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入骨髓很煎熬!治療癌症骨轉移,乳癌專家圖文解析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曾經擔任多年空姐的陳女士,雖然已五十多歲,但外型依然相當亮麗。
「醫師,我的左邊乳房有摸到硬塊。」陳女士憂心地說。
「有其他的不舒服嗎?」醫師問。
陳女士搖搖頭,說:「沒有特別不舒服,但是最近體力變得比較差,經常會覺得很累。」
從乳房超音波檢查可以見到形狀不規則、疑似乳癌的腫瘤,於是又安排了系列檢查,以擬定治療計畫,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鄭翠芬醫師表示,全身骨骼掃描檢查顯示,她的癌細胞已經轉移到多處骨骼。
「患者看到全身骨骼掃描的影像時非常驚訝,自己形容說像滿天星一樣,因為到處都是黑點。」鄭翠芬醫師回憶,「後續替她安排了針對乳癌的療程,也使用單株抗體來治療骨轉移的部分。半年以後追蹤全身骨骼掃描檢查,滿天星的狀況改善許多,讓她很有信心,也願意繼續接受治療。」
痛入骨髓的骨轉移
癌細胞是一群異常增生、不受控制的細胞,除了會侵犯周遭的器官之外,還可能隨著血液循環於體內流動,並在骨髓、肝臟、肺臟、腦部等處落地生根。鄭翠芬醫師指出,較容易發生轉移的癌症包括乳癌、攝護腺癌、肺癌、多發性骨髓瘤等,不過各種癌症皆有轉移的可能。
疼痛是讓骨轉移患者非常煎熬的症狀,鄭翠芬醫師說,「骨轉移的痛是一種很深層的痛,那是晚上睡覺的時候,會有從骨髓裡面痛出來的感覺。」
鄭翠芬醫師分析,骨頭轉移常出現在比較靜止的骨頭,像是肋骨、脊椎、骨盆、大腿骨、頭蓋骨等。「有些病人以為骨頭疼痛是老化的現象,經過檢查後才發現是乳癌轉移到骨頭。有些病人會常常感覺頭痛,後來才知道其實不是頭痛,而是頭蓋骨在痛。」鄭翠芬醫師說,「有些患者是在活動時會痛,所以走路一拐一拐。癌友如果沒有受傷,卻經常感到疼痛,就要考慮是否有骨頭轉移的問題。」
癌症骨轉移,併發症很多
癌症轉移到骨頭後,除了造成疼痛之外,還會衍生多種併發症。由於骨骼結構遭到破壞,很容易出現病理性骨折,鄭翠芬醫師解釋,「骨頭被癌細胞吃得都空掉了,變得非常脆弱。有患者是在騎腳踏車剎車時,就親耳聽到骨頭斷裂的聲音。這些地方骨折後,會很難復原。」
發生病理性骨折後,勢必讓患者行動不便,倘若又壓迫脊椎神經,還可能導致感覺異常、下肢癱瘓、大小便失禁等問題。
「曾經有個病人原本的身高有155公分,可是來門診的時候,整個人縮在一起,坐立難安、明顯駝背,看起來只有140幾公分,」鄭翠芬醫師回憶,「檢查發現有很多骨頭轉移,而且脊椎已經骨折,一節脊椎骨被壓扁,整個人就縮小,挺不起來,非常痛苦。若對疼痛評分,以10分為最痛的話,她大概一整天都是10分的狀態。」
我們的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如果骨髓空間都被癌細胞占滿了,造血功能可能受到影響,而出現貧血、血小板低下、白血球低下的狀況。
癌細胞破壞骨質的過程中,會釋出骨頭中的鈣,而導致高血鈣,使患者感到噁心嘔吐、疲倦無力。
各式各樣的骨骼併發症讓患者的身體和心靈飽受煎熬,生活品質大打折扣,還會衍生大量醫療費用。
積極治療骨轉移,有助提升生活品質
發現癌症骨轉移時,要積極治療,才能降低出現骨骼併發症的機會,鄭翠芬醫師說明,一方面要針對癌細胞治療,一方面要針對骨轉移的部分治療。
針對癌細胞的部分,可以使用抗癌藥物進行全身性治療,也可以使用放射線進行局部治療。
針對骨轉移的部分,可以使用藥物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骨頭中具有造骨細胞(Osteoblast)與破骨細胞(Osteoclast),造骨細胞可生成新骨質,破骨細胞會吸收骨質。轉移到骨頭的癌細胞會刺激破骨細胞過度活化,使骨質快速流失。單株抗體、雙磷酸鹽等藥物可以抑制破骨細胞,減少骨質被吸收。
「單株抗體是採皮下注射,一個月只須施打一次,且很快就可以完成注射。能延緩骨骼併發症的發生,減少失能的機率,有助提升生活品質。」鄭翠芬醫師說。
在抑制破骨細胞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提供造骨細胞充足的原料,以生成新骨質。每天的鈣質攝取建議達到1,000 mg(毫克),維生素D攝取建議達到400 IU(國際單位)。
使用骨轉移藥物,約1-2%的機率會出現顎骨併發症。接受骨轉移治療前,請先至牙科檢查,治療牙周病、蛀牙等問題;治療期間,也要做好口腔保健,避免侵入性治療。
貼心小提醒
乳癌初期沒有症狀,建議女性從30歲左右就要定期接受乳房檢查,才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鄭翠芬醫師,如果有摸到乳房腫塊,更需要立刻就醫,把握治療時機。
癌症的治療日新月異,即使出現骨轉移,也有治療對策,有助延緩骨骼併發症的發生、提升生活品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2會員
