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1|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紀念章的日本時代

作者/陳柔縉
《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書封局部。(Design by wangzhihong.com)
今天的台灣,無處不章。
東北角海岸,草嶺古道口那邊,單單一個大里旅遊中心裡,牆上置了一個台灣的模型,島嶼胸腹隔成二十幾個方格,就放了超過二十枚的旅行紀念章。旅遊地點不說,大眾運輸系統的高鐵、台鐵、捷運,站站有章,往往還不只一個。商家也很有意識,誠品書店、袖珍博物館、金石堂書店,都有細膩的漂亮章。對於紀念章蒐集家來說,台灣真是天堂。保守估計,全台至少有上千個章展開雙臂歡迎青睞。
除了台灣,全世界只有日本,可以隨處遇見旅行紀念章。台灣紀念章的發展歷史也必須追溯到日本統治台灣的時代。
台北城內的京町大街(今博愛路)上,靠近沅陵街口,有一家叫「以文堂」的印章店,老闆姓松田,他不是每天老老實實窩在店裡埋頭刻章,一九二三年曾經捐了五百株日本櫻花樹苗,種在新高山(今玉山)上。會有此舉是前一年的十一月八日,他登上了新高山。在快四千公尺高的山頂,拿出看家本領,刻了一個「新高山」章,還準備了「印肉」(日文,印泥之意),留下來給後繼者, 作為征服玉山的印記。這應該是目前所知台灣最早的旅遊紀念章。
報紙版面的下方少少的五行字,記載了松田老闆的新聞,但當時的小新聞沒有留下章的模樣,大概未預料到將來化為舊事時,會轉身變成一項創舉。松田老闆純粹以文字表現,抑或雕飾了圖案,完全無線索可追。
四年後,又有來自新高山的紀念章,而且一套四枚,報紙刊出了三個。話說這一年夏天,台北第一高女與第二高女的學生豪情壯志,準備攀登新高山,《臺灣日日新報》也很給力,準備派人去跟拍影片,給這些青春少女鼓勵兼加油。報社還想到一位三十三歲的愛山家,名叫青木繁。
青木繁是森林專家,當時正在高等農林學校擔任助教授,後來還成為台北帝大的教授,他熱愛台灣山林,寫了許多山林隨筆文章,被認為是近代台灣自然書寫的第一人。早在日本時代,青木繁已經深刻發覺台灣山林之勝。他說,台灣面積小,已命名的高山就有四十八座,真可謂高山國。他鼓勵「垂直行走台灣」,而不只是平地旅行,水平領略台灣。
青木繁指出,往返台灣的平地和高山,只需幾天就能從熱帶走到寒帶,以阿里山為例,從平地登至山頂,等於從嘉義走到了樺太(庫頁島)。在青木繁的腦海裡,台灣似乎不再是小島,而是一個很高很高的大自然巨人,左手摸白雲,右手扶七彩虹。
青木繁熟悉台灣高山,報社就請他繪製新高山的紀念章。青木設計了四款,大同小異,圓圈內,只有簡單的山形,其他均為文字。中間都寫「新高登山」,右邊寫登山路上的各站,像是「內茅埔」、「東埔」、「八通關」。左邊則標上海拔高度。報紙上刊登的三枚看來,最可觀的是三個「山」字,字體都不同,宛如訴說高山變化萬千的本色。
四枚紀念章最後由報社的人帶到新高山上。當女學生歷經千辛萬苦,登上台灣第一高峰,她們摘下一路相陪的斗笠,取下包在斗笠外的白布,蓋上紅紅的青木繁老師設計的紀念章。這一蓋,如同按下快門,而原本反光遮陽的白布,就是相紙了,捕捉了站在巔峰的永恆一刻。
1927年,台灣第一位自然書寫家青木繁設計的四款新高山紀念章之一。(圖:陳柔縉提供)
