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3|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淺析蔡英文的「不挑釁政策」!

是說隨著美中貿易戰的越演越烈,過去斷言美中貿易戰不可能出現的專家,也紛紛改口說,美中貿易衝突可能會演變成長期態勢,不會在短期內結束。但是隨著川普執政快滿兩年,我們已經更能掌握川普的行事風格,他極善長於使用恫嚇施壓的方式,來將對手逼上談判桌,並且在取得一定成果後,見好就收。而這最好的例子,就是川普處理北韓核武危機的方式。在前一年,川普還用各種方式嘲弄金正恩,並不斷放話不惜一戰,但在取得北韓的讓步後,就立刻同意召開史無前例的高峰會,金正恩還立刻變成了川普的頭號麻吉。因此即使在現在美中兩國的關係陷入極度緊張,不止在貿易戰上針鋒相對,川普還進一步指控中國試圖干預美國的期中大選,說習近平可能已經不是他的朋友,但我們其實也不能確定,川普會不會在取得中國的讓步後,再次態度丕變,又和習近平變回好友的關係。
在這裡並不是要批評川普的行事風格善變,本來美國總統就是要為美國尋求最大的利益,而川普的行事風格與過去的政治人物截然不同,這也是事實,我們應該要面對這樣的情況,預留可能的回旋空間。因為我們雖然認為美中關係陷入長期對抗的可能性很高,但我們也不能排除任何政治上的突發狀況。也因此對於美國近來頻頻釋出對的友善訊號,台灣應該如何回應,就是一個很值得大家仔細思考的問題了,因為如果台灣全然接招,則很有可能會進一步激怒北京,但是如果台灣全部拒絕,則可能會錯失這個絕佳機會。特別是在台灣旅行法通過、軍售程序也恢復成過去的正常模式後,許多國際情勢觀察家都紛紛表示,這可能是台灣尋求突破的良機,只是蔡英文政府卻一方面堅持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卻也同時奉行著「不挑釁」的政策,默默婉拒了許多美方釋出的機會,還持續對習近平釋出善意,多次表示願意在不預設前題下,進行接觸與談判。
川普總統在當選後,與蔡英文總統的通話,一舉改變了長期以來的美台關係。
川普總統在當選後,與蔡英文總統的通話,一舉改變了長期以來的美台關係。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在國防授權法通過,美國國會建議美台軍艦可以互訪後,台灣的敦睦艦隊在途經太平洋時出現了故障,美方主動詢問是否需要進入夏威夷港維修,但台灣最後婉拒了。而之前傳出美國有意派遣航空母艦戰鬥群通過台灣海峽,或派遣海軍陸戰隊入駐美國在台協會的新館,台灣政府的態度都不甚主動積極,而這也引來了許多台灣獨立運動支持者的批評。認為蔡英文對內沒有全力推動轉行正義,對外沒有善加利用國際情勢的轉變來對抗中國,實在太過消極軟弱。但是我們如果仔細分析蔡英文的「不挑釁」政策,其實有其務實的考量點。因為美國近期對台灣釋出的善意,當然有部份是建立在美國的利益上。說美國是因貿易戰而打台灣牌,雖然太過武斷,不全然是事實,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美國的確是因為與中國的關係生變,而給予台灣更多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小心謹慎,選擇接受對台灣長期來說有利的支持,但避免一時的挑釁,態度雖然較為保守,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相對安全,且對台灣較為有利的策略。
畢竟我們必需要預留後路,考慮萬一中國最後在貿易戰中大讓步,而讓川普與習近平達成協議,台灣要如何因應。雖然就目前的情勢來看,美中兩國在戰略上的矛盾,可能會讓美中關係陷入長期競爭中,但在川普這一個任期上,暫時於貿易戰上取得初步成果後,鳴金收兵,以做為自己政績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因此如果台灣全盤接受了美國的善意,並隨之舞起的話,萬一情勢急轉直下,台灣可能就要承受中國強力報復打壓的苦果。雖然我們也都知道即使台灣什麼都不做,中國也不會放棄對台灣的圍堵,但目前這些打壓讓中國承擔了「麻煩制造者」的惡名,也讓台灣受到國際輿論的同情。而如果台灣走回積極對抗的路線,那說不定反被中國倒打一耙,指控台灣才是製造衝突的一方。在中國官方媒體早就習於栽贓抹黑,台灣的部份媒體也會自己主動配合下,說不定最後的結果會是外國媒體轉載報導「台灣媒體批評政府主動挑釁,引發兩岸關係緊張。」而使台灣陷入不利的處境中。
再進一步來說,台灣應該要趁此良機,爭取的是長期、穩定、且對台灣有實質利益的進展。比如經國會通過,且由總統簽署的正式法案,這對未來的美國總統才有其約束力;或是實質的軍事合作與軍售程序正常化,如可以有效提升台灣防衛能力的潛艦國造案,在獲得美方放行後,台灣終於有機會取得潛艦,可以維持未來最少二十年的水下戰力。相反的,一些短暫卻會激怒中國的行動,如軍艦靠港、航空母艦戰鬥群巡弋台灣海峽,海軍陸戰隊入駐等,雖然也都有其象徵意義,但是否值得台灣去冒這個風險,恐怕就很有討論的空間了。過去在陳水扁政府的時代,民進黨政府面臨朝小野大的局勢,美中關係正如日中天,台灣在沒有足夠的籌碼下,只能採取比較激進的方式來突顯自己的主張,避免被徹底邊緣化。這樣的戰略在當時雖然團結並維繫了台灣獨立運動,卻也讓台灣與美國的關係一度緊張,甚至在最後還讓民進黨於接下來的大選中慘敗。
時空環境的轉變,讓蔡英文政府不必、不用、也不需要重蹈這樣的覆轍,相反的台灣應該要在這場美中貿易戰的賽局中,尋求對台灣最大的利益,而這可能還包括了與中國的關係。因為非常明顯的,在美中關係急轉直下以後,中國為了拉攏盟友,積極與日本、南韓改善關係,並尋求與歐盟的合作。過去習近平與日本的齟齬,彷彿消失的無影無蹤,中國對於南韓祭出的限韓令,也一夕解除。雖然說要期待中國瞬間對台灣改採友善的態度,機率可能微乎其微,但是也不能排除中國在面臨貿易戰的壓力與長期施壓蔡英文政府無果後,選擇調整對台策略。我們雖然一方面要嚴加防範中國的統戰策略,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台灣離中國太近,經貿交流頻繁,台灣不可能有辦法與中國全面斷絕往來。中國過去用拒絕與綠營政府來往的方式,來讓兩岸關係成為國民黨的囊中物,而如果在這個時候,蔡英文政府可以突破這個枷鎖,其實對於本土政權的長期執政,將會非常有加分的效果。
務實是不是軟弱,要看務實的內容與產生的結果。如果務實的態度,能換來對台灣有利的成果與機會,那務實就不是軟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