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7|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男孩們的「最終幻想」,SUPER GUN 家用大型電玩主機

1991 年,名留青史的大型電玩(Aracde Game)格鬥遊戲代表作——《快打旋風二代》風靡了全球,同時也正式宣告雙人格鬥對戰遊戲的世代到來。
在此之前,從八〇年代末期的《雙截龍》、《1943》等經典大型電玩遊戲在遊樂場中吞噬著小朋友的銅板開始,大型電玩所帶來的聲光效果及娛樂感,與當時以任天堂及 SEGA 所推出的家用遊戲機有著涇渭分明的區別。
購買卡帶在家中遊戲,與呼朋引伴到遊樂場中,投入硬幣大聲的呼么喝六(外加被父母拎著耳朵回家挨棍子),成為許多五、六年級生最難以忘懷的人生回憶之一。
當時,能夠擁有一部紅白機或者「阿羅士」主機已屬大不易,而將大型電玩帶回家玩,更是幻想中的幻想。一般父母怎麼可能同意將冰箱大的筐體買回家?更何況,那是當時被視為洪水猛獸的「大台電動玩具」?
就在那時,《星際遊樂雜誌》(新文行)打出了這樣的廣告:
圖片來源:《SUPER GUN 特輯》,星際遊樂雜誌社發行。
圖片來源:《SUPER GUN 特輯》,星際遊樂雜誌社發行。
「SUPER GUN」是在1991年,由新士科技、新文行經銷販賣的「家用大型電玩」介面機。這樣的主機同時也是大型電玩玩家們所熟悉的「CBOX」(Control Box)。

什麼是 CBOX?

