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7|閱讀時間 ‧ 約 16 分鐘

《黑鏡》(Black Mirror)下:網路獵巫釀殺機,桶中之腦真存在

地球上的蜜蜂消失危機日趨嚴重,植物失去了傳遞花粉的媒介,連鎖反應下,對地球與人類都是新的生態危機。於是,未來的聰明人類就想出「蜜蜂機器人」(cyberbees)作為傳播花蜜的工具。

昆蟲機器人與獵巫行動

很妙的是,這種昆蟲機器人(cyberbugs),事實上距離當代人類世界並不遠,目前已經實驗出背著晶片的蜻蜓,能夠以晶片來操控他們的飛行。換言之,這樣的蜻蜓機器人,已能視為未來的昆蟲機器人前身來看待。不過,栩栩如生又精巧細緻的昆蟲機器人雖然令人驚奇,卻未必只帶來善意的一面,反而隱藏著恐懼與危機。
〈全網公敵〉(Hated in the Nation)裡的蜜蜂機器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全網公敵〉是大約有部電影長度的詭異故事。這個驚悚故事有數個主題,其中之一就是以一批可由網路中央控制的成群昆蟲機器人,作為恐怖的社會控制器:除了網路上每個人的言行,透過這些機器人,還可以監控生活上的行動,幾乎是無痕地監視著每個人的一切,影響一個人的生活;甚至,在特殊時刻,還能化身成隱密且尖銳的致命武器。
在〈全網公敵〉描述的世界中,除了昆蟲機器人尚未於今日世界出現之外,其他的主題與現象,都與今日我們在網路生活的所見所聞,一模一樣,尤以逐漸頻繁出現的網路霸凌。這個影集以極為殘忍的影像故事提醒觀眾,網路上任何一則言論,都有可能因為一丁點的風吹草動,而引起無法預期的漣漪效應。簡單的一則言論,也能成為釀事殺人的機關。
隨波逐流起鬨瞎鬧的獵巫行動,值得你一起按讚嗎?Photo source:GMONSTERTV
隨波逐流起鬨瞎鬧的獵巫行動,值得你一起按讚嗎?Photo source:GMONSTERTV
故事起於離奇的凶殺案,一位網路上被獵巫的女記者,莫名其妙地拿刀自殘而死,調查員原本以為是家庭糾紛引起的配偶謀殺,後來才發現與記者自己在網路上引起公憤的言論有關。之後,又有一位饒舌歌手,因為在直播訪問時的失言,也引起網路公憤,後來與女者一樣,離奇地自殘而死。幾經追查之後,警方發現這兩個謀殺案都與ADI昆蟲自動飛行器(Autonomous Drone Insect)有關。
即使案情撲朔迷離,警方還是查出一個秘密帳號正在蠱惑獵巫熱潮,方法是每天在Twitter上使用「#DeathTo某人」追殺一個網路顧人怨,接著,在當天下午五點,這位引起公憤的網路顧人怨就會莫名其妙地離奇死去。於是調查員開始四處追查參與「#DeathTo某人」的群眾,希望能由其中找到兇手。畢竟在一個文明先進的國家,誰都無法忍受,每天都會有個倒楣鬼被網路盯上,然後當天被賜與表面無疾無跡、實則殘忍痛極的死刑。
不過,參與「#DeathTo某人」的群眾愈來愈多,活動也愈演愈烈,甚至,後來連財政部長也被盯上了。當天下午五點,他的老命還有機會保住嗎?到底想殺掉「顧人怨」的兇手在哪裡?當兩位調查員愈是接近事件核心,愈是發覺事態並非她們原先所假設的樣貌,幕後殺手的真正目標,或許並非某個特定的顧人怨,而是另有所圖。那麼,這整個「#DeathTo」事件的最終目標是誰?幕後殺手又是誰。
只要有耐心地把整個故事看完的觀眾,肯定都會被嚇個正著,驚嚇得目瞪口呆、如同第一幕的調查主管Parker(Kelly Macdonald)一樣。結局非常震撼,是個極為警醒的教育:「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正義」。
故事沒有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只是呈現一種現象,驚嚇之餘,觀眾應該也都會在心中暗自反省:那些假正義之詞的攻擊,真的是起於正面與善意的目的,還是起於好奇心的群起洩憤;那些隨手的標籤與按讚,真是源於心中抵擋不了的憤恨,還是起於蜂擁追隨一股熱潮的樂趣。
下一個tag,就可能讓一個人走向死亡。Photo source:Nerdist
〈全網公敵〉揭露網路上「言論『自由』」的諷刺性。他人的自由言論(包括大意說錯話),一旦引起公憤,所謂的自由,就會在眾人自以為正義的撻伐之下,黯然消失,取而代之的,反而比較像是落井下石。有趣的是,這些撻伐之聲,也是自由人聲稱的「自由言論」。人人都認為自己應當有理發言,也有權表示意見;然而,當許多的自由、正義、有理、有權全部衝抵在一起時,那股言論之間的猛烈碰撞,頓時成了殺戮戰場,非常原始血腥,一滴血一塊肉就能群起攻擊撕裂彼此的野獵戰場。
換言之,只是不具名又不見實體,網路言論根本是種最原始又野蠻的格鬥戰場,存在於與實體世界平行的虛擬世界裡。〈全網公敵〉裡,那些自認正義的多數,原以為自己正在糾正視聽、為民除害,結果竟是不自知地製造出另一種禍害;而幕後駭客真正的目的,則是針對於此的另一種「正義」。即使故事中的兩位女警,努力想要避免憾事,最後還是晚了一步,莫大悲劇終究發生。
我們以往認為的言論自由,若是毫無再思而恣意過頭,很有可能在網路上轉變為群眾的霸凌。有些言論一滾起雪球,而眾人不思不查,又以公義自詡,起鬨一陣子之後,後果將會難以收拾,最糟者,還會傷及無辜。以此看來,網路上的言論自由,真是種自由,還是一群正義魔人的霸凌公審?而那些隨波逐流起鬨瞎鬧的獵巫行動,真的值得以按讚的方式追擊?
〈全網公敵〉是個非常警醒的故事,如果只為了逞一時之快、洩一時之憤,甚至為了更多的注視與流量,而譁眾取寵的語帶挑釁,最後所引起的漣漪效應,真不是當事人早能料到的。言論越是公開,越是不可不甚呀!令人悲傷的是,原本以為我們距離〈全網公敵〉的世界還很遠;想不到我們早就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了。
昆蟲機器人可能帶來人類社會的幸福,卻同樣可能帶來不幸。Photo source:heavenofhorror.com

