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2/2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緬甸若開邦將成最新穆斯林聖戰地?

緬甸若開邦(Rakhine State)羅興亞人(Rohingya people)問題日益嚴重,已經有跡象顯示,緬甸政府如果處置不當,若開邦有可能成為穆斯林聖戰的新熱點。事實上,發生在10月9日的攻擊事件顯示出,儘管發動攻擊者的武器相對原始,但很顯然的,攻擊行動有良好的協調,是組織化的行動。

 

10月9日當天,若開邦北部靠近孟加拉邊界的3個哨站遭到襲擊,導致9名警員身亡,3所哨站總共50多件武器也遭劫。緬甸當局相信攻擊哨站的是羅興亞武裝分子,隨後派出大批軍隊並將整個區域封鎖進行「清洗」,大舉搜捕嫌犯,軍事行動至今未歇。

 

緬甸不允許獨立媒體和觀察員進入若開邦,也以安全為理由禁止援助機構與羅興亞社區接觸,等於是關起門來打。但國際援助組織包括「人權觀察」在內都提出衛星圖片,顯示出多處村莊整片成為焦土,佐證緬甸軍隊在若開邦進行燒殺,也有許多緬軍強姦羅興亞婦女的消息傳出。

 

極端組織恐會因此介入

 

據估計,目前若開邦有超過13萬羅興亞人等待援助。若開邦的暴力衝突和羅興亞人的處境,也引起了國際社會關注。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地的穆斯林社群紛紛舉行示威,聲援緬甸的羅興亞人。馬來西亞總理納吉(Najib Razak)甚至公開出言抨擊翁山蘇姬,指其在羅興亞人問題上過於軟弱。

 

不過,緬甸政府對這些指控一概否認。緬甸國營媒體報導,這段期間有至少86人被殺,但有報導說至少有200人遇害。據聯合國估計,這一輪暴力衝突已造成約2萬7000名羅興亞人逃進鄰國孟加拉。

 

亞細安十國(ASEAN)外交部長則於12月19日應緬甸國務資政兼外交部長翁山蘇姬之邀,在仰光一間酒店召開緊急會議,討論羅興亞人危機。與會的亞細安成員國警告,緬甸若開邦的暴力衝突對緬甸鄰國的安保與穩定存在外溢風險,緬甸軍方對羅興亞人的鎮壓行動也可能觸發區域難民危機。

 

由於亞細安成員國向來遵守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因此這個會議顯得相當不尋常。馬來西亞外長阿尼法主張由亞細安領導獨立調查團,就緬軍被指在若開邦對羅興亞人犯下的罪行進行調查,以及讓人道援助得以進入若開邦,「我們認為目前的情況已成了區域關注點,應該一起來解決。緬甸必須在處理問題根源方面做更多的事。」

 

新加坡外長維文也在會上提出警告,緬軍在若開邦的鎮壓行動可能導致羅興亞人集體外逃,使去年大批船民被遺棄海上的危機重演,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也可能藉機介入。另位不願具名的外交官則對「法新社」表示,亞細安外長們也認為翁山蘇姬在管控軍方方面做得不夠。他說,「翁山蘇姬受到軍方掣肘,但她還是必須擔負起作為一國領導人的責任。」

 

將迫使羅興亞年輕人走上激進之途

 

按緬甸憲法,國會四分之一的議席保留給軍人,政府的3個關鍵部門內政部、國防部及邊境安保部也由軍方掌控。目前若開邦發生的動亂,加上更為嚴重但相對上較不受國際媒體關注的緬軍在撣邦與少數族裔武裝力量的戰爭,都顯示出緬甸現政府對軍方沒有任何節制的能力。

 

有許多專家指出,緬甸多年以來將羅興亞人視為肉中之刺,必欲拔之而後快,勢必將逼使下一代的羅興亞青年走上激進之途。

 

「國際危機組織」於12月15日曾經發表調查報告,就證實了這個隱憂。該組織採訪了名為兆昂的「信心運動」成員,指出這個新的激進組織已經開始運作,而且他們已經宣稱為10月9日的攻擊行動負責。這個組織的主要領導者,是若開邦2012年發生佛教徒攻擊穆斯林(羅興亞人)事件之後,逃往沙烏地阿拉伯麥加的羅興亞人。