61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癌症治療相關分享:家族遺傳基因與副作用本文探討家族遺傳基因,以及化療治療過程中的常見副作用,並提供相關建議和應對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對化療的副作用反應可能不同,所以建議密切關注個人身體狀況,並在需要時與醫療人員討論。
Thumbnail
avatar
Ean連苡安
2024-03-28
【創業好了沒】EP147 癌症治療新曙光: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讓患者開啟新希望!feat. 路迦生醫 總經理 Andrew【創業好了沒】EP147 癌症治療新曙光: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讓患者開啟新希望!feat. 路迦生醫 總經理 Andrew
Thumbnail
avatar
NTU EiMBA
2024-02-21
癌症治療短期副作用 食物走味、口腔潰瘍癌症治療副作用有分長期及短期,而短期大多是指在治療期間,身體因為激烈的放化療刺激,而產生的副作用。 副作用有多可怕? 這些副作用會大大打擊病患的治療意志力,並且影響進食的狀況,好好進食是癌症患者的重要功課,畢竟沒有進食就沒有體力,身體就無法繼續面對後續的治療。
Thumbnail
avatar
eve.lady.diary
2023-11-30
新生活運動 癌症治療的第一個月我聽癌友分享,很多人都會東想西想,導致心情憂愁,破除心情困境的方式,我選擇以運動來填滿生活,讓自己轉移注意力!而且運動健身也建心,因此推薦大家在低潮時,以運動當作生活目標,有效轉移思緒,不讓自己胡思亂想。 以下分享,在我癌症治療初期,我選擇的運動方式,如果有興趣的話,就看下去~ 瑜珈 一開始報
Thumbnail
avatar
eve.lady.diary
2023-11-30
如何準備癌症治療?準備清單分享 皮膚照顧/ 進食營養/ 工作請假等 在放化療開始前,我也走過那一段認真搜集網路經驗分享,確保自己能好好應戰,以下就是我統整後的資訊+個人經驗分享,供大家參考 😇 (本人是鼻癌患者)
Thumbnail
avatar
eve.lady.diary
2023-10-03
得癌症該怎麼辦? 該如何治療?癌症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其中手術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還有包括放射治療(radiography)、化學療法(chemotherapy)、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細胞治療(cell therapy)等方式。 一、手術治療 腫瘤切除手術是一種綜合性的治療方法,它包括:手術切除、放射治
avatar
柳正姿
2023-02-14
癌症治療-現代與傳統療法的探索癌症治療策略怎麼選? 新手癌友與家屬 霧裡看花 西醫為主-足部反射區療法(足療)為輔- 以三期大腸癌家父的治療策略為例 西醫治療與足療攜手合作的未來與展望。
Thumbnail
avatar
林彥良
2022-05-20
癌症中醫偕同治療 (四) 心身症篇 - 如何安頓身心?57歲的翁小姐在2年前確診為右扁桃腺癌,隨即於台大醫院做手術全切除,一個月後開始每周1次的化療與每周5次的放療,為期七周。手術後即開始中醫偕同治療,以降低化、放療副作用與癌症復發機率。化放療後半段出現了口舌乾燥、味覺減弱、右耳悶塞感、右側頭痛、迎風落淚、喉中炙臠、畏寒等症狀。
Thumbnail
avatar
羅瑞陽醫師的中醫觀點
2021-12-28
癌症之中醫偕同治療(三)放療篇 – 如何改善放療副作用?         有點像是去海灘上曬太陽,紫外線將皮膚曬傷,嚴重的部分會起水泡或脫皮,輕微的區域只會曬黑。 以中藥修護的概念,比較像是滋潤、養陰,例如皮膚曬傷時塗上蘆薈;而加速生長,則比較像是補氣、補陽的作用,用以增加細胞生長的動力   放射線治療是採用高能量的放射線從體外照射腫瘤所在位置,或將含放
Thumbnail
avatar
羅瑞陽醫師的中醫觀點
2021-12-11
癌症之中醫偕同治療(二)化療篇 – 可以怎樣改善化療副作用?「祛邪」與「扶正」二種面向,化療藥是非常強的祛邪藥物,所以在化療期間,中藥偕同治療,以扶正修復身體為主要方向 化療期間,首重開脾胃,保有好胃口、強化腸胃吸收功能 化學治療所使用的藥品可以無差別地將正常細胞、腫瘤細胞阻斷、抑制分裂及增生。但腫瘤細胞較正常細胞需要更多的營養供給,以支撐它快速分裂、增生。
Thumbnail
avatar
羅瑞陽醫師的中醫觀點
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