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日本山梨縣、富士山西北側,有一片廣闊而幽深的原始森林—青木原樹海。
這片綠意濃密的林地原本只是一處安靜的世外桃源,但因日本作家松本清張在小說《波之塔》中提到自殺情節,樹海逐漸與「自殺勝地」畫上等號,也因此蒙上了神秘又陰森的色彩,衍生出無數都市傳說。

慕名而至的人們
《樹海怪談》的作者村田 RAMU,因編輯邀請而親自踏入樹海。直白地說,他是去森林裡尋找那些選擇在此結束生命的人的遺體。聽起來十分詭異而且毛骨悚然吧?
然而,出乎意料的,抱著獵奇心態走進樹海的人其實不少。甚至還有人委託作者「帶團」進入樹海,只為了親眼看看屍體。
這些人之中,甚至還有把尋找屍體當作興趣的「屍體狂熱者」,例如書中不斷出現的K桑。
屍體狂熱者 K桑
K桑在這本書中是很重要也很神奇的存在。他對待屍體的態度,彷彿某種品味講究的行家。就如同有人熱中品味各種咖啡、紅酒或寶石,他則以欣賞藝術品的姿態,仔細鑑賞這些屍體。
他毫無畏懼,甚至能邊看著屍體邊若無其事地吃東西。那種距離感與冷靜,讀來既不可思議,又帶點令人不寒而慄的荒謬。
面對死亡的不同態度
書中有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一位A小姐自稱想輕生,於是透過社群媒體找到作者,希望他陪自己先去「勘查地形」。
更令人驚訝的是,作者與K桑真的答應了。他們陪她走進樹海,像嚮導一樣分享過去的經歷,甚至還教她如何尋找屍體。
然而,最後A小姐反而打消了輕生的念頭。她突然意識到:連這兩個熱愛尋找屍體的怪人都能好好活著,活著好像也沒有那麼糟吧?
作者也提到,他和K桑從頭到尾都沒有刻意阻止她,只是若無其事地介紹樹海。對他們而言,從來沒有過「想要阻止對方輕生」、「想要救人」的正義感。另一方面,政府在樹海立起的警示牌,也提醒輕生者「想想家人」。但在得知A小姐的家庭狀況後,這句話或許只會讓她尋死的念頭更加強烈吧?這讓我想到首爾的麻浦大橋,也曾用溫暖標語勸人回頭,結果效果卻適得其反。
當死亡變成習慣
書裡讓人感到更沉重與感傷的,是人們對死亡逐漸麻木的態度。
那些初次踏入樹海尋找屍體的觀光客,原本還會感到緊張害怕,但多走幾趟,看到屍體竟也變得無動於衷,只是隨意拍照,甚至能在見到屍體當下聊著完全無關的瑣事。
對屍體狂熱的K桑,只單純對「屍體本身」感興趣,至於他們生前發生了什麼事、又是因為什麼原因尋死,他興趣缺缺;而警方接獲通報時,更多的不是悲傷,而是覺得處理屍體很麻煩,因此希望人們不要再來樹海輕生。
不論是哪一種反應,都讓人感到心酸。
一個人一旦離開這個世界,很快就會失去被關注的價值、很快被人們忘記,只成為他人短暫的談資,甚至是娛樂消遣。

總結
《樹海怪談》並沒有靈異現象,而是作者真實探訪樹海的紀錄與雜談。
嚴格說起來,我並不覺得內容特別恐怖,可能是我對恐怖題材的接受度比較高。只是讀著仍會覺得獵奇,想著這些事竟然是真的嗎?果然現實往往比小說更離奇啊。
作者總是用一派輕鬆的口吻,描述這些詭異情境,讀著讀著,跟著他的視角,看著看著也跟著麻痺,覺得好像也沒什麼(價值觀扭曲!)。這樣的麻木,回想起來似乎比怪談更加可怕呢......。
若你對怪談、都市傳說,或是青木原樹海本身充滿好奇,這本書會是很特別的閱讀體驗。
書籍資訊
書名:樹海怪談-實地潛入青木原樹海的恐怖記事
作者:村田RAMU
譯者:李依珊
出版社:好人出版
購買連結
😸喜歡以上的心得分享嗎?歡迎透過購書連結購書,同時也能支持我繼續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