山下,也有文化單位開始運用紀念章。在今天總統府的後方、寶慶路與博愛路口,原來有一棟兩層樓的洋風建築,做為總督府圖書館。館內有兒童室,曾任館長的山中樵會來講故事給小朋友聽。荷蘭時期台灣史的前輩大師曹永和小時也常到這裡借書看書。
一九二五年十月三十日那一天星期五,也是日本的「教育記念日」,總督府圖書館特別刻了紀念章,只有這一天提供蓋章。結果,午後放學,各校學生湧入,蓋了千個紀念戳章。據報載,拿書或拿繪葉書(以圖畫或照片製成的明信片)來,圖書館都會給蓋。
二○年代零星可見提供造訪者自由戳蓋的紀念印章,一九三○年代,觀光、旅遊、參觀、參拜等相關紀念章才真正進入大爆發的時代,出遊時,帶著一本「集印帳」,成為一種新流行的興趣。一九三五年的博覽會正是紀念章的盛世,主辦單位大半年前就開始公開有獎徵求大會本身的紀念章設計圖,八百八十六件參選,最後選出三款,都由台北的日本人設計,第三名三浦鑑子還是一名女性,就住在現今熱門的觀光景點東門站那邊。三款各做三百枚, 散放在各官府機關、銀行、工場、旅館、俱樂部,讓一般民眾處處撞見博覽會。
《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誌》選錄了展館與會場相關的部分紀念章,共四十枚,本書主人翁楊雲源蓋了其中的十八枚。在正式紀錄看不見的背後,還有更多更多紀念章;整個台北可說有一支紀念章大軍,紮營插旗,駐守各地,為博覽會助勢,也為台灣效力,大聲宣傳。楊雲源蒐集了三百個戳章,正是證明,裡頭的民間商店紀念章數目遠勝過官方。
楊雲源戳蓋的三枚大會紀念章。(圖:楊雲源家族提供)
從以文堂老闆、青木繁到台灣博覽會,大家會推出紀念章,並非出自天外飛來的靈光。二○年代以前,有一種紀念章的蒐集熱已經燒很久,只是集章方式、本質略有不同。那時的紀念章不是免費押捺,不由民眾自己蓋印,蓋章時間多半為期三天或五天,紀念章都由郵局刻製。到三○、四○年代仍有,楊雲源也蒐集了一些。當時專稱這類紀念章為「特殊通信日附印」,就是中文概念的「紀念郵戳」,一般文章會指為「記念スタンプ」。後來的旅遊、觀光等自由戳蓋的紀念章也用「記念スタンプ」,但兩者內涵不同。
日本時代的第一枚紀念郵戳於一九○二年六月二十日誕生,那時候,日本為慶祝加入萬國郵政聯盟二十五週年,特製了「萬國郵便聯合加盟二十五年祝典」紀念章,二十日起三天之間,戳蓋於郵件上。日本各郵局都有此章,只是會顯示不同郵區,像是台北的戳章就另刻「臺北」。章內對應的外文竟然不是Taipei,而是德文的「Taipeh」,百年回望,更添探究其中歷史的趣味。
此後,台灣的紀念郵戳連番現身,取得郵戳有許多規矩要守。以一九一六年台灣勸業共進會來說,兩處會場都設臨時郵局,寄信或寄明信片的人如果想要蓋共進會的紀念郵戳,貼了郵票,只能在會場投郵,不能丟進會場外的郵筒。
1917、1919、1922年的官方紀念郵戳。(圖:陳柔縉提供) 
紀念郵戳的可印時間往往只有三、五天,對於蒐集狂來說,頗為刺激。一九○八年,總督府在圓山立了「警察官招魂碑」,八月二十九日這一天要舉行「除幕式」,郵局特別製作了紀念郵戳,在圓山揭幕儀式的現場擺攤設臨時郵局。此章就只能去圓山才蓋得到,單單這一點,已經大大提升稀有度。一般紀念郵戳好歹都有三天蓋印期,此章非常誇張,只限一天。而且,所謂一天,不是白天加晚上飽飽的二十四小時,當天郵局只從上午九點到午後兩點守在那裡。換句話說,想蓋到這枚郵戳,只有上圓山,只有五小時。