 

一位名為考夏恩的緬甸「泛宗教青年運動」領導人就對「緬甸民主之聲」表示,在無法享有任何權利又無法受教育的情況下成長,使得羅興亞的年輕人無處可走,「或遲或早,他們都會變成激進份子,甚至恐怖份子」。

 

美國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丹尼爾羅素(Daniel Russel)也提出類似的警告。他對「美聯社」記者表示,「如果處理不當,若開邦很可能會像周邊的孟加拉和其他國家一樣,變成聖戰主義盛行的地方」。

 

現在已經有證據顯示,在孟加拉及巴基斯坦較偏遠的邊境地區,有國際恐怖組織為羅興亞人提供訓練並建立組織,資金來源則為沙烏地阿拉伯以及灣區國家譬如卡達,這些以羅興亞人為主的新組織也與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的伊斯蘭基本教義組織有聯繫。

 

目前,至少有一位領導人已經浮出檯面。這個名為阿布度斯.卡都.伯米(Abdus Qadoos Burmi)的男子是出生在巴基斯坦的羅興亞人。他以巴勒斯坦城市喀拉蚩為基地,曾多次出現在「阿拉坎(若開)伊斯蘭聖戰運動」在社群網站所散發的宣傳視頻中。

 

「國際危機組織」也指出,「信心運動」由以麥加為基地的羅興亞人移民組成的委員會監控,發言人為阿塔.烏拉(Ata Ullah)。他隸屬一個由20位羅興亞人組成的團體,他們都有現代游擊戰爭的國際經驗。

 

「國際危機組織」指出,過去兩年之間,「信心運動」已經訓練了數百名在若開省當地招募的人,訓練項目包括了游擊戰及炸藥製作。過去數週,也有數百名在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前往若開邦入夥。

 

最近一段時間,支持羅興亞人的社群網站上也出現許多有關緬甸軍在若開邦暴行的照片、視頻,其中也有不少是假造。譬如英國的「每日郵報」就刊出緬甸軍人折磨羅興亞幼童的圖文,結果最後證實根本是發生在柬埔寨的事件。發生在2008年緬甸的納吉斯氣旋甚至同年中國四川省大地震的傷亡者,都被當作是對羅興亞人迫害的証據散發。

 

澳洲的難民事務專家傑哈德.霍夫史塔特(Gerhard Hoffstaedter)表示,國際媒體對羅興亞事件的大篇幅報導,也會使得「聖戰士們」利用這種氛圍,乘機招募對羅興亞人遭受迫害感到不滿的人。

 

至今為止,「信心運動」的主要目標還集中在為緬甸的羅興亞人伸張正義,尚無跡象成為一股區域運動。不過,如果緬甸政府繼續限制羅興亞人的權利、機會,就增加了「信心運動」成為跨國組織的可能。如此一來,就會成為整個亞細安的危機。

 

其實,若開邦穆斯林社區的反抗運動早已有之,但都不成功。早在1947年緬甸尚未獨立之時,一位名為賈法。胡珊.卡瓦爾(Jafar Hussain Kawwal)的名歌星就揭竿而起,希望若開邦能併入新近獨立的孟加拉。到1954年,賈法領導的反抗運動在緬甸政府發動的「季風行動」(Operation Monsoon)中煙消雲散。

 

一直到1950年代晚期,「羅興亞」這個名詞才出現,而且被當時的政府承認。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已經辭職的總理烏鈕(U Nu)需要爭取穆斯林的選票,企圖在1960年的大選東山再起。

 

不過緬甸政府自後就不承認有「羅興亞人」,也不讓他們享有公民權利。最近,緬甸政府批准宗教事務暨文化部進行一項計畫,準備決定性地證明「羅興亞人」從來就不是緬甸的原生族群。這個作法,恐怕會使「羅興亞人」的問題更為難解。

 


 

封面圖片來源:DFID@Flickr CC BY SA-2.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