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藍色恐懼 Perfect Blue》電影中都市的意象【觀影心得0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高二暑假的夜晚,吹著電風扇,用著破舊的筆電,喝著廚房翻出來的我爸的威士忌,吃著毛豆,看完這部電影。當時的感受不多,覺得劇中角色十分可憐、論及「夢」這個主題很特殊、緊張的暴力、滿滿的慾望,最後再感嘆1997年能有這樣的作品真是太厲害了。往後,腦中鮮少再出現這部電影的片段,沒有任何一點劇情的反思。

再看這部電影,那時暑假濕熱的感受,初嘗酒精造成的暈眩飄浮感又回到腦中,真是一份特別的回憶。而三年後,我看懂這部電影了嗎?我也不知道,不過多了些面向想細細思考,所以我將這些思緒碎片記錄在這。

當然,這必定涉及劇情,不想被劇透,或是不想先受他人觀點影響的人,就不建議往下看了。


什麼是都市?

閉上雙眼不到一秒,前瞻、機會、夢想這些讓人興奮的詞彙,一個個湧現。好像沒有其他地方比城市更適合「實現自我」,更適合作一個「夢」。

所有人帶著夢想來到城市。主角未麻如此,想成為歌手而來到東京;故事中編劇、攝影師、演員或許也基於夢想而前來這裡。不過我們無法看到他們前往都市的原因,只能看到混濁、無法爬梳的「慾望」;那些一舉成名的慾望、對於性的慾望、金錢的慾望。

電影作為某種現實面向的濃縮,更直接的展現這些赤裸且近乎暴力的慾望,當觀眾暴露在如此純粹的慾望之中,便很自然的感到反感厭惡。不過我們為什麼對於「表露慾望」憤怒?真的能說這些擁抱慾望的人做錯了什麼嗎?


都市如何說服我們?

資源有限。當所有人都想滿足自身的慾望,資源卻總是不足夠,這意味著有些人需要被迫犧牲,少拿一些。未麻被迫接受老闆的安排從歌手轉變成演員,接受編劇的安排演出了那場強暴戲,接受了喜歡拍攝裸露照片的攝影師;成為了這些人實現慾望的「手段」,卻犧牲了對於自己的認同。

而慾望的施加者,卻沒有意識到自身對於他人的壓迫,或是簡單的認為這是別無選擇的。『想要成名就需要付出代價』,說服自己,也說服被害者,製造出一個沒什麼好咎責的空間。或是在這部電影中所呈現,一整個沒什麼好咎責的「產業」。

但是在這些過程中,未麻為只是單純的受害者嗎?這是一個尖銳的問題,但或許可以有更深的認知;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未麻同時將自身所有資源視為實現夢想的手段,而滿足他人的糟糕慾望亦是不會被排除的方式之一。

她是被害者,同時是慾望的施加者。

是未麻的選擇,迫使自己接受一個又一個他人的糟糕慾望,即便內心十分厭惡。


都市如何改造我們?

如何不斷的強迫自己配合?說服自己過著這樣的生活?答案似乎回到我們對「都市」的認知。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都有一個想法,好像不在都市努力打拼,一輩子就要平凡的度過了。努力考上台北的大學,重考、轉學考、研究所都希望得到一個北上的機會,就業時也拼命地留在都市。想像中這裡擁有最多資源最多機會,是實現夢想的最短途徑,若不在這裡拼一把,好像這輩子就將默默的結束了。

漸漸的,「離開都市」變成一種「恐懼」,所有人都央求能夠留在這裡的一個位置。

自然的,都市中面對的所有糟糕,都被看待成一種「挑戰」,包裝成一種「機會」。說服自己為了實現夢想,工作生活上的妥協是必須的,接踵而來的超高工作時數、低廉的薪資、逐漸攀升的物價、看不到頂點的房價,只是都市生活中的無可奈何。

最終,催眠自己降低原先夢想的標準。轉換形式也行,變成他人夢想中的一小部分也不錯。集資、斗內、贊助網路上的某個人,透過他的影片看到一個不同生活的可能性,相似夢想被實現的平行時空,用小小的金額共享了完成某件事的成就感。

原先的夢想被現實消融、分割,逐漸替換成公司的夢想、美好家庭的夢想,那些始終無法實現的遺憾,輾轉成為了交付給下一代兒女的夢想/壓迫。

20年來,父親不斷向我傳輸要擁有「選擇的能力」,面對機會時可以挑選的能力。在他腦中,擁有這能力的唯一方式是透過讀書,可以想像在懂的反抗前我的生活有多糟。但現在回顧,他為什麼如此看重選擇的能力?大概是因為原生家庭讓他半輩子來「別無選擇」,於是轉而將擁有選擇能力的夢想,寄託給下一代。這成為了我沒得選的夢想,沒得選的淺在壓迫。


為何無法向都市說不?

都市為何得以延續?為什麼無法被多數受壓迫者推翻?

