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般綿延的朱紅色千本鳥居,是我們前往伏見稻禾大社的目的;搭乘JR在稻荷站下車,車站出口迎接我們的就是樓門前氣勢十足的大鳥居。

伏見稻荷大社
堪稱最貼近日本人生活的神社──稻荷神社,據說日本全國共有3萬座,而京都的伏見稻荷大社就是總本宮,匯集長達1300年的信仰,是五穀豐登、商業興盛、家庭安全、等願望的實現之神。
伏見稻荷大社的社域,涵蓋在被尊崇為「神域」的稻荷山整體,由山中各處的神祠、神蹟、御塚、鳥居等所組成;而我們參觀路徑集中在「正殿」及「奧社奉拜所」這一代。

目標明確,為避免不好拍照,JR稻禾出站後,我們幾乎是頭也不回的往千本鳥居的方向疾走。穿過表參道的兩座鳥居,暫略豐臣秀吉為母祈願的樓門、左轉登上樓門旁的階梯;沿正殿左側的階梯繼續向上,右轉經過玉山稻荷社、穿過一旁的鳥居,直到氣喘吁吁地抵達千本鳥居前的「祭場」——高高的紅色鳥居上寫著「稻荷大神」,我們同其他旅客興奮啟動拍照模式。

千本鳥居
走過祭場,兩座靈弧雕像的後方就是千本鳥居。
使用朱砂上色,因赤紅、明亮、茜紅等日文色彩名中帶有「明亮希望」語感「Ake」的詞彙,被視為可對抗魔力的顏色,經常用於古代宮殿、神社佛閣;就稻荷神社本身將朱紅塗漆解釋為「代表稻荷大神豐饒力量的顏色」。
雙排、密集的朱紅鳥居,好像森林裡的光罩,偶爾有陽光從鳥居縫隙鑽入,將朱紅色暈染在皮膚上,拍出來的人像總帶著一層溫潤的氣色,格外好看。



我們大概是在6:40左右從JR稻荷車站快步出發,走到千本鳥居大約是7:00─「愛拍族的天堂時段」,旅客稀少,鏡頭非常好閃躲路人、少有擋路尷尬、也不會亂入他人鏡頭,是一個95%想怎麼拍就怎麼拍的狀態;順著「右進左出」的參拜習慣,我們在千本鳥居來回走了6趟,拍到滿意才離開。
奧社奉拜所
穿過千本鳥居,便來到正殿東方、位於通稱「命婦谷」的奧社奉拜所;左手邊是另一段鳥居入口,高度較千本鳥居高大許多,能繼續登山前往雄鷹社;整座稻荷山的鳥居沿御山參拜道綿延,總數約1萬座,而大部分的遊客在千本鳥居與奧社奉拜所這一帶駐足、祈願,再稍往山上的雄鷹社走然後返回。

奧社奉拜所

奧社奉拜所左側,上山前往雄鷹社的入口

奧社奉拜所右側,御守、朱印、繪馬購買處
奧社奉拜所特別的是「白狐繪馬」;白弧是稻荷大神的「使者(親族)」,承載著神明與信眾之間的聯繫,以白狐為主題的繪馬在其他神社並不多見。

看過奧社奉拜所之後,我們沿左側路線走出千本鳥居,從一旁的綠蔭小徑走回正殿,這裡可以遠遠的看到白色的京都塔。



正殿、外拜殿
伏見稻荷大社的正殿內,共同祭奉下社、中社、上社、田中社、四大神等五尊神明,建築本身最引人注目的,是正殿屋頂邊緣、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財的裝飾──貼著金箔的「懸魚」金覆輪,以及「椽木前端」的金屬飾件,正面及側面都有,在陽光下閃著華麗光,格外亮眼。

伏見稻荷大社正殿的正面

伏見稻荷大社正殿的側面
置於正殿前的外拜殿,歇山式屋頂結構,鋪滿質樸的檜皮;屋簷下方懸掛的鐵燈籠,每盞都鑄有「黃道十二宮」的星座圖形,巧妙平衡神社的神聖感與親近感。
樑木與柱貫上支撐重量的「蟇股」,以及刻有植物與動物的組合圖案,都瀰漫著安土桃山時代的獨特氣息,豪放又洋溢著華麗。




樓門
作為伏見稻荷大社的「正門」,這座樓門是京都市內規模最大、最古老的神社樓門。
歇山式檜皮屋頂的雙層樓門,據聞是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時,豐臣秀吉祈求母親疾病痊癒還願而建。
當時「懇請讓母親的壽命能夠再活三年。如果實在困難,就兩年。如果還是不行,那麼至少三十天。若能如願,我願進貢一萬石」的祈願文,至今仍存在。
離開前,我們終於得以仔細端詳這座初到時來不及駐足的樓門——橘紅色的建築立在階梯之上,背後是青綠的山巒,無論是拍建築全景,還是以它為背景拍人像,都格外出片。

原本行前信誓旦旦的說要走完整山,結果看過千本鳥居之後,行程徹底變成拍照打卡行程,速速逛了一個小時之後,前往奈良。後來才想起,其實伏見稻荷大社北側(出樓門右轉)還有一條有商店街,可惜這次錯過了,只好做為下次再訪的理由。
參訪資訊
【票價】
免費
【開放時段】
參拜、參觀24小時開放(全年無休)
祈禱時間8:30~16:30(祈求護身符要注意時間)
【交通方式】
JR奈良線:稻荷站,下車即達(稻荷站為京都站之後的第2站,車程只需5分鐘)
京阪本線:伏見稻荷站,下車向東步行5分鐘
【動線推薦】
大部分人的參觀動線:樓門→外拜殿→正殿→千本鳥居→奧社奉拜所→雄鷹社→返回
以下依個人拍攝喜好排序,趕時間的話建議至少要參觀:
1.千本鳥居
2.正殿
3.樓門
4.外拜殿
5.奧社奉拜所
建議在早上7:30前到千本鳥居拍攝,遊客較少、較好取景。
~【感謝您閱讀到這邊】~
喜歡我撰寫的內容,請在文章下方
👉|❤️按讚|🔖收藏|👈
💁♀️|加入我的沙龍 |追蹤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