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灣最寬的「馬路」和最寬的「公路」都在嘉義市,甚至連最早的「公路」省道台一線也通過嘉義市。雖然「道路」大家每天在走,但你不一定可以分辨「馬路」和「公路」的差異。
「國道」、「省道」、「縣道」的差別:「國道」就是高速公路,層級最高,獨立出來,歸高速公路局所管轄,他們擁有自己的警察單位,即國道高速公路警察局,警車塗裝紅白線條,俗稱為紅斑馬,和一般道路的黑白塗裝的「熊貓」警車不同。「省道」及一部份「縣道」,歸公路總局管轄,「省道」對應公路層級,屬一級公路,「縣道」屬二級公路。
台灣最寬的「馬路」
若就實際寬度而言,台灣最寬的道路均達一百公尺,分別是台北市的仁愛路、高雄市的時代大道、嘉義市的世賢路。台北市仁愛路是著名的林蔭大道,其中仁愛路三段,包含兩側的人行道,寬度達100米,但只維持了將近1公里。
高雄市的時代大道,是從中山路通往高雄夢時代百貨的道路,包含兩側綠帶,寬度也達100米,但只維持了300公尺長。
世賢路,為嘉義市外環道路,內含林蔭大道與自行車道設計,路寬約為90米,最寬處有100米,路長為7公里長。與之垂直的主要幹道有友忠路,友愛路,重慶路,四維路等,皆為50米等級大道,構築成全台最寬的環外道路系統。

世賢路,內含林蔭大道與自行車道設計,路寬100米,綿延7公里長。Photo source : 陳俊文
道路由許家班姊妹檔,張文英市長和張博雅市長接力規劃。其路名由來是為了紀念嘉義市升格省轄市後的第一位民選市長許世賢博士,在市民心中,她有「嘉義媽祖婆」的尊稱,也是兩位姊妹檔市長的母親。
以上三條道路都是市政府所管轄下的市區道路,都不算是「公路」,只能稱作「最寬的馬路」。
台灣最寬的「公路」
「台灣最寬的公路」也在嘉義市區內,都在省道台一線上。他們分別是嘉義基督教醫院附近的忠孝路,維持了1.7公里;以及北回歸線一帶的省道(博愛路二段、水上鄉中山路三段),維持了1.9公里。兩段路寬都達90米,只比世賢路窄10公尺,屬於台灣最寬的「公路」。

最寬的公路——嘉義基督教醫院附近的忠孝路,維持了1.7公里。Photo source : 陳俊文
嘉義市區特殊路名的道路
- 吳鳳路,成仁街:因紀念吳鳳的相關事蹟而來。吳鳳還真有其人,還曾在成仁街上住過。
- 垂楊路:清朝時為嘉義城的外護城河,後日本人闢建為下水道,市民俗稱為大河溝。圖中的左邊是沿河路,右邊是垂楊路,早年兩旁堤岸遍植楊柳,美不勝收,是老嘉義人的共同記憶。河溝現已封蓋變成八線大道。
- 蘭井街:因街上有一口荷蘭人開鑿的井,現稱為紅毛井,街名俗稱為「紅毛街」。這裡應該為「嘉義第一街」,後來命名為蘭井街。
- 共和路:從北門驛前歷史街區,經由共和路,到達清領時期的古城區,為嘉義市區最精采的文學道路。目前文化局出版了《檜屋市集老時光:漫步嘉義共和路》、《在嘉義市醒來》詩集,都記錄了這條特殊的道路。

民國約70年,從新榮路望向市公所(目前指定為古蹟)。圖中遠方左右兩方那兩棟大樓還在,請大家有空去現場找一找吧!
封面圖片來源:Wikipedia CC BY 3.0
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