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恩回家》:看毒品與親情的掙扎
方格精選

《班恩回家》:看毒品與親情的掙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要我把你葬在哪裡」這是電影《班恩回家》裡,近乎崩潰的母親對著孩子的咆哮。我想這如果在現實人世,痛苦不堪的母親可能希望自己先給葬了。這是人類製造出走向我毀滅般的毒品,給自己扎下最悲痛的一針。

別妄想靠毒品追求刺激、填補空虛或一夜致富,毒品只會讓人萬劫不復。

《班恩回家》雖然是一部親情片,但隱含濃烈的警世意味。班恩回家後,母親荷莉緊迫盯人防止班恩再次受到毒品的誘惑,毒品對人的戕害,在片中也有深刻描述。

圖片來源: 采昌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 采昌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吸毒到底有多嗨?一名毒品講師如此形容,如果甜蜜的初戀爽度指數是7分,聯考上榜首是8分,和最愛的異性一夜春宵是9分,中了樂透頭獎是10分,據說吸食一級毒品的爽度能夠高達18分。但要戒毒也是有無法想像的感受,那曾經上過天堂般的18分會直落到負18分,戒斷毒品的痛苦如同下十八層地獄。況且,醫療戒毒的成功率其實不到兩成。許多吸毒者本性並不壞,但有些人戒了幾十年的毒仍無法成功,他們也是生不如死。

我想毒品如果也有人工智慧,它會嘲笑人類的愚昧。

「無法感受到存在與安全,連妳也無法給我」班恩說出他青春期時染毒的起點,也許跟劇情中僅輕輕帶過的荷莉離婚有關。愛是青少年最重要的成長養分,讓青少年感覺被愛、愛自己也愛別人;愛的學習能為自己建立一層堅實的細胞壁,足以抵禦毒品的誘惑及滲透

戒毒77天後,班恩突然回家,母親荷莉給予溫暖擁抱,但是,惹事前科累累的哥哥回家,衝擊與害怕的卻是繼父和妹妹,特別是在聖誕節夜前夕無預警現身。

《班恩回家》最扣人心弦的是影片中後段,這名平凡母親荷莉,面臨兒子的生死交關時,毫不猶豫地宛如伸腳壓住孩子的地雷引信,不能同進也要同出。為母則強的決心讓她勇入虎穴,一連串的懸疑氣氛,令人屏氣凝神。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的細膩演出,牽動出人性的掙扎、親情的焦慮和無助,牽動著觀眾忽高忽低的心律。

回過家之後的班恩不想再連累家人,但是,無極限的愛,彷彿讓荷莉自己甘願被親情綁架,這是戲中描繪親情掙扎的切片。氣力放盡之後的荷莉也是累到想回家,但到底還是竭力再救孩子一回,一回又一回。毒品終究再次戰勝班恩的意志防線,荷莉給吸毒休克後的兒子急救,畫面停格在不知死過幾次的班恩再吸回一口氣,荷莉不放棄的人工呼吸,硬是從死神手裡「吸」回班恩。

親情的綁架想必是沒完沒了,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永劫不復。

親情母愛的一念之間,將使得全家的空氣,很難如同聖誕夜詠頌的平安喜樂。母親甘願被親情無極限綁架的不捨,其實是讓全家人的幸福,共同陪賭。

這是一部深刻描寫毒品與親情牽扯下,內心萬般掙扎的好戲,在感受聖誕節的歡喜中,也值得認真省思此片深藏的含意。

感謝《芋傳媒》刊載於2018/12/20
avatar-img
詹宇的沙龍
152會員
143內容數
「HomeBa」是我29歲在布里斯本遊學時,同校的台灣小女生給我的暱稱。從2000年起在家工作至今,也成為了兩個孩子的爸,當時的綽號到現在也很貼切。教養的長路上我與太太拿全勤獎,「成績」還看不到,但我們努力去做好。連同自己的成長經驗,這裡有許多家庭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詹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想認不認識岳飛不重要,但「臺灣人一定要認識湯德章」──女老師總是跟學生這麼說。 湯德章紀念公園,位於臺南市中心一座七路交匯的圓環,公園裡的湯德章半身銅像所面對的中正路,去年「才」改名為湯德章大道。1947年3月13日,湯德章在這裡(昔稱民生綠園)被槍決。2014年臺南市政府將這天訂為「臺南市正義
有些故事需要有人去敘說,否則不是遺忘,而是根本不為人所知。 電影《流麻溝十五號》講述的是臺灣在19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綠島一批女思想犯的故事, 這部改編自史實、以女性視角出發的電影,沒有對專制獨裁控之撕心裂肺,也沒有對血腥暴力還以聲嘶力竭,這段沉痛的故事卻是輕柔地述說「在亂世裡仍選擇去愛,而不是選擇
身在全球唯一院線上映的台灣,這部電影同樣被世界孤立的處境,讓人惺惺相惜。 想像那個畫面,這個孩子乃至於這些人,都值得好好被愛。 反送中運動造成超過一萬人被捕,上百人來台尋求政治庇護,主要是年輕人,年紀最小的不到18歲。他們有人把自己看成逃兵,對手足深感歉疚。 壯飲熱血,醉成含淚顛沛。
我想認不認識岳飛不重要,但「臺灣人一定要認識湯德章」──女老師總是跟學生這麼說。 湯德章紀念公園,位於臺南市中心一座七路交匯的圓環,公園裡的湯德章半身銅像所面對的中正路,去年「才」改名為湯德章大道。1947年3月13日,湯德章在這裡(昔稱民生綠園)被槍決。2014年臺南市政府將這天訂為「臺南市正義
有些故事需要有人去敘說,否則不是遺忘,而是根本不為人所知。 電影《流麻溝十五號》講述的是臺灣在19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綠島一批女思想犯的故事, 這部改編自史實、以女性視角出發的電影,沒有對專制獨裁控之撕心裂肺,也沒有對血腥暴力還以聲嘶力竭,這段沉痛的故事卻是輕柔地述說「在亂世裡仍選擇去愛,而不是選擇
身在全球唯一院線上映的台灣,這部電影同樣被世界孤立的處境,讓人惺惺相惜。 想像那個畫面,這個孩子乃至於這些人,都值得好好被愛。 反送中運動造成超過一萬人被捕,上百人來台尋求政治庇護,主要是年輕人,年紀最小的不到18歲。他們有人把自己看成逃兵,對手足深感歉疚。 壯飲熱血,醉成含淚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