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賈西亞‧馬奎斯系列:《馬奎斯小說傑作集》讀後感

志文出版社較早的版本,現在近乎絕跡。
志文出版社較早的版本,現在近乎絕跡。
志文出版社最近的版本
這本小說集收錄馬奎斯九則短篇小說,有:〈沒有人寫信給上校〉、〈星期二晌午〉、〈這些日子中的一天〉、〈這個城裡沒有小偷〉、〈巴扎沙驚奇的午後〉、〈孟提爾的孀婦〉、〈星期六後的一天〉、〈人造玫瑰〉、〈大媽媽的葬禮〉。這些小說的時空背景幾乎設定在二十世紀初哥倫比亞加勒比海地區,不少作品設定在作者虛構出來的馬康多小鎮,而且幾篇小說出現了《百年孤寂》的人物。
〈沒有人寫信給上校〉是馬奎斯這九則短篇小說最好的作品,不論是主題選擇、結構設計、情境營造、人物型塑,都比其他作品突出。作者以寫實主義的精神與筆法表現上校等待退休金多年而困窘度日的慘狀,也以上校與其他人物互動的言行,間接展現人情冷暖,以及哥倫比亞政府言而無信、專制獨裁的真面目。此外,上校與妻子之間的安慰、爭執,以及對彼此的善意欺瞞,也是整篇小說的亮點,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馬奎斯將這對逐漸陷入饑寒交迫的夫妻的無奈、憤怒、互相扶持的精神,描寫的淋漓盡致,除了反映部分哥倫比亞人(尤其是那些等待退休金發放的貧苦老兵)的生活實境,也藉著上校與妻子之間的爭吵,隱微傳達馬奎斯哥倫比亞政府言而無言的不滿,還有對部分自由黨人與當權者同流合汙的不屑之情。
〈大媽媽的葬禮〉則是一篇相當具有創意的作品,不論是敘述者的立場、時空交錯的安排,還是「大媽媽」的形象及隱喻,都讓我嘆為觀止!雖然人物、事件全是虛構,但小說中其他人物在「大媽媽」死亡前後的態度反差,與居喪時期的態度轉變,不正是許多專制獨裁國家的民眾面對獨裁者死亡的寫照?
這篇小說的結尾相當有趣也相當反諷,可以媲美《迷宮中的將軍》及《百年孤寂》的結尾!〈大媽媽的葬禮〉的結尾是這樣的:
普通人民因權勢的展示而看得目眩眼花,他們並不關心那些貪婪的喧噪忙亂。有些人在屋頂上亂叫,同意由城裡貴族人士中最具德望的人抬棺到街上。當靈車經過那擁塞的馬康多小街道時,沒有人注意它後面跟著禿鷹的影子,也沒有人注意到貴族所經過的地方留下了一長列帶傳染病菌的垃圾。也沒有人注意到大媽媽的姪輩、教子(因受洗取名而有類似義子的關係)、侍僕和護衛人員,當她的軀體一抬出去,他們便立刻把門關上,並且拆除了門上弔祭的飾物,把牆板上的釘子拔掉,挖掉牆角,拆分這個家。在葬禮的喧鬧聲中,唯一人人沒有錯過的是齊聲發出一聲如雷一般的鬆了口氣的噓聲。那是經過了十四天的祈禱、意氣昂揚與狂熱的崇拜終於已經過去,墓穴用鉛板封閉之後而發出的一種解放的嘆息。現在這些人都知道了,也瞭解了他們眼見一個新的紀元誕生了。現在教皇的人與靈魂都已歸天,他在地上的使命已經完成,這個共和國的總統可以坐下來按他的善意判斷來治理這個國家。各行各業的皇后,過去與未來的,都可以結婚,過幸福快樂的生活,生許多兒子。普通人民也可以架起他們的篷帳,也像大媽媽那樣在大塊大塊的田地上,過著他媽的無比快樂的生活,因為唯一與他們為敵的,與有足夠勢力反對他們過快樂生活的人,已開始在那塊鉛板底下腐爛了。而後,唯一剩下的一件事是,有一個人倚在門口的一把椅凳上來講這個故事,給後代一點教諭和作個榜樣。當然,全世界的異教徒沒有一個會知道大媽媽的故事,因為明天──星期三,清道夫會來把她葬禮後所留下來的垃圾清掃乾淨,永遠永遠清掃乾淨。(賈西亞‧馬奎斯/原著、楊耐冬/翻譯。)
至於其他七篇,馬奎斯的表現就比較平凡了,雖然沒有明顯的敗筆,卻談不上一流。或許這七篇在哥倫比亞算是一流的作品,不過放在南美洲歐洲,乃至全世界,恐怕就不是如此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