總督府的研究單位「中央研究所」裡,工業部無機工業化學科的科長服部武彥熱愛蒐集紀念郵戳,一九三一年曾在《臺灣日日新報》上介紹這項興趣。服部就認為,圓山警察官招魂碑紀念郵戳是「最珍品」。
紀念郵戳一直發展到一九三一年,開始加入新元素。本來都是一些嚴肅的大日子才有資格發行紀念戳章,一九三一年四月一日,日本關東廳的郵便局創新推出旅行紀念章。到特定的名勝觀光景點,只要在當地買一錢半的郵票,貼在白紙、筆記本、明信片都不干涉,就可以到郵局戳蓋風景名所紀念章。此舉大成功,郵局賺到錢,遊客增加旅行趣味,觀光地擴大宣傳。全日本其他郵局快步跟進,台灣也在夏天動起來,請出在台北教美術的畫家鹽月桃甫操刀,踏查全台景點,畫了一百十九幅,提出給遞信部審查。紀念郵戳收藏家服部武彥就是審查委員之一。查選出首批三十個章,一九三二年元旦,台灣也開始有風景名勝的紀念郵戳了。
1932年,開始有風景名勝郵戳。繪畫名師鹽月桃甫所繪製的一系列名勝郵戳藝術感十足。(圖:陳柔縉提供)
不知道是否受到風景紀念章風潮的啟發,福井縣福井驛(火車站)的站長富永貫一也思考如何增添旅客遊興。結果,他在車站洗手間放了三個花器,插上鮮花,另做了福井站的紀念章,把福井著名的布料花紋和藤島神社刻上去,免費供旅客隨意蓋在扇面、集印冊或明信片。一九三一年五月五日,日本第一個車站紀念章於焉問世。旅行刊物《旅》一九三一年六月號報導了福井站紀念章,此後,星火燎原般,日本「駅スタンプ」(鐵道車站紀念章)一個一個冒出來,《旅》雜誌也拚命一個一個仔細介紹。
台灣再次捲入潮流裡,一九三二年三月,台北、高雄、彰化、屏東、蘇澳、北投等火車站也推出紀念章饗客了。同一年,全台馬上累積快三十個車站紀念章。
三○年代初期捲起的紀念章狂潮,一波一波推高,一九三五年台灣博覽會來到最高潮,楊雲源的集印簿出土,展示了當年盛況。餐廳、電影院、照相館、書店、文具店、印章店、藥局、菓子店、皮鞋店、布店、咖啡店、旅館、市場、廟宇、神社、溫泉旅宿,全都登場了,紀念章的舞台不再只有郵戳和鐵道。
回頭訪問三○年代的少年少女,給他們看五顏六彩的紀念章,總有人會點點頭,「那時候很流行」。有人還說,她小時也有蒐集,可惜都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台博期間,《臺灣日日新報》的漫畫欄推出台博漫畫,有兩幅題為「記念スタンプ」(紀念章),其中一幅,展館內,展場小姐坐在一角,一個男人戴著鴨舌帽,一雙大眼,拿著集印簿,壓低聲音似的,湊過去給朋友看,樂不可支說,「怎麼樣,很珍貴的紀念戳章吧! 這是請那位小姐蓋的!」一瞧,原來是一個深深的唇印。
或許這則幽默漫畫正可為台博激盪出的紀念章盛況,留下最具想像力的註腳。
台博期間報紙的幽默漫畫。帶著鴨舌帽的男人對朋友說:「怎麼樣,很珍貴的紀念戳章吧!這是請那位小姐蓋的!」
書籍推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1992,麥田裡播下了種籽…… 耕耘多年,麥田在摸索中成長,然後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以人文精神為主軸的出版體。從第一本文學小說到人文、歷史、軍事、生活。麥田繼續生存、繼續成長,希圖得到眾多讀者對麥田出版的堅持認同,並成為讀者閱讀生活裡的一個重要部分。2002 年已翩然到來,麥田出版將以更開闊的眼光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