CBOX 的定義極廣,所有操作任何工業機具的部件,都可以稱為 CBOX。在大型電玩系統中,CBOX 便是操作主要核心——電玩基板的介面工具。每一部電玩基板,都有各自的 CPU、影像與聲音處理晶片,有若一台小型電腦,而 CBOX 則正是操作這台電腦的介面。
圖中除了綠色的遊戲基板外,搖桿、電源、單體喇叭、排線(Jamma)以及顯示轉換介面卡,就是 CBOX 的基本配備。
雖然當時看來非常不可思議,但確實經過如此看似簡單的零件,就可以實現在家中暢玩大型電玩的心願。於是在日本這樣地狹人稠的居住環境中,除了親自到遊戲中心投幣之外,使用 CBOX 在家玩大型電玩遊戲,因而同時成為基板收藏者的玩家也相當多。因此市面上就有相當多功能、樣貌各異的 CBOX 產品問世。
在日本有專門販售 CBOX 與大型基板的電玩硬體店家,玩家可以依需求選購各式功能與外型不同的 CBOX 回家遊玩。
本文主要為介紹 SUPER GUN,有關大型電玩與市售 CBOX 的使用原理與發展便不贅述。
在《快打旋風二代》推出的 1991 年,一般人手邊的電玩多在 FC、PCE,頂多 MD 的程度,當時的 SFC(超級任天堂)主機發行未久,在《快打旋風二代》移植家用主機前,能在家玩《快打2》,絕對是玩家們夢想中的夢想。
因應這股格鬥遊戲大流行的狂熱氛圍,當年這樣一台另類電玩主機,自然吸引了相當多的目光。而主要經銷發售的新文行與星際遊樂雜誌社,也為 SUPER GUN 編寫了一本《SUPER GUN 特輯》。
新文行與星際遊樂雜誌社編《SUPER GUN特輯》。
雖名為《SUPER GUN 特輯》,本書卻僅有主機介面說明,以及四十餘頁的大型電玩遊戲介紹;其他則是 SFC、GB 等遊戲與秘技介紹。雖然與 SUPER GUN 相關的篇幅、份量不多,但書中大型電玩遊戲的截圖畫面,簡直讓玩家心中為之沸騰。
書中唯一的主機介面圖,說明各按鈕的功能。
在筆者取得這部 SUPER GUN 實機時,發現箱中並沒有機器的操作說明,因此這本特輯反倒是操作實機時最重要的參考文件了。
盒裝封面雖已褪色,不過把內容物以及輸出影像種類介紹得相當詳盡。
筆者有幸在 2014 年自好友雯麗手中接手這一架歷史名機,拿到手時心中的興奮簡直無法形容。剛好自己對懷舊大型電玩系統也極感興趣,這也成為我寶庫中一件相當棒的收藏品。以下簡單開箱介紹這台 SUPER GUN 。
雖然保麗龍盒因為線材質變,而有腐蝕狀況,不過主機與零附件狀況俱新。
內容物為主機一台、AV 端子線、仿 MD 手把造型控制器一支,以及 Jamma 排線一組。
主機面板。
面板非常乾淨嶄新,而紅色的「Continue」鈕其實就是投幣鈕(Coin);兩個 15pin 搖桿埠可以自行擴充,使用自己改造的搖桿,或直接支援 SNK 主機搖桿,給予 SUPER GUN 玩家相當大的彈性,另外還有 3.5mm 耳機孔以及左右聲道分別音量調整。這些設計在日製 CBOX 上,都屬少見。
內部線路與焊接清晰簡潔,早期的大型電玩系統就是簡單的電路裝置。
把所有零附件組合起來的樣子。MD 手把造型的搖桿很有趣,接起來玩感覺就像是使用家用主機。
SUPER GUN 主機、阿波羅搖桿與 MVS 基板結合圖。
附帶一提,主機旁的這把搖桿,是與 SUPER GUN 主機共同廣告,同時完全支援的大型電玩級搖桿「阿波羅」。阿波羅搖桿在當時就是以「大型電玩等級零件」、「可直接使用於家用大型電玩系統上」為廣告主打內容,其零件也與當時流行於市面的台製大型電玩框體零件相同,同時可以透過替換線材,搖身一變成為各式家用主機的擴充搖桿。
在使用 AV 線材接入後,畫面呈現色彩嚴重偏離的狀況。
由於大型電玩基板影像採用的是 RGB 三原色輸出信號,所以最原汁原味的做法,當然是經由具備 RGB 輸入功能的螢幕顯示;在 CBOX 中只要是附帶 AV 或 S 端子輸出功能,均是先由 RGB 轉 S 或者 AV 信號轉換介面提供。
若此介面因年代已久而導致輸出效果不良,也是意料中事。事實上 RGB 信號的輸出顯示品質原先就比 AV 與 RF 好上太多。
果然接上 RGB 線,畫面清晰顏色飽滿正常,正是當年最渴望整套拼起來的夢幻組合。
當年,有一些電玩小賣店也使用 SUPER GUN 配上阿波羅搖桿,在店內計時收費讓小朋友遊玩;SUPER GUN 主機當時的售價並不可考,畢竟那時的我與這台機器可說處於不同的平行時空。根據雜誌活動贈獎的價值推估,SUPER GUN 在當年價值約合新台幣 8000 元左右,已經不是一般小朋友撒撒嬌就能夠擁有的奢侈品。
一般小朋友極難接觸 SUPER GUN 的另一個原因是,僅僅買下 SUPER GUN 主機根本沒用,更重要的是大型電玩基板啊。在當時一塊基板的價格根本就跟一台昂貴的家用主機一樣,除非家中是土豪大戶,不然絕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所以簡單的說,SUPER GUN 從以前到現在一直是屬於大人的玩具
二十幾年過去了,當時的小朋友有不少抱持著心中的遺憾長大,然後利用各式各樣的管道、方法來「超渡」自己的怨念。
有錢有空間的,直接買下 SEGA ASTRO 系列筐體,有錢沒空間的就從日本買回各種原裝 CBOX 同時配合各種精心製作的專業搖桿。而這台完全由台灣設計、製作的 SUPER GUN 家用大型電玩主機,在這個極狹窄的市場環境下,或許只能埋藏在大家的心中了。
有趣的是,現在許多國外電玩論壇上,都把自製家用電玩系統通稱為「SUPER GUN」,可能也反映了這台主機在當時給世界電玩界帶來的震撼吧。
SUPERGUN、阿波羅搖桿與《快打旋風二代》基板的結合。童年的夢幻組合終於再現!

後記:

以「SUPER GUN 2代」為名之大型電玩用主機也曾推出。(圖為香港大神林偉強先生提供)
SUPER GUN 二代主機功能更完整。(圖為香港大神林偉強先生提供)
二代 SUPER GUN 主機未能確定是否也與一代主機同樣由新文行出品代理。不過二代主機多了 S 端子輸出,同時捨棄左右音量調整但有獨立的輸出,並提供單、雙聲道的選擇以及 NTSC 與 PAL 兩種訊源規格,功能更完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