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路vs.認得路》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接續去年暑假姊姊參加的訪日交流活動,日本大學生團隊預計在本週將抵台進行參觀研習,其中的行程有一天是由訪日團成員的家庭負責招待,也就是說,本煮婦將要負起台日國民外交的重責大任,努力讓訪台學生看見台灣最美的風景。
啊唷,好緊張喔~
趕緊召開家庭會議時,我家爸爸想起兩年前曾為來台觀光的日本姊姊留心尋找合用的茶杯,寄去做為訪台的紀念品,覺得應該也可以做為這次的伴手禮,就惦記著要翻出訂單再買一套茶具。
總是歲月不饒人,爸爸ㄧ早起床興沖沖的開機翻查紀錄,卻怎麼也找不到店家的資訊;這時,在一旁耍廢的自學生聽我勸爸爸不要急得火氣都上升了,溫溫地將他記得的資訊呈報上來:
「那時候好像是因為查詢有機農場,才會從維基百科跳出條目來⋯」(對齁,那陣子爸爸很努力幫媽媽找在三芝買菜的有機農場)
「不是查有機茶葉嗎?」
「不是,因為有紅蘿蔔、農場這些圖片啊!」(嗯,圖像記憶真的比較持久)
「欸?那也許我們曾在Google Mape上留下記號哦⋯」
爸爸覺得小孩的記憶力真好,馬上決定把事情丟給他去查詢,自己再去爽爽的睡個回籠覺。
媽媽聽了這些對話則是傻傻地盯著小孩發呆,覺得這個傢伙不應該只是被歸類為「記憶力好」,因為他並不「記得」這家茶行的名字,而是記得幾個「關鍵字」:有機農場、維基條目、好像是三個字的商家。
所以嚴格來說,如果我們是在記憶的地圖中找尋茶行的位址,也就是找尋買茶具這個過程的「道理」,大人小孩雖然都有一些片斷的印象,卻都沒有一個人記得完整的路徑,甚至連目的地都不知道在哪裏。能夠再走到要去的地方,這孩子是憑藉著幾個關鍵字去認得路,而不是記得路。
這就好像我們的先祖在獵場巡梭,或是遊牧民族季節性遷徙的過程中,必須倚靠天象星座、地形地貌或人為建築刻畫的印記,做為重要轉折處的標記,才不會迷失方向。人類的初始是依靠口耳相傳,將認路的方式、生活智慧和經驗傳承下去,來延續生存智慧,而不可能依賴一個人的腦袋去記憶所有的路徑。
這讓我想到我們現今的學校考試制度,似乎正好與這個邏輯背道而馳。反覆練習、精熟課本的有限內容,多少都在強調「記憶力」的重要,也刻意提獎了願意而且擅長於記憶的小孩⋯不管他是長期記憶或是短期強迫式的記住答案⋯這其實都不是在學習,因為他有很大的程度並不能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
學習是什麼?或者應該說學習是為了什麼?文字的發明促進經驗的分享與流布,也讓文明智慧得以代代傳承堆疊,更上層樓,所以我們才需要學習文字這項工具,進而去運用文字記載的知識。但如果光是斤斤計較使用工具的姿態,或是耽溺在記誦文字載體的數量,而不是去活用這些知識,這種行為還能稱之為學習嗎?
