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東非大件事:衣索比亞向厄利垂亞遞出橄欖枝

正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新加坡,等著看川普和金正恩回不會擦出什麼愛的火花時(大誤),在地球另一端的非洲大陸東部,衣索比亞也在六月五日晚間,向宿敵厄利垂亞宣布了希望能邁向和平的聲明。
這個故事要從半個世紀以前開始說起了。之前曾經提過,衣索比亞是非洲在遭受殖民主義跟帝國主義苦難的年代中,唯二維持獨立國家地位的強者(另一個是有美國罩的賴比瑞亞),更是唯一一個曾經擊退帝國(義大利)侵略的國度。
厄利垂亞原本是衣索比亞在北方建立的屯墾區,第一次義大利入侵戰爭時遭到佔領,然後就不還了,變成義大利的殖民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聯合國的同意下,以聯邦的方式,重新回到衣索比亞的懷抱中。
然而衣索比亞是個由諸侯共組而成的封建王國,皇帝其實對於地方的控制力有限,也因此培育出地方自主權較強的傳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厄利垂亞受到亞非殖民地獨立浪潮的影響,也想成為一個國家,但衣索比亞跟聯合國說:「這是我衣索比亞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之前被義大利搶走才暫時脫離祖國懷抱,現在還給我衣索比亞也是很合理的吧?」聯合國想想,好像有那麼點道理,就同意了。於是1952年,衣索比亞—厄利垂亞聯邦成立。
不過衣索比亞並不滿意用聯邦的方式,認為地方自主性太強,而且衣索比亞—厄利垂亞聯邦更暗示兩邊在地位上是相等的。「口胡~你厄利垂亞不過就是個屯墾區,憑什麼跟我衣索比亞平起平坐?」於是呢,1962年的時候,衣索比亞直接把厄利垂亞降級,變成衣索比亞的一個省,聯邦也宣告終結。
這下好啦,不但激怒了厄利垂亞境內對衣索比亞的溫和派,原本就不爽聯邦、想獨立建國的人士,更組成「厄利垂亞解放陣線」,以武裝行動和衣索比亞當局對抗,並且爆發厄利垂亞解放戰爭。這一打,就打了30年。
俗話說壞事都是成雙成對出現的(有這種俗話嗎),在厄利垂亞武裝爭取獨立的期間,衣索比亞自己內部也出事。1974年,人稱末代皇帝、帶領衣索比亞脫離義大利殖民統治的海爾・塞拉西,遭到軍事政變下台。繼任的門格斯圖為了穩定權力,立刻對同樣親共的夥伴發動清算鬥爭,造成政局動盪;另一方面,東南方的索馬利亞見機不可失,在1977年出兵想併吞衣索比亞東邊的索馬利亞人聚落地帶,最後是靠著蘇聯跟古巴出手,才讓衣索比亞度過這次危機。
俗話說知恩圖報(真的有這句),門格斯圖經此一役,是更加親蘇(不是在選新北市長那個),舉凡軍事跟經濟政策都一切向莫斯科看齊。於是事情就大條了,缺乏行政跟管理能力的軍事政府一旦走向計劃經濟路線,下場一定是人民倒大楣。1980年代,人為造成的大飢荒死了將近700萬人,讓衣索比亞登上世界版面,並且催生出至今仍傳唱的經典名曲:「We are the world」。
這場飢荒重創門格斯圖的統治威信,最終在1991年遭到政變推翻。新政府上台後,基於迅速穩定政局的考量,對當時還是採取武裝鬥爭的厄利垂亞,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因此透過聯合國的介入與斡旋,1993年時,厄利垂亞以99.8%的比例支持脫離衣索比亞,獨立建國。
不過事情並沒有這樣就結束⋯⋯國家獨立了,但邊界爭議還沒解決。儘管兩國有設立一個委員會來解決相關問題,但問題反而是越搞越大,甚至還吵到要用1935年義大利侵略時期的疆界來解決領土問題⋯⋯最後的一根稻草,則是厄利垂亞在1997年時採行新的貨幣「奈克法」,放棄來自衣索比亞的「比爾」,激起衣索比亞的民族主義情緒。於是1998年5月,厄利垂亞先下手為強,入侵衣索比亞,甚至還波及到索馬利亞(躺著也中槍)。一直打到2000年,才在聯合國的干預下,告一段落。
因此衣索比亞在六月五日晚間發布的聲明,目的就是希望把兩國間的領土爭議,能好好的坐下來談,進而恢復兩國的友好關係。是說從歷史來看,這兩國似乎從來沒有好過⋯⋯不過衣索比亞的態度是滿有誠意的啦,因為聲明說願意全盤接受2000年停戰協定中的內容。但是,由於衣索比亞還佔據著其中一部分的爭議地帶,因此如果真的要展現誠意,厄利垂亞應該會要求衣索比亞撤軍,再來開啟對話。
怎麼看著看著這劇情跟東方某島國有點像啊⋯⋯ 參考資料
https://qz.com/1298267/ethiopia-accepts-2000-peace-deal-with-eritrea/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