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足立美術館,我突然明白了很多「願圖」和「靈魂藍圖」的事情。
眼前這片巨大的日本庭園,像是一幅精心繪製的、巨大的願圖。
每一塊石頭、每一棵樹、每一道白砂的曲線,甚至遠處的山景、流動的水聲,都是有人用心設計、深思熟慮後安置在那裡的。這就像靈魂在最初的時候,和團隊一起設計的靈魂旅程,也就是那張跨越時空的完整願圖。
我們在一張廣大的圖紙上,為自己規劃好重要的主線,哪裡要有山、哪裡要有水,哪些地方要留白,甚至提前預想好某一段人生會有奇蹟盛開、也會經歷低谷與轉折。
但即使設計得再周詳,現實裡卻總有些事不在我們掌控之內。
就像庭園的設計者,無法決定哪一天出太陽、哪一天會下雨,櫻花何時盛開,楓葉何時轉紅,甚至下一場大雪什麼時候會降臨⋯這些都是「天地的安排」,是生命裡留給變化、無常、驚喜的空間。
願圖就像這座庭園的總設計圖,我們可以精心安放重要的轉折節點(像那幾塊必經的橋、石階),但真正的體驗、情感、偶遇的驚喜,則來自當下每一刻的天氣、光影、遇到的人,來自那些不可預測、無法複製的日常片段。
而靈魂藍圖呢?
就像是這整個庭園中被窗框、步道或圍牆「框起來」的一小塊。
這一世,你的靈魂選定在這裡重點體驗,主線在這一片「竹林小徑」或「枯山水」裡展開,專注活出這裡的主題。但你依然可以偶爾越界,走到其他園區看看,或是遇到前世留下的某顆老樹、某座橋,和不同靈魂的庭園彼此串連。
當我在庭園裡走著的時候,我意識到那些生命軌跡中的那些預設,還有那些留白,是怎麼樣巧妙地交織在一起的。
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們的願圖,不是拿來掌控人生的劇本,而是一幅邀請自己來探索、創造、感受的地圖。
靈魂藍圖只是提醒我,這一世有哪一段故事要全力體驗,其他的就放下對完美的執著,讓未知和驚喜自然流動進來。
也許,靈魂最大的成就,不是照著規劃走完每一步,而是在這無常流動裡,依然能珍惜每一刻、愛上每一個片段。
就像在足立美術館,陽光穿過樹梢撒在苔蘚上的那一刻,風起,周圍正好都沒有人的靜默,一切都恰到好處。
而這份恰好,沒有辦法預先設計出來,只有願意走進當下,跟天地一起共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