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2/2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韓國人如何發展電競產業?

引述《n99lu (無夢想)》之銘言:

: 大家都知道
: 韓國人在電競界就是外星人的存在
: 別國又不是沒砸錢過
: lol已經都過五年了
: 怎麼韓國人還硬是比其他國強上好幾倍
: 除了政府幫忙外 到底是怎麼做的?

 

我之前曾經在 CNEX 的紀錄片做過講者,那時我也順便看了韓國電競主題的那段片,大概可以說一些。

 

前因是源自 1998 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那個香港和臺灣宣稱戰勝了金融風暴,而韓國大敗的時代。

 

亞洲金融風暴令韓國整個七十年代開始發展出來的經濟破產,房市崩潰,包括汽車工業等產業一次過全部崩潰,韓元暴跌。 民眾把自己的私產捐出來救國家,也杯水車薪,一時韓國的經濟完全喪失了方向。

 

而當時是 Windows 95 剛剛出場的時代,整個遊戲業界正在洗牌,因為舊有 DOS 開發技術正在過時,那時是遊戲業臺灣比南韓還要強的年代。

 

亞洲金融風暴令臺幣維持幣值,韓元暴跌,再加上遊戲業的洗牌,出現了這樣的結果:臺灣用高幣值去簽下便宜廉價的代理金,某公司就是這樣起家,當年他們去韓國代理遊戲時,原本只是想代理一個,怎料竟然用同樣的價錢,談成了六個。

 

這是臺韓的逆轉點。好像龜兔賽跑一樣。

 

韓國在所有產業崩潰時,發現了遊戲業還是可以大量賣出去(給包括臺灣以內的買家),在一無所有下,整個國家一起重整新的產業方向;政府和大財團全力支持做遊戲和手機,電器,國家配置一整套的教育系統和國策支持,基本上就是認真的訂資訊文娛產業國策。

 

進行幾年的長線投資,因為韓元價格低,盡用內部的研究人力去突破。 如你所見,韓國遊戲、韓劇、韓國電影、韓國手機都是從那時開始發達的。

 

這些產業重塑了韓國整個經濟,新一代的人口大量的投入資訊和文娛產業,至於上一代的人口,即是在舊產業崩潰裁出來的人。 則走向配套的服務業,例如網咖,跟電玩相關的媒體,這些這些上一輩人即使不懂得資訊科技,也可以做。

 

換句話說,整個韓國每個舊產業,都有跟韓國國策上發展資訊電玩結合。因為要發展國內的遊戲業,媒體們也必須吹捧國內遊戲業和令開發者與消費者都產生興趣,以刺激內需,這些依附電玩的媒體業。 本身就是推廣遊戲研發開發產業的一部份,而網咖也推廣自己國產的遊戲。

 

因此,這個國策導致了韓國先天有了一群「需要電競的業者」,不論是網咖或者媒體,他們都必須持續的發展遊戲相關產業,才能夠保持營收和生存。 這種媒體也使韓國一早就產生了一群能夠以電玩打廣告的產業,例如週邊,以及願意為電玩週邊消費的消費者。

 

這些都是臺灣沒有的,電競這種能夠同時刺激媒體與網咖營收的東西,是先在環境需要(也就是需求)下,才產生的供給,臺灣似乎是誤會了,以為先有了供給(先有了電競),就會帶動需求(電競的週邊及廣告)。

 

韓國的經濟走向了以資訊科技流動,大家的消費都是跟資訊的產出有關,市場會向這些資訊相關產業買單,電競才架構在上面。

 

而臺灣則走向以資產和政府流動,只要切開大家的開支分佈,就會明白,一個月有多少 % 的開支是花在 ACG 以及資訊科技?有多少 % 是開支是花在補教,還房貸、租金、各種保險?總之,消費結構怎樣就導致了怎樣的經濟。

 

電競本身是連結在韓國本土的遊戲業中,是一個額外的附加物,他讓網咖和媒體更受留意的同時,擴散出本土的遊戲業受益,韓國的上一代是否特別喜歡電玩?

 

其實大家都東方人,不要期望韓國的家長就不污名化電玩,日本、韓國、臺灣的家長都不特別開明,只是那些上一輩們因為產業崩潰,在新經濟下,或多或少自己已經要靠電玩維生,才不得不承認現實。 如果你是開網咖的,你再看不起電玩,你也不敢叫人不要玩吧?

 

甚至最近韓國還推行公務員越老領越少的制度,你就可以看到,韓國是不惜犧牲所有上一代的利益與安穩去厚植下一代的。

 

在不印鈔時,其實新臺幣和韓元,他們的總額是不變的,錢永遠都會有人持有,而是以甚麼理由才會流動。 人在甚麼理由下會付錢出去,決定了經濟的形態。

 

事實上,臺灣很願意為「教育」付錢,導致產生了非常繁榮的補教業,補習社可以開一整座大樓,其實跟網咖開一整座大樓,本質是相同的。 打電玩和上補教班,本質也是相同的,就是「消費」,即使成年了,不斷的參加付款講座,甚麼課程之類,都是這種形態的延續。

 

所以,是人家發展電競,臺灣發展文競。人家的經濟建立在年輕人的產業上,臺灣的經濟則還是依戀在八十年代的產業上。 韓國人窮的會非常痛苦,但是你是投入資訊和新產業的年輕人,機會多得是,你不會窮。如果你是被淘汰的上一代人,則你會活得很痛苦。 兩個國家是將利益放了在不同的世代上,就產生不同的結果。

 

→ ysanderl: 要養老年人無可厚非 問題是比例 臺灣現況是拿子孫錢來養

 

應該說,到底做甚麼才能養老人?

 

韓國認為,讓年輕人做新產業,例如電玩文娛,才使韓國有出口競爭力,透過這些產業換取產值。 (也就是出口)而政府能夠從中得到稅收,這些稅收最後能夠以救濟制度,去養活韓國的老年人。

 

臺灣目前是,認為只要把以前的方式延續下去復古,臺灣最常見的就是說蔣經國時代怎樣,然後希望一切都回復蔣經國時期,包括產業,從事的方式與經濟核心,以及人的思想。這使臺灣走向覺得,新一輩之所以難謀生,是因為他們沒徹底被教育成上一輩,而他們如果肯做以前熱門的行業,例如晶圓、醫師,就能有足夠的收入,去養活臺灣的老年人。

 

就我看臺灣的觀念是錯的,舊的產業,就是產值和利潤不斷下降,而競爭者越來越多。 是故就算臺灣的年輕人怎樣做,也是改變不了這點的。

 

臺灣就像一片沃土,以前耕種可以養到多少人,但隨著不斷耕作,這片土地的地力已越來越枯竭,如果只是重覆耕種,他的產量會不斷的下降。

 

臺灣人以為這世界是不會變的,二十年前投入多少勞力能得到多少收成,今天收成少了,一定是投入的勞力不足。 而不知道,很可能這不是勞力問題,而是這片土地日後根本不再適合耕種,下一代要生存要做別的事情了。


 

延伸閱讀:

韓國節目魅力席捲亞洲,到底如何辦到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