性事最棘手

第三季第三集〈黑函之舞〉(Shut up and Dance)裡的小男孩,是個非常悲慘的角色:他無知且無辜,可憐亦可悲。
肯尼(Kenny)原本是個好孩子。向來乖巧貼心的他怎麼也料想不到,只是下載個掃毒軟體,竟然會被攪進一個宛如黑洞般的無底悲劇裡。落入極度悽慘的境地,慘到讓人不忍卒睹。而他的悲劇,正由於「性」是一種殺傷力極強的武器。雖然〈黑函之舞〉的主題是網路全面監控下的自我安危,有趣的是,這些自我安危的威脅,都圍繞在與性有關的緋聞與黑函上。
除了〈黑函之舞〉,第一季第一集的〈國歌〉(The National Anthem)中,英國首相同樣因為性醜聞,而落入極度悲哀的境地。
性不能說,但卻無所不在:皮包裡的保險套(與肯尼相遇的中年男子),廣告裡似有似無的暗示(所以肯尼才會想回房間),業已中年卻想泡二十多歲小妹妹的心態(與肯尼相遇的中年男子),都來自於性,只是展現的面貌不同。
性事如此頻繁地圍繞在我們身邊,每個呱呱墜落的小嬰兒都由此而生,這是不能脫離的人類生活一部分,卻受限於社會教條,讓人們假裝不存在,不斷壓抑與掩蓋。有些人最想掩蓋的小差錯,就因此淪為最好玩的小辮子,一旦被逮著了,沒有抵抗力的黑函黑洞便應運而生。
肯尼與中年大叔,因為駭客的黑函勒索而相遇。Photo source:sorozatjunkie.hu
〈黑函之舞〉與〈國歌〉的黑函遊戲,都不約而同以性為武器。人們很想壓抑一件不想被知道的秘密,結果卻因為擔心帶來的恐懼本身,而被帶向更深遠、更無法預測的危險。與性有關之事,沒處理好便讓人名譽不保,而擔心身敗名裂卻沒有主導權的擔憂,更讓人容易被掌控施壓,進而決策失誤,深陷無法預料的名譽掃地。
故事裡的連環事件,造成每個角色的悲劇,全都源於每個小角色因為擔憂自己的性事醜聞被發現,而不斷說謊掩蓋,而逐漸陷入動彈不得又無法收拾的死亡困境。
假若劇中任何一個角色,在一開始被黑函遊戲操弄時,能夠理智的預設停損點(例如先報警),或許每下愈況,最終回不了頭的情況並不會發生。不過,真實的人性是否真能如此?答案或許是「很難」。籠罩在強烈的羞辱恐懼裡,大多數人大概都只能撒手就擒而淪入任人威脅的處境罷了。
故事裡每個角色的悲劇,都源於擔憂自己的性事被發現。Photo source:sorozatjunkie.hu
回到故事起點,回想乖巧小孩如肯尼一般,肯定料想不到,原本只是躲在自己房間的一個小小享受,最後竟會釀出人生莫大錯誤。他原本擔憂的小小污點,最後竟演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人生大裂縫。一個乖孩子自此翻黑,還有機會再回到從前嗎。真是令人不勝唏噓。
有了網路與隨手拍的手機,這個世界的自由與安全,都愈來愈是受限。誰也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被拍下什麼、會被設下什麼陷阱。連潔白的孩子都有可能被自己父母的虛榮心給出賣,還有什麼是安全的呢?看完〈黑函之舞〉後,為了保護自己,還是趕緊將螢幕鏡頭貼上膠帶吧。

