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2019/1/17 稅稅念

剛剛看了一篇關於稅的文章,作者以歷史脈絡推論得到收稅是以增加財源和控制人口為目的,然後討論目前蔡政府的減稅的措施是否能符合上述兩個目的。
文章並未考慮很多時代因素,比如過去的商業侷限在其所在範圍,與現在全球化經濟活動大不相同,以及稅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增加財源,更重要的功能應該是如何作為調控經濟的手段,作者太過單純化以及理想化看待收稅這件事,反而讓文章脫離現實而無法看到現在的稅務困境
比如,文章中認為一樣收入三萬,但是在台北跟台東的人應該課不同的稅,這是很理想的狀態,依照每個人實質收入來課稅,但是有可能嗎?這中間的稽徵成本有多大,這作者可能不知道,如果我公司設在台東,但是分公司在台北,請問你要如何確認每一位同仁在哪裡上班?再把這件事情推到千萬就業人口,請問一個國家要聘用多少稅務人員才夠支應?
再把這樣的邏輯推論下去,每一種所得都要依據各地生活水平不同予以課稅,比如證券交易所得稅,我在台中買賣股票跟台北買賣股票是不是也該依據我的生活水平不同課稅?那所需要的人力大概跟東德的秘密警察一樣多了。
稅,不可能完全符合公平正義的形象,課稅就是要人民伸手給國家剁一下,如果可以,沒有人想要伸手給國家剁一下吧,當年巴菲特主張要課富人稅,那也是他自己一廂情願,沒人想理他。
有錢人資源多,跑得快,就像文章中提到的法國人大逃亡一樣,逃稅是所有有錢人都會做的事情,如何讓資產可以留在自己的國家絕對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畢竟經營一個國家沒有錢是沒辦法滴,所以,目前我國對窮人跟富人都不敢課稅,真的課稅的都是我的同溫層,就是這些不富也不窮的中產階級,為什麼這些人這麼甘心被課稅,或許也跟成本效益有關係。
有一次我跟朋友聊,如果我開事務所只作諮詢我的客源會在哪裡?第一當然是有錢人,有錢人付諮詢費所得到的節稅效益大,所以有錢人是最有可能的潛在客人,但是我想把市場做到中產階級,我們的結論是有點難(應該是非常難),因為中產階級就算被課到不合理的稅,通常會自己吞下來,理由除了找會計師不是中產階級的消費習慣之外,可能的原因就是幾萬元的稅,會讓人花錢消災就算了,況且花錢找會計師可能也還是要花上幾萬元的稅,那......還是算了吧!
所以我常常被問問題的時間點都是 我稅已經繳了耶,事實上常常都是不用補的,被國稅局誆了,但是錢出去就很難拿回來,而這樣的情形應該會越來越嚴重,因為國家還是需要錢,稅的重擔壓在這些不窮也不富的人身上,變成了一種的必然結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