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界塾的職人地圖必修課L1:讓生涯試探成為生命中的重要素養(5/1)
雖然過去開過許多短期課程,但真的為孩子量身訂做、設計連續三個月的探索課程,還是生平第一次,是在年初進入
無界塾任教以後。
職人地圖的課程在這一學期成為了無界塾的必修課,面對37個七八年級的學生,他們不但正處於生涯抉擇的年紀,而且自學生的身份讓他們無法像大部分的體制內學生,什麼都不想,至少還有茫然升學這條後路。所以在這一堂課,我對孩子們的要求又遠高於往日給體制內學生的,畢竟他們更熟悉「選擇」與「為自己負責」,期許能夠藉由這一堂課來幫助孩子將自我探索與學習地圖的能力內化成自己的素養。
在無界塾開設的課堂主要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試探」,會找來許多在不同領域而且平時不易接觸的頂尖職人來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並且為孩子書寫演講者的故事於
《職人》SHOKUZiNE前導預習,接著會使用短工坊的方式進行一小時的探索。第二個階段則是「收斂」,藉由過去在職人採訪的八百個夢想資料庫的樣本資料為孩子的課堂發言記錄與孩子的推薦進行語意分析,尋找後續合適他們的試探對象。所以這堂課只有三分之一的內容是在初期設定,在一個月後,課程都會從他們的反應與表現之中進行歸納,並且設定。
短工坊的課程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半小時,但在分享的流程設計上會先依據原有學生的特質進行規劃,並且在主講職人的故事分享中埋入至少五個觀察點,而一小時的短工坊內容設計主要會以三二二三的比例分配「學習的理由」、「面臨的挑戰」、「技術成長前的練習」以及「技術與產業介紹」,並與講者協調和確認,並且在之後安排各十分鐘的夢想提問與技術提問時間。
第一堂課,除了介紹課程運作以外,也和孩子們敘述了生涯規劃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挑戰以及陷阱,並且帶入Path-Goal 思維練習,幫助他們能夠在之後能有個工具自我審視和觀察他人。
課程的後半段,我設計了關於夢想路徑(Path)的釐清練習,將他們平常在思考方向時所會面臨的所有挑戰與支持區分成「環境變因」與「社會變因」兩大類,並且要他們嘗試思考,無論是正向還是負向,哪些事情是支持你的原因,又有哪些是讓你遲疑不前的負向限制。並且匿名寫成便條紙貼在黑板上。
收集統計以後,家庭支持與家庭不支持的便條紙分別是19與7(共有26票),在無界塾裡有超過七成的孩子覺得自己受到家人的支持,與過去在體制內學校統計八成的家長不支持自己的孩子有著非常大的差異,我想這也是因為願意接受體制外教育的家長本身對於孩子的尊重度特別高。
不過在社會支持的部分反而反過來是超過七成的學生認為社會沒有給他們太好的環境(共有18票),這和體制內的學生沒有太多差異。而在將全部26張家庭變因的便條紙進行語意分類以後發現,關於家庭內價值觀的問題有最多孩子有意見,其中有12個孩子覺得家長給予很多支持,6個覺得家長的價值觀是影響自己追求方向的主要困境。
總體來說,全部7個認為夢想受到家庭變因阻礙的便條紙裡共有6個都是因為家裡的「價值觀」所致。
「我曾經相信,但現在一切都變得如此不真實,他曾經支持我,但一切卻如此的遙不可及。」「他們不聽我的說明,就拒絕我的夢想。」「他們會說不可能」
雖然因為匿名,無法知道是誰說得,但依然有非常值得參考的是,雖然孩子這學期時常挑戰學校的制度,但在引導他們可以藉由這次說出學校是不是無法支持他們時,那幾個面臨學習困難的學生反而在思考後對於家庭變因放在首要問題。不過大多數的孩子還是認為家裡是給予支持的。
雖然孩子的目標與夢想可能不全然成熟,但當家長與孩子在溝通的過程中覺得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就很容易讓他受困於「不得志」的情緒裡,讓他可能逐漸縮小夢想的勇氣,越來越保守,更嚴重的是時常處於情緒裡,這對於被要求要學會「自主」、「選擇」的自學生來說可能傷害又遠遠大於體制內的孩子,所以建議家長們在面對孩子討論生涯與志向的時候謹慎一點,盡量用正面的態度與他討論,僅管他把一些不符合常規的事情與夢相結合創造你認為的「藉口」時,尤其需要謹慎。
課堂的最後,我用了一串鼓勵的話支持他們,告訴孩子溝通的重要,僅管過去可能溝通的方式過於激動,但如何把自己的生涯地圖說清楚,用實踐來說服其他人相信自己,是每一個想做一番事業的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你在學習,爸媽在學習,老師們也還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