我想,一個學生若是沒有先想通這個問題,他所做的事情會是屬於被動的,這樣的被動不只是讓他越來越迷惑,也會因此感到煩躁不安,甚至逃離學習。
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個習是使用的意思,學會的東西常常拿來實作、實用,當然會很開心、很有成就感。我們現在的教育制度卻常將這句話誤會成「反覆精熟練習」,去要求學生在味如嚼蠟的功課中鍛煉出樂趣,實在是誤會很大,快樂學習這件事也就像是炊沙成飯一般的荒謬,而顯得遙不可及。
很多家長都希望讓小孩學英語,卻送小孩去沒有外師師資認證的雙語學校,只是徒然讓小孩受到不當的學前教育。家長不知道語言必須在融合式的生活環境中學習,而不是為了學語言而坐下來聽課。
與其有個大大的白板和整齊的課桌椅,幼兒可能更容易透過跟大家動手烹飪的過程,在一個安全的大餐桌上學會簡單的食物英文名詞⋯雖然他並不曾特別留意到自己是在進行「英語會話」,而是為了餵飽自己和同學的肚子,但在這個過程中,小孩什麼都學習了⋯這種情境我們也可稱之為「主題式教學」或是「專案式學習」。
事實上,不只是學齡前兒童需要這麼學、這麼做,在任何年齡層的學習者都可以因為這種包容又具有明確目的的操作學習,從昏昏欲睡的聽課座位ㄧ躍而進入「學而時習之」的講台上,人人都可以在學習中得到收穫,甚至有更多的機會現學現賣,在學習中直接看見創意的激盪。
我在自學生身上看到的學習,有時候會比較像是遊戲,那是因為他的學習都是要拿來用的,當然就會覺得不亦樂乎。但學得開心並不是說學習並不需要付出努力、用盡全力,或是濛濛渺渺的開心就好,不知所學為何。他一開始可能是好奇心驅使沒錯,但接下來他就要在學習的旅途中,先找到一些好用的工具,並練習如何將工具發揮作用,往目標前進的同時,工具的使用就在不知不覺間進步了。
所以,或許直觀的、理性的分析覺得我們應該學數學、國文或是英文,但這些都是工具,都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的乘具,如果不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這樣乏味的工具學習真的是讓人很想逃走。陪伴孩子要先體會學習者的心情,從實用主義、發現志趣重新設定學習的意義,也許才會是可長可久的學習歷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1會員
    5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翠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迷和悟不見得是智商的距離,大人費盡口舌講不明白的事,還不如讓小孩轉個角度,他就可以看清楚自己的盲點,在一瞬間,眼前的景象就會截然不同,小孩看懂就會知道該怎麼做,大人也就不需要再教什麼了。
    如果就這麼一直在自己的世界混沌不明的吸收、成長,卻沒有決定要變成什麼樣子,或是等不到一個衝出的訊號,或是找不到蛋殼上裂縫,「覺醒」這件事是不是會就這樣一直模糊曖昧的孵下去呢?
    作為一條數學玻璃缸中的小魚,自學生一直只能孤單地在紙上塗畫著他的泡泡語言,直到進入台大潛水艇,他才終於喚醒遨遊大海的壯志,得到心靈相通的自由。同門曰朋,同志曰友,數學人看似單兵作戰,卻也是團隊合作,更是彼此的知音和夥伴!喜歡的事情當時雖然沒有人能夠理解,有一天總會找到你所屬的族群⋯
    我們那個時代的爸媽都很被「快樂學習」的口號打動,可是中文是出了名的難學,小孩子又正在愛玩的年紀,到底該怎麼學才會快樂?難道是用遊戲來包裝學習?那,一旦包裝遊戲的糖衣溶解後,學習還會是甜美的嗎?這種過於強調直觀的學習,容易到手的快樂,小孩真的能一邊玩一邊學嗎?我們甚至不能確定孩子真的是快樂的⋯
    一個小孩去到學校上課,總是跟家庭生活有一定時間的區隔;一個在家教育的小孩,卻是24小時沒有間斷的接受全部。小孩沒有權力去選擇,更不要說拒絕家中大人的安排。我實在不能確定,媽媽如果貿然做出自學的申請,對3號而言是更好的選擇,還是沒有出口的夢魘?
    如果教師的自我期許是傳道、授業、解惑,這是一種教學的主動,學生是被動,那我們該如何看待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更直球對決的說,如果自學是可以教給的能力,那還叫做「自學」嗎?
    迷和悟不見得是智商的距離,大人費盡口舌講不明白的事,還不如讓小孩轉個角度,他就可以看清楚自己的盲點,在一瞬間,眼前的景象就會截然不同,小孩看懂就會知道該怎麼做,大人也就不需要再教什麼了。
    如果就這麼一直在自己的世界混沌不明的吸收、成長,卻沒有決定要變成什麼樣子,或是等不到一個衝出的訊號,或是找不到蛋殼上裂縫,「覺醒」這件事是不是會就這樣一直模糊曖昧的孵下去呢?