桶中之腦與真實世界

科幻電影的題材裡,我最喜歡的主題就是「人類存在形式的思考」;而關於這個主題的解答,我的偏愛就是「桶中之腦」(the brain in a vat)。說穿了,就是人的存在本身,即是一種幻象的結果: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過去的《駭客任務》(Matrix, 1999),是最成功地將人類存在解釋為「桶中之腦」的電影。而近日最寫實深刻地呈現「人類的存在根本只是種幻象」的故事,則是《黑鏡》第三季第二集的〈極樂玩家〉(Playtest)
看完極樂玩家之後,可以接著看今敏《藍色恐懼》(Perfect Blue),在這之後,對於「生命與存在」可能會有更深刻的體悟,甚至還可能帶來疑惑:現在之我,到底是活著,還是死了;現在的我,到底是已經進入第幾層幻境了呢?
這些故事反覆告訴我們,人類以為的活著,其實是生活在一層又一層的幻象裡。我們以為自己非常清醒,其實只是活在另一層夢境中。每一層夢境我們都以為是實境,是現實,卻又與事實相悖,僅僅是經歷一場夢境罷了。
到底還要再往外走出多少層,才能真正地完全離開幻象,真正地抵達「真實」?或許生而為人,將可能永遠無法知曉,只能等到這一層的夢醒(死亡)之時,才有機會知道吧。
這類走不出層層夢境的主題,也是諾蘭(Christopher Nolan)《全面啟動》(Inception)最引人入勝之處。到底身處第幾層夢境、到底離真實還有多遠、到底此刻的我,是在夢裡還是現實?自己確信知曉嗎?
你眼前所見,是真實還是虛擬幻影?Photo source:gameinformer.com
《黑鏡》中最為浪漫的一集〈聖朱尼佩洛〉(San Junipero)對於「生死存在」這個主題,呈現了另一種類型的例子:死亡不見得是生命的終點。將意識上傳到雲端,讓記憶儲存,也讓不同的意識與記憶相互交流,將是生存的另一種可能形式,也是延續肉體生命的存在新選擇。
〈聖朱尼佩洛〉的故事中,人類可以選擇生活於雲端世界,一個性別不是問題、時代可以隨意穿梭、空間也可以任意跨越的虛擬世界(但是仍舊非常倣真)。對於那些在現實中,身體已經萎靡但意識仍舊活躍的人來說,將意識上傳至雲端,真是種對於生命的寬容與尊重。無論是老人、植物人、或是瀕死之人,將不再受到頹敗肉體的侷限,而能讓心識飄遊於另一個向度,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認識朋友、也重新體驗生命。
孝順的子女在這種未來,若是想要為老年人或死去親人做些準備,肯定不再是買個風水好的靈骨塔,而是租賃一個空間最大的雲端記憶體,讓家人的意識重生,自由地飄遊在另一種電子宇宙裡。
雲端上的「意識」,和我們實體上的相處會沒有差別嗎?Photo source:collider.com
只是,人死去後,真有意識依舊存在?或許世上或許根本沒有靈魂,而那些在雲端存留下來的,只不過是離世之人破破碎碎的隻字片語與文字紀錄罷了。失去了肉體以後,這些文字紀錄同樣也失去了生命應有的溫度,根本無法代表曾經在世的那個個體。第二季第一集的〈馬上回來〉(Be Right Back),正是個關於死者的破碎文字紀錄的故事,結論看來是:雲端上的文字紀錄,在失去了生產文字的主人後,頂多只能讓生者拿來回憶,無法讓人起死回生。
