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人創業家(Solopreneur),每一次與潛在客戶、合作夥伴或導師的會面,都像是一場高風險的獨角戲。你總覺得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把產品、專業、奮鬥史一股腦兒倒出來。
你緊張地推銷,努力證明自己值得信賴。但結果往往是:對方禮貌地點頭,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事實上,頂尖的領導者和成功人士都擁有一個極度反直覺的習慣,讓他們在任何場合都能瞬間獲得好感和信任。這個習慣不是「會說話」,而是「會發問」。
銷售中的最大誤解:多說多贏
我們通常認為,要說服一個人購買或支持你的項目,就必須主導談話,用強大的論據和資料轟炸對方。這是一人創業者最常犯的錯誤——把自己變成「訊息發送器」。
但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當一個人感覺到自己被真正看見和理解時,連結才會產生。要做到這點,你必須把麥克風交給對方。
真正讓人產生好感的習慣,是真誠的好奇心和深入的提問。這不僅是禮貌,更是一種強大的溝通策略,向對方傳達三個關鍵訊息:
- 「你比我的產品更重要。」
- 「我正在聽,而且聽得很認真。」
- 「我是來解決你的問題,不是滿足我自己。」
應用指南:一人創業者在三大場景的「發問藝術」
作為一人創業家,你的會面大多是高價值、高風險的。以下是如何在關鍵場景中利用發問來建立信任:
1. 銷售與客戶訪談:從「推銷者」變「診斷師」
不要一開始就介紹你的解決方案(產品功能)。先成為客戶問題的診斷師。
• 錯誤範例:「我的 App 有 A、B、C 三個功能,能幫助你節省時間。」
• 高效提問:「在 [特定痛點] 上,你們目前採用的流程是什麼?這個流程帶來的最大隱藏成本是什麼?如果這個問題持續一年,對你們的底線影響會有多大?」
目的:透過提問,讓客戶自我說服問題的重要性,同時證明你對他們的業務流程有深刻理解。
2. 網絡交流與導師請益:發揮「學習槓桿」
向行業領袖或導師請益時,你的問題決定了你會得到普通的「雞湯」建議,還是高價值的實戰洞察。
• 錯誤範例:「請問您是如何成功的?」或「您對我的產品有什麼建議?」
• 高效提問:「我知道您在 [特定項目] 上曾經歷過一次轉型。如果讓您重來一次,您會避開哪個最『微小但關鍵』的錯誤決策?」
目的:透過提問,展現你已做了功課,並要求對方分享「最昂貴的教訓」,而不是最容易的成功故事。
3. 尋求合作與聘請外包:建立「專業信任」
與設計師、開發者或其他自由職業者合作時,信任是效率的基礎。
• 錯誤範例:「你能不能在下週內,用 $500 幫我完成這個任務?」
• 高效提問:「我很欣賞你的 [過往作品的特定特點]。對於我們這次的 [專案目標],您認為潛在的技術風險或流程瓶頸會出現在哪裡?您建議如何提前規避?」
目的:讓對方展現其專業判斷力和思考深度。這不僅能讓你瞬間獲得高品質的建議,也讓合作夥伴感覺到你對其專業能力的尊重和信任。
結語:好奇心是建立關係的加速器
作為一人創業者,你的個人魅力和可信度就是你的品牌。
停止費力推銷產品。相反,讓好奇心成為你的超能力。當你真正專注於對方的世界、提出有見地的問題時,你其實正在做一件最有效的事:證明自己是一個能提供解決方案、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
記住:當你給予對方展現專業知識的機會時,你也在不知不覺中贏得了他們的好感。
—
準備好嘅話,歡迎 join 埋我哋一齊玩!我係 Kevin,連續創業者,呢個係我嘅創業修行筆記📝。每日我會分享我嘅創業心得同埋挑戰,希望可以同大家一齊行,一齊玩,一齊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