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帶大家認識一項正在癌症治療的技術——BNCT,也就是「硼中子捕獲治療」。
BNCT,全名 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是一種結合藥物與物理能量的放射線療法。它的原理聽起來像科幻電影:先將含硼藥物注入病人體內,這些藥物會選擇性地聚集在癌細胞中。接著,使用低能量中子束照射患部,當中子與癌細胞中的硼-10原子發生核反應時,會釋放出高能量但穿透距離極短的粒子,精準摧毀癌細胞,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周圍的健康組織。

這種「只打壞人、不傷好人」的治療方式,讓BNCT成為癌症治療領域的明日之星。而在技術背後,專利佈局正悄悄地決定誰能掌握這場革命的主導權。
BNCT的專利涵蓋範圍非常廣泛,包括中子源設備、含硼藥物、治療計劃系統,以及檢測與控制方法。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加速器型BNCT系統。這種系統比傳統核反應爐更安全、更容易在醫院設置,成為全球專利競爭的焦點。
在台灣,漢民集團旗下的禾榮科技在加速器型BNCT放射照射系統方面有重大突破,預計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工業技術研究院也積極投入技術研發,並公開技術讓與案,希望促成國內技術轉移。
放眼國際,日本的住友重機械工業、Marubeni,以及中國的中硼醫療(Neuboron)都是專利佈局的重要玩家。特別是中硼醫療,近年來在專利申請與授權方面已躍居全球領先地位。
除了設備,含硼藥物的研發也是關鍵。BNCT的效果取決於藥物能否精準聚集在腫瘤細胞中。像是淡江大學的潘伯申教授,就曾研發四硼酸化合物製備法,並取得台灣與美國的發明專利。
治療計劃與控制系統方面,則著重於如何精準控制中子束的照射劑量,並結合醫學影像進行模擬計算。像日本的筑波大學,就擁有相關的治療計劃系統專利。
從專利趨勢來看,BNCT技術正朝向「普及化、安全性」與「整合性」發展。未來的專利將更注重藥物、設備與軟體的整合,打造更全面的癌症治療方案。而亞洲地區,尤其是中國、日本與台灣,已成為全球BNCT專利競爭的熱點。
總結來說,BNCT不只是醫療技術的創新,更是一場跨國、跨領域的專利競賽。誰能在這場競賽中勝出,就有可能改寫癌症治療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