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個月終於看了《藍色恐懼》的數位修復版,從中捕捉到一些能套用榮格心理學來觀看的切角,本文將以河合隼雄《影子現象學:探索陰影與它的國度》中節錄的文字穿插其中,不過本文也只就我目前所知所學,且僅挑揀個人相較深刻的局部來描寫,尚不成熟、有待深化,但期待能引發共鳴!
作品簡介
《藍色恐懼》(Perfect Blue)為日本動畫大師今敏(Satoshi Kon)的首部長篇作品,1997年首映於日本,改編自竹內義和1991的小說《Perfect Blue:完全變態》。
劇情圍繞在當紅偶像團體「CHAM」的核心成員「霧越未麻」,講述未麻在經紀公司的安排下決定告別舞台,轉型為一名電視劇演員,並接受挑戰大尺度演出、拍攝裸露寫真,雖然演員身份逐漸步上軌道,但卻引起過往的粉絲不滿,各種壓力使得未麻開始質疑自己從演以來的種種決定,甚至不時看見偶像時期自己的幻影(以下稱「偶像版未麻」)。與此同時,未麻發現網路上有人假冒自己的身份架設了「未麻の部屋」,記錄著虛實交錯的日記,此時未麻警覺自己被跟蹤,同時恐嚇信不斷,恐懼與混亂籠罩著未麻,使得未麻的精神越發錯亂,逐漸無法分辨虛實,彷彿有「另一個自己」正在形成。
⚠ 以下討論有雷,建議觀影後再閱讀。
未分化陰影的具象化
偶像團體出身的未麻,原先不論是在粉絲看來抑或在自我認定上,形象都是清純甜美、天真可愛,但在轉型為演員的過程中卻因工作需求參演了強暴戲份,並拍攝大尺度裸露寫真,這些行為展現皆與原本“清純”的自我形象相互抵觸,在此有了「純潔」與「墮落」的兩極對比,而轉型初期帶著不確定感的未麻,一方面接收著來自外界的期待,另一方面自己也渴望改變,因此在內在層面上「偶像版未麻」就成了一個需被拋棄、被壓抑的人格,套用榮格理論來說也就是成了「陰影」。
此時未麻逐漸開始看見虛擬的幻象,其中最為深刻的一幕是未麻在電車上透過車窗反射看見了「偶像版未麻」,而非此刻真實的自己,這裡的「反射(reflection)」,除了反射之外也有反思、省察之意。然而,「偶像版未麻」不但是未麻本身的陰影,同時也是經紀人留美的陰影,留美會透過扮演偶像時期的未麻,來滿足自己曾是偶像但未能成功的遺憾。
在發展演員事業的過程中,「偶像版未麻」越發頻繁的出現在未麻的幻象之中,而這些幻象可以視作未麻「未分化的陰影」開始具象化體現出來的過程,顯示了未麻的內在遭遇了極大的衝突,以致對自我認知感到非常混亂。

「一」是事物尚未分化的狀態,但「二」不同
── 分離、對立、衝突等等,都是從「二」產生的。
(以上引言節錄自河合隼雄《影子現象學:探索陰影與它的國度》)
象徵性的死亡與舊自我的終結
中間有一幕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當未麻拍完強暴戲份回到家時,看見她養的熱帶魚群幾乎死光而忍不住崩潰,把房間弄得凌亂不堪,接著畫面特意帶到魚缸中僅剩的兩條魚。
魚生活在水裡,水被視為潛意識的世界,而「死亡」的意象,在個體化的過程中有很大的象徵意義,可以代表舊自我的終結,且若要重生,就得先經歷「象徵性的死亡」,在此之前的強暴戲份,也代表著舊有的偶像型態之死;兩條魚的畫面則暗示了未麻的雙重人格,一個是舊有的偶像型態、一個是渴望改變的演員身份。
此後,「偶像版未麻」出場的方式變得越來越具體,未麻甚至開始能與虛擬的幻象進行對話:
「好低級!」
「你已經不再是偶像歌手了,你現在就只是個被弄髒的東西。」
「從此以後就由我站在燈光下,而你會活在陰影之中。」
這裡可以視作陰影逐漸分化出來的過程,相較前段,能更清楚的體現出未麻的雙重面向並產生對話,不再只是一團模糊、混沌不明的狀態。在這階段,未麻也更加頻繁地不斷嚷嚷著:「你是誰?」、「你到底是誰?」,而這個問題除了是在問幻象、問假冒她寫著「未麻の部屋」日記的狂熱粉絲,同時也是在問自己「我是誰?」、「哪個是真的我?」。


在虛實之間整合陰影、重生
中後段開始有大量快節奏、虛實交錯的蒙太奇剪輯,在夢境與醒來之間、現實與戲劇之間,讓人分不出真實與虛幻,使得觀眾也一同陷入未麻的精神旋渦之中,這裡的剪輯方式也非常有「二元對立」的味道。且夢境是接觸潛意識與陰影的重要媒介,透過夢境能更加辨識出陰影的意象,並與分化的陰影進行整合。
這時對虛、實感受還不那麼明朗的未麻在電視台遇見了演員前輩惠利,甚至恍惚地稱呼惠利戲劇裡的角色名字,惠利拍拍未麻的肩膀,對她說:「幻想是不會成為現實的,你也趕快從夢中醒來吧。」說完沒多久,未麻便接連遭到狂熱粉絲襲擊、被經紀人留美所扮演的「偶像版未麻」追殺,在被追趕的過程中,未麻透過大樓的鏡面玻璃反射(反射再次出現)看見了自己的臉,意識到我就是我、我才是真的,已遭逢一連串極端事件、身心俱疲的未麻在這裡大聲喊出:「不管怎樣,我就是我!」,她完整意識到了此刻的自己,承認並接受偶像版的未麻已是過去,分化陰影、與之對話、整合陰影,並且在被追殺後救了差點被車撞的留美,在醫院探望留美時,未麻說了一句充滿包容與接受的台詞:「但也是託她的福,我才能成為今天的自己。」
最終,未麻再次透過車內後照鏡的“反射”,注視著觀眾說:「我才是真的哦」,未麻肯定了自己的新身份、肯定了她走過的所有,不再分裂於「偶像」與「演員」、「純潔」與「墮落」之間,而是能夠和諧地包容這些對立面,以此回應先前不斷向自己問出的「你到底是誰?」。
既不是挺身與陰影戰鬥,也不是全面投降,而是享受與陰影微妙的共存。
最理想的情況,是兩個世界之間形成「和諧」。兩個世界清楚地分化、各自不同,卻能保持和諧的關係。
(以上引言節錄自河合隼雄《影子現象學:探索陰影與它的國度》)

感謝看到這裡的各位!觀影與閱讀只是平時的興趣並非專門,雖然深知自己尚有諸多不足之處,仍希望能試著透過輸出,來歸納整合自己的所思所學💫
如想補充討論也歡迎回饋給我 & 你的鼓勵是我輸出的動力!
- 本文引言皆引用:河合隼雄著《影子現象學:探索陰影與它的國度》/林暉鈞譯/出版社:心靈工坊/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