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老年人一旦沉迷Line或短影音,常常會比年輕人還瘋。如果拿這股勁來學AI,延緩認知功能退化的效果還會更好。
最新研究發現,5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更多使用電腦、智慧型手機與網路等數位科技,認知受損風險降低了 58%。
常看手機不代表大腦會變鈍,如果每天學習用AI做不同的長輩圖,對增進大腦的「認知儲存」,延緩老化速度一定會有幫助。另一個大型研究發現,老年人持續參與學習課程,認知功能隨時間的下降速度顯著放緩,甚至可達到認知老化延緩6年的效益。許多研究指出,晚年積極參與認知訓練(例如記憶、推理、反應速度等),可以預防或延緩失智症。
如果能進一步學習用AI寫小程式,發表出來跟網友分享,效果一定會更好。AI寫程式是持續的學習,而且會有具體產品出現,可以帶來滿足感。
更細膩分析網路、AI對延緩老化的優勢,有三個重點:
- 複雜性:填字遊戲、音樂、閱讀、木工、園藝,都有一定複雜性。學習AI會需要學習各種新功能、調整提示詞、面對生成結果與預期不符,用AI寫程式會遇到各種意外狀況,複雜性能讓我們的大腦活化起來。
- 連結性:學AI就多了能跟別人分享的事情,也可以加入學習社群認識更多人,學多ㄧ點變成別人可以來跟你請教,虛擬與現實世界的連結,讓大腦感覺更年輕。
- 補償性:AI可以代償年老後退化的能力,如記憶力變差了,AI可以協助導航、幫我們記住許多事情。感覺到了一定年紀,好像不太能再創造什麼,那就讓AI來幫忙創造吧。
專家還提出:要協助沒有基礎的中老年人進入AI的世界,「親人」不見得適合,可能會有沒耐心、挫折感、或濫用權力關係的問題。政府機關或一些非營利團體,可以多開課讓中老年人能更快進入AI的世界。
也有專家認為,相較傳統寫實藝術,透過演算法生成的超現實圖像,可能引發長者意想不到的情緒反應與好奇心,並喚起他們塵封的記憶與交流慾望,滿足老年人持續學習和認知刺激(激發想像、回憶、感知)的需求。
對中年人來說,還是得提醒自己:大腦認知功能退化,從四十幾歲就會越來越明顯。許多AI應用能達到複雜性與連結性的要求,現在多學AI,除了增加認知存儲外,也可以減少年老要進入AI世界的障礙。
中老年人最忌諱的是回家就坐在電視、電腦前,被動接受資訊,大腦失去創造力,身體也缺乏運動。許多人對「學習用AI寫程式」有心理障礙,但現在AI越來越進步,用自然語言也能寫app,有些平台還會有圖像式的引導。到了2026年,用AI寫小程式,會比30年前我們學習使用Office Word等軟體還簡單,大家也別再覺得「我年紀大了、學不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