我想最實際的原因是,沒有人會真的因而「死在都市裡」,而自殺只是時有所聞。既使精神上從沒放鬆,緊繃且焦慮的活著,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卻不再為了生存煩惱、也不想再煩惱了。我們擁抱每一刻的小確幸,卻不想規劃半年後、一年後的人生目標

到頭來城市不曾是一個實現夢想的地方,反而是無法開出條件的人,學會「接受壓迫」的地方。

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對於「直白的慾望」產生厭惡?我們對於這些不自覺的壓迫感到厭惡是為什麼?

壓迫者將受壓迫者當作「手段」是原因之一,而更深入的可能原因是在想像中,都市的美好概念是一場「騙局」。有多少人基於錯誤的認知,犧牲了無法計量的自我價值?成為遊走在台北街道上的空殼?

是這個「城市騙局」,降低了年輕人的警戒心,滋長了慾望壓迫者的狩獵。而欺騙、狩獵、犧牲的循環不會消失,只要都市持續的存在。但都市早已不能消失,而這個騙局又是從誰開始流傳的呢?誰也不知道,但就像《大裂》中的黃金,不論是真是假,他必須存在。



台北流浪指南\傷心欲絕

「沒有人發現,你還在緩慢地行走, 緩慢地工作,緩慢地活」



你們怎麼觀看這部電影?又有什麼心得呢?請留言告訴我吧!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還請點擊讚賞公民的『按讚鈕』,雖然還要先登入很困擾,但這可以實質的幫助我這一人團隊產出更多文章!謝謝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來自pizza島的方先生
5會員
8內容數
文組中的文組,哲學系學生轉職軟體工程師的經驗
2022/03/01
誰也說不清這樣的情況怎麼找上自己的。 長期家庭相處的壓力、對於自己的高度期待、特定事件的誘發。突然,某一天失眠的夜晚,或是某一刻難以說明的疏離感,給了一點點提示。 啊,我好像有點不太一樣了。 你開始借助一些方式改善難以捉摸的情況。 在嘗試過好幾輪、不同的排列組合後,你發現這些都不管用。沒辦法的。
Thumbnail
2022/03/01
誰也說不清這樣的情況怎麼找上自己的。 長期家庭相處的壓力、對於自己的高度期待、特定事件的誘發。突然,某一天失眠的夜晚,或是某一刻難以說明的疏離感,給了一點點提示。 啊,我好像有點不太一樣了。 你開始借助一些方式改善難以捉摸的情況。 在嘗試過好幾輪、不同的排列組合後,你發現這些都不管用。沒辦法的。
Thumbnail
2021/09/27
性對我們而言是什麼?似乎沒有明確答案,卻能知道這是一個害羞,又沒辦法好好討論的事情。性,在家庭教育中缺席,父母總不知道該如何討論這件事,永遠等到第一次月經來才告知生理資訊。男生的性教育更是全然避而不談,比佛地魔的名字還恐怖,但是卻指望男生們能自己學習正確的性觀念。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1/09/27
性對我們而言是什麼?似乎沒有明確答案,卻能知道這是一個害羞,又沒辦法好好討論的事情。性,在家庭教育中缺席,父母總不知道該如何討論這件事,永遠等到第一次月經來才告知生理資訊。男生的性教育更是全然避而不談,比佛地魔的名字還恐怖,但是卻指望男生們能自己學習正確的性觀念。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1/09/12
什麼是迷因?你有看過政府宣傳的迷因嗎?如果沒有可以看以下新聞,了解政府單位或是政黨如何透過迷因宣傳,以及衍生出的爭議。不過這些宣傳方式到底不妥在哪?這些不妥原因與迷因的性質有關嗎?我們如何在適當程度上找到迷因宣傳的平衡?看看以下我們的分析吧!
Thumbnail
2021/09/12
什麼是迷因?你有看過政府宣傳的迷因嗎?如果沒有可以看以下新聞,了解政府單位或是政黨如何透過迷因宣傳,以及衍生出的爭議。不過這些宣傳方式到底不妥在哪?這些不妥原因與迷因的性質有關嗎?我們如何在適當程度上找到迷因宣傳的平衡?看看以下我們的分析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篇延續上篇,主要探討藍色恐懼的(1)看與被看(2)多重方向性與(3)如何從夢中醒來。
Thumbnail
本篇延續上篇,主要探討藍色恐懼的(1)看與被看(2)多重方向性與(3)如何從夢中醒來。
Thumbnail
