 聯合開發:為大型客戶提供專屬MU系統
戰略收購與合作
- UZ Energy收購:9月中完成收購,已貢獻Q3約45%收入• 預計全年收入$1000-1500萬• 主要服務商業和工業儲能應用• 覆蓋歐洲、澳洲、亞洲市場,計劃進軍美國
- Hisun合資企業:SES控股90%,輕資產模式• 年產能15萬噸電解質材料• 已生產三種新配方材料
技術突破與應用
材料發現成果
- 低溫LFP電池:改善北歐ESS冬季性能問題
- 高壓電解質:用於手機LCL電池應用
- 12%矽鋰離子電池:提升EV應用循環壽命
- 鋰金屬和100%矽電池:無人機和城市空中交通應用
整合應用
- ESS產品整合:每個UZ Energy電池包都是「盒裝MU」
- 本地數據訓練:現場收集數據並訓練預測模型
- 預測維護:提前預測安全問題,降低客戶投訴
- BMS增強:提升電池管理系統準確性
市場機會與展望
2026年收入預期
- ESS業務:預計至少翻倍增長(從$1000-1500萬基礎)
- 無人機市場:
- 標準化趨勢:10安培小時軟包電池
- 韓國昌原工廠產能優勢
- 中國以外軟包電池產能稀缺
- 材料供應:透過Hisun JV商業化MU發現的材料
- 汽車OEM:2026年開始商業供應電解質材料
- 整體收入:預計至少翻倍,可能達到三倍增長
產業定位
- 全球ESS市場:$3000億市場機會
- 供應鏈稀缺性:美國無人機產業急需中國以外電池供應
- 技術護城河:材料發現週期從數年縮短至數十分鐘
客戶與商業模式
客戶結構
- 汽車OEM:現代汽車、本田等聯合開發項目
- 電池廠商:全球主要電池和材料公司試用
- 無人機客戶:美國市場初始合約
- ESS客戶:歐洲、澳洲、亞洲既有客戶基礎
收入模式
- SaaS訂閱:月度訂閱費用
- 硬體銷售:本地部署服務器和計算設備
- 材料供應:透過JV供應發現的新材料
- 聯合開發:大型客戶專屬項目
管理層戰略視野
關鍵表態
- CEO:「現金餘額不再只是為了維持營運」
- CFO:「專注於資助增長,而非維持營運」
- 商業模式:輕資產、正毛利率、自我維持增長
未來路線圖
- MU 2026擴展:從電解質擴展到電極工藝和電池設計
- 客戶需求:大型電池廠商要求專屬「電池聖經」系統
- 全球擴張:支持電池廠商海外建廠需求
- 數據飛輪:每個部署的產品都收集數據訓練模型
競爭優勢總結
- 技術領先:AI驅動材料發現平台
- 數據優勢:全球最大電池相關數據庫
- 客戶黏性:深度整合的軟硬體解決方案
- 供應鏈:稀缺的中國以外製造能力
- 資本效率:輕資產模式,合作夥伴製造
- 市場時機:AI轉型關鍵時期的先發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