    作為一條數學玻璃缸中的小魚,自學生一直只能孤單地在紙上塗畫著他的泡泡語言,直到進入台大潛水艇,他才終於喚醒遨遊大海的壯志,得到心靈相通的自由。同門曰朋,同志曰友,數學人看似單兵作戰,卻也是團隊合作,更是彼此的知音和夥伴!喜歡的事情當時雖然沒有人能夠理解,有一天總會找到你所屬的族群⋯
    我們那個時代的爸媽都很被「快樂學習」的口號打動,可是中文是出了名的難學,小孩子又正在愛玩的年紀,到底該怎麼學才會快樂?難道是用遊戲來包裝學習?那,一旦包裝遊戲的糖衣溶解後,學習還會是甜美的嗎?這種過於強調直觀的學習,容易到手的快樂,小孩真的能一邊玩一邊學嗎?我們甚至不能確定孩子真的是快樂的⋯
    一個小孩去到學校上課,總是跟家庭生活有一定時間的區隔;一個在家教育的小孩,卻是24小時沒有間斷的接受全部。小孩沒有權力去選擇,更不要說拒絕家中大人的安排。我實在不能確定,媽媽如果貿然做出自學的申請,對3號而言是更好的選擇,還是沒有出口的夢魘?
    如果教師的自我期許是傳道、授業、解惑,這是一種教學的主動,學生是被動,那我們該如何看待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更直球對決的說,如果自學是可以教給的能力,那還叫做「自學」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到底這是不是導師要做為導生的事? 幫學生掃地 為學生篆刻他名字的專屬印石 為每個學生錄製一份光碟 為班上編一首歌 在寒流來襲的下午,為全班學生訂購熱奶茶 為每個學生分析他每次考試的成績 送學生紅包 把午餐學生懶得吃的水果小番茄洗淨放在水果盆中讓學生方便吃 親手煮甜湯給學生喝 為班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家中和外出時,如何透過與人、地點和物品的距離來引導孩子練習使用「這」和「那」的語句,並介紹了幼兒語言課程設計,以及透過交通地圖描述路徑和功能的課程,以培養孩子的地理空間意識和對城市各種地點功能的認識,最後介紹了DIY彈珠迷宮活動,以增進孩子對空間距離的理解和認知。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眾所週知上學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課本」。到了學校若是發現忘記帶課本,小則罰站、記點、罰抄,遇上不太講情面的老師,可能直接被請出課堂。 課本,是重要的學習媒介。不同的課堂,打開不同的課本,不論是國文、數學、地理、自然、歷史,跟著老師的說明,台下的人,只要還沒⋯⋯
    Thumbnail
    在兩歲這個階段,只要讓普通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觀察、探索和模仿,就是很大的刺激,為他們即將發展出的心智理論奠下基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到底這是不是導師要做為導生的事? 幫學生掃地 為學生篆刻他名字的專屬印石 為每個學生錄製一份光碟 為班上編一首歌 在寒流來襲的下午,為全班學生訂購熱奶茶 為每個學生分析他每次考試的成績 送學生紅包 把午餐學生懶得吃的水果小番茄洗淨放在水果盆中讓學生方便吃 親手煮甜湯給學生喝 為班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在家中和外出時,如何透過與人、地點和物品的距離來引導孩子練習使用「這」和「那」的語句,並介紹了幼兒語言課程設計,以及透過交通地圖描述路徑和功能的課程,以培養孩子的地理空間意識和對城市各種地點功能的認識,最後介紹了DIY彈珠迷宮活動,以增進孩子對空間距離的理解和認知。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眾所週知上學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課本」。到了學校若是發現忘記帶課本,小則罰站、記點、罰抄,遇上不太講情面的老師,可能直接被請出課堂。 課本,是重要的學習媒介。不同的課堂,打開不同的課本,不論是國文、數學、地理、自然、歷史,跟著老師的說明,台下的人,只要還沒⋯⋯
    Thumbnail
    在兩歲這個階段,只要讓普通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觀察、探索和模仿,就是很大的刺激,為他們即將發展出的心智理論奠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