一對年輕的新婚夫婦,剛搬到還沒整理完畢的新家,先生就意外過世。過分思念先生的太太,日夜回憶著先生的一切,甚至想念想到快發瘋的狀態。直到朋友介紹一種可以與逝去親人聯絡,再續前世思念的新軟體,她空虛的心靈才有了被填補的可能。
其實,這種應用程式不過是把死者過去在網路上的所有文字紀錄整理剪接,放進與生者的對話,寫實到讓生者會產生死者果真下凡的錯覺。事實上,與生者對話的對象,不過是個正在操作死者破碎文字的機器人罷了。
很戲劇化的,就在下載程式後且驚喜先生的「歸來」,太太發現自己懷孕,卻也已經無法自拔地沉溺在依賴與機器人先生的對話與互動了。一段時間後,製作逝者對話程式的機器人公司提出新的升級建議:不如買個機器人身體(先生的肉體複製人)回家吧?不僅白天有人相隨,夜間也能性愛相伴。
剛開始,採納建議後的太太很是開心,她欣喜機器人先生日間的相隨,也享受機器人先生的夜間陪伴。但是,這個男體版的性愛娃娃,終究還是有內建文字紀錄不足的問題,始終無法擬真達到真人對話的程度。太過機械又被動的機器人,全然不同於真人之間互有情感與衝突的對話模式。最後太太不僅感到厭倦,甚至非常生氣。
眼前這個肉體複製人,真的是先生的模樣,絲毫不差。不過,他的內裡終究只是個難以溝通的機器人。——到底要如何看待這個複製人,如何與他相處呢?她的心情開始複雜起來。
身邊的「他」並不是他,意識到這點更令人苦惱且悲哀。Photo source:avclub.com
這一集的內容,會讓人不禁一直在腦中對比《雲端情人》(Her)《人造意識》(Ex Machina),反覆思考人與機器人在互動之後可能會面臨的問題。
例如,機器人到底有沒有辦法逼真到如真人一般?人際互動中,到底是精神靈魂重要,還是肉體重要?更進一步追問,機器人之於人,又屬哪方面的功能最為必要?或者,人際關係真的已經冰冷到,人類非得仰賴機器人寄託情感不可嗎?
在比對這些電影時,也會有種奇妙感受。因為《馬上回來》的男主角與《人造意識》的男主角,竟是同一人:多姆納爾.格里森(Domhnall Gleeson)
《黑鏡》整整十三集所描述的世界,看起來好像與今日還有些距離,還要更遙遠的未來,才有可能發生。實際上劇中所提及的所有議題,早就出現在你我的身邊,早已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換言之,那些在劇中備受嘲諷的荒謬人性,其實正是今日的可悲事實。
〈全網公敵〉 預告片:
*關於「獵巫」的由來與概念,可以參考這篇文章:《驗屍官》幻覺的謀殺,女巫的報復;偷笑的女屍,發抖的男人
延伸閱讀:
  • 《全面啟動》
  • 《雲端情人》
  • 《人造意識》
封面圖片:未來,子女要為父母準備的不是靈骨塔,而是一個記憶雲端,讓記憶(靈魂)繼續無限遨遊。Source: christopher-east.com
編輯:洪崇德、宅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科幻電影希米露》提供多面向與多層次的故事閱讀與思考。每個電影,都有個故事的時空,透過歷史與文化的解讀,就能找出詭異故事的金鑰、理出奇幻故事的脈絡、也能解開任何不羈電影的思路邏輯。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