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9|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一定要認識台灣本土音樂劇四月望雨

    荒野保護協會數以千計的志工裏,對電影比較有興趣的人組成了一個電影欣賞的聚會,每個月有一次的欣賞與討論會,輪流在不同伙伴家舉行,已經進行了十多年。每次聚會由參加的人輪流推薦影片與主持導讀,藉此也可以看到非常多元的各式影片。
        在與AB寶討論完「跳舞時代」之後,那個月的荒野電影社剛巧排定的是描述那個時代所演出的音樂劇「四月望雨」,也邀請到作曲人冉天豪與劇中飾演陳君玉的程伯仁出席分享他們的創作與演出心情。
        說起來真慚愧,在當天聚會之前,我居然不曉得有這部音樂劇,也非常訝異台灣的音樂劇已有這麼高的製作水準。當天像我一樣訝異的人不少,大概因為音樂劇在台灣還算在草創時期,觀眾群不多,也沒有經費做行銷宣傳,在整體的條件非常匱乏的情況下,居然有這樣的成績,可見台灣還是有非常多有才華的人為了理想而「犧牲奉獻」,像是作曲者必須在一、二個月中創作出整部音樂劇二、三十首曲目,那些能歌能演又能跳的舞台劇演員無法靠一年幾場的公演謀生,必須另外兼差賺錢來達成對表演藝術的熱愛。程伯仁就回答我們的好奇時表示,只要有一、二個觀眾因為看了我們的演出而感動,進而生命有所不同,我們的辛苦與付出就完全值得了,我也會繼續待在這個寂寞的舞台上。
        這部音樂劇透過1930年代(也就是跳舞時代)最主要的詞曲創作人鄧雨賢、陳君玉以及歌星純純的愛情故事,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生活與遭遇。「四月望雨」這個劇名就是由四首非常著名,幾十年來幾乎人人耳熟能詳的歌謠「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各取一個字組合而成,這四首歌也是鄧雨賢的代表作,他雖然只活了三十多歲,卻創作出幾十首老歌,「跳舞時代」紀錄片中那短短十年左右剛好也是鄧雨賢最輝煌的時候。
        影片看完,大家還陶醉在感人的劇情與悠美的樂音當中,不免對冉天豪這個年輕的作曲人非常好奇,尤其知道他才二十多歲,從來沒學過樂器,大學讀的是政大外文系,學生時代跟音樂有關連的大概就是他參加過建中的合唱團。不過小時候他聽過「歌劇魅影」錄音帶後,就被音樂劇吸引住,大學畢業後甚至跑到紐約一段時間就是整天在百老匯的劇場欣賞與觀摩,如今成為全職的音樂創作人,這些年台灣的許多劇團演出的曲目創作都是他的作品。
        這次的聚會因為AB寶參加公益旅行沒辦法參加,幸好這部音樂劇有發行DVD,到誠品書局購買後,找了一個假日晚上與AB寶再看一遍。
        B寶看了影片的介紹,讚歎:「這真的是台灣第一部本土音樂劇嗎?」
        我回答:「沒錯,可是也不完全對,這要看如何定義本土這兩個字。因為蘭陵劇坊在1980年就演出過荷珠新配,果陀劇場1995年演出的「大鼻子情聖西哈諾」當年號稱中文世界第一部音樂劇,甚至前幾年也邀請名歌手蔡琴主演的天使不夜城,這些舞台劇其實都可以算是音樂劇,不過如果較嚴格的定義本土,也就是演台灣這百年來的歷史人物,而且用台語以及客語發音演唱,四月望雨的確可以算是台灣第一部本土音樂劇。」
        A寶追根究底:「到底什麼是音樂劇?跟歌劇、舞台劇有什麼不一樣?」
        我鼓勵著A寶:「這是個好問題,戲劇是用語言來講故事,歌劇透過音樂來表達人物的情感與故事,至於音樂劇通常比歌劇多了舞蹈。」
        A寶追問:「就只有這樣的差別嗎?」
        我想了想:「音樂劇雖然基本結構主要是音樂、舞蹈、戲劇,但是成功的音樂劇通常還要有變化多端的燈光、變換迅速且富麗堂皇的佈景,重視視覺聽覺的享受,主要以娛樂為主要目的,所以往往歌曲動聽且有感人的愛情故事。」
        B寶很好奇:「那麼歌劇呢?」
        我回答:「通常歌劇的主題比較嚴肅,故事的舖陳與進展比較緩慢,不像音樂劇往往用比較戲劇性、比較輕鬆的方式來講故事,他們唱歌的方式也有點不同,歌劇只有在抒發內心複雜感受才會唱詠歎調,但是音樂劇為了不斷創造戲劇的張力,所以常常用詠歎調的歌曲配合舞蹈來演出,簡單講,歌劇你可以買CD慢慢聽,但是重視視覺效果的音樂劇最好到現場看。」
        A寶繼續問:「爸爸你曾經到現場看過那些音樂劇?」
        我感慨著說:「以前沒這麼忙時,我常會到國家劇院看演出,這些年雖然比較沒空,不過出國旅行或開會時,一定會看當地的音樂劇,像世界上著名的幾部音樂劇,歌劇魅影、貓、悲慘世界,西貢小姐,我在不同國家不同城市都看過很多遍了,真的很過癮,不過他們製作經費非常高,通常都達到幾億元台幣呢,所以可以看到歌劇魅影男女主角在舞台上划船,西貢小姐裏男主角撒離越南時,舞台中央從天而降的直升機」看著AB寶兩眼發亮,我又煞風景的說:「台灣的音樂劇製作費都只有幾百萬元,連外國音樂劇的零頭都不到。」
        只見AB寶互相鼓勵:「我們以後一定要到國外看現場的音樂劇!」
        我點點頭:「你們一定會有機會的。」不過,心裏卻在想,台灣應該也要有自己常態演出的音樂劇,也就是所謂定目劇,但是這必須大家熱情的支情與鼓勵,擴大市場才能讓這些堅持理想的劇場演員與創作者的心血與努力,得以茁壯與發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曾擔任童軍團長,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並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 著有《電影裡的生命教育》、《與荒野同行》、《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幫青蛙找新家》等書。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