這兩集不但深入描寫了內向人思維的獨一無二,也探討了普世價值觀,以及那些身在都市也許會有的似有似的擁擠感和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目光短淺」。​裡面也會藉由電影《小丑》中的對白,頗析兩部作品中散發那相似的「社會底層悲歌」。
Thumbnail
這兩集不但深入描寫了內向人思維的獨一無二,也探討了普世價值觀,以及那些身在都市也許會有的似有似的擁擠感和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目光短淺」。​裡面也會藉由電影《小丑》中的對白,頗析兩部作品中散發那相似的「社會底層悲歌」。
Thumbnail
壅塞的都市,被膨脹的妄想,塞滿扭曲的教條,人我的分界不再鮮明,卻沒讓人與人變得靠近,因人而生的信念,變成無法擺脫的執念,張口吐出的期待,像是一字字的針貶,凌遲著脫落常軌的心靈。甚者,就連實現自我的勇者,也被奔馳的世代淘汰。於是想闔上眼的旅人,只能披著火焰繼續飛,假裝自己還能燃燒,不會疲憊,也不會熄滅
Thumbnail
壅塞的都市,被膨脹的妄想,塞滿扭曲的教條,人我的分界不再鮮明,卻沒讓人與人變得靠近,因人而生的信念,變成無法擺脫的執念,張口吐出的期待,像是一字字的針貶,凌遲著脫落常軌的心靈。甚者,就連實現自我的勇者,也被奔馳的世代淘汰。於是想闔上眼的旅人,只能披著火焰繼續飛,假裝自己還能燃燒,不會疲憊,也不會熄滅
Thumbnail
在一個假日午後,《走跳合作社》來到一個背山傍水的風水寶地,大師指示我們趕緊坐下。 之所謂山中眉毛大師,要來找她霧眉就得來這山中幽靜之地,她自己的眉毛想當然也十分利索。她開示第一部電影《藍色恐懼》(Perfect Blue)
Thumbnail
在一個假日午後,《走跳合作社》來到一個背山傍水的風水寶地,大師指示我們趕緊坐下。 之所謂山中眉毛大師,要來找她霧眉就得來這山中幽靜之地,她自己的眉毛想當然也十分利索。她開示第一部電影《藍色恐懼》(Perfect Blue)
Thumbnail
故事從偶像歌手的告別演出作為開場,為了拓展演藝生涯,主角未麻接受經紀公司的安排,離開目前所處的偶像團體,單飛出道,朝著「女演員」之路發展......
Thumbnail
故事從偶像歌手的告別演出作為開場,為了拓展演藝生涯,主角未麻接受經紀公司的安排,離開目前所處的偶像團體,單飛出道,朝著「女演員」之路發展......
Thumbnail
無處安放的掙扎、矛盾與混亂,走在心靈鋼索上的未麻選擇犧牲自我,以討好的姿態去滿足外在索求,卻因此掀起煙硝四起的自我辯證與征戰。未麻、經紀人與瘋狂粉絲三方的自我認同相互糾纏,成為彼此的陰影與枷鎖,破碎卻又渴求完整的自我,陷落至互相吞噬的修羅場。本篇將以心理發展視角,剖析劇中三位要角的自我整合之歷程。
Thumbnail
無處安放的掙扎、矛盾與混亂,走在心靈鋼索上的未麻選擇犧牲自我,以討好的姿態去滿足外在索求,卻因此掀起煙硝四起的自我辯證與征戰。未麻、經紀人與瘋狂粉絲三方的自我認同相互糾纏,成為彼此的陰影與枷鎖,破碎卻又渴求完整的自我,陷落至互相吞噬的修羅場。本篇將以心理發展視角,剖析劇中三位要角的自我整合之歷程。
Thumbnail
我們可能曾是某個人的粉絲,症狀不一,或輕或重;不論是為何而來,都是一份真心寄託在他人身上,跟著他亂跑亂跳,不肯安歇。那份無處放置的心意,私密得無人能體貼入裡地相印,於是一張張扭曲困惑的臉孔雖然步步貼近,卻終還是無所獲而去。
Thumbnail
我們可能曾是某個人的粉絲,症狀不一,或輕或重;不論是為何而來,都是一份真心寄託在他人身上,跟著他亂跑亂跳,不肯安歇。那份無處放置的心意,私密得無人能體貼入裡地相印,於是一張張扭曲困惑的臉孔雖然步步貼近,卻終還是無所獲而去。
Thumbnail
【兒童不宜的兒童節】專題|稍微長大了點後,我自己看了《悲情城市》。「恐怖」至此已經無所不在,不僅體現在人類行動的暴戾,也像是空氣中的氣味瀰漫在九份的霧裡。重義輕利的商人、安分守己的主婦、勤勤懇懇的聾啞人,皆無須積極參與政治,政治自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刻追上你,就像在霧裡走過一遭,回過神來衣衫盡溼。
Thumbnail
【兒童不宜的兒童節】專題|稍微長大了點後,我自己看了《悲情城市》。「恐怖」至此已經無所不在,不僅體現在人類行動的暴戾,也像是空氣中的氣味瀰漫在九份的霧裡。重義輕利的商人、安分守己的主婦、勤勤懇懇的聾啞人,皆無須積極參與政治,政治自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刻追上你,就像在霧裡走過一遭,回過神來衣衫盡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