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童年的鏡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一陣子我在社區附近的步道,迷路了。
之所以會迷路,也不是完全出於意外,內心的旁白是這樣:有手機可以估狗,我能迷到哪裡去呢我?
呵,路癡之所以是路癡,大概就是明知自己沒有方向感,卻莫名有著‘矮油~應該不會有事啦’的勇(ㄉㄨˇ)氣(ㄒㄧㄥˋ)。
走到山下,騎上YouBike,穿過隧道,折騰了一個多小時,的確還是回到家了。欸,不過畢竟那是回家,出門找路可就超緊張的。
我不禁想到,如果小孩的學習能搞一套工具讓他自己使用,就能輕鬆過關,那不是救苦救難、普渡眾生了嗎?
「欸,你說我們家長的經驗為什麼總是很難直接下載,為小孩的學習導航啊?」
「嗯⋯因為你心裡的那面鏡子是髒的、是有許多刻痕的,所以你以為你在導引他,卻是在用他的現在去填補你未完成的童年,或是打造一個想像中的‘完美童年’,反而佔據了他本來的童年。遇到自主意識強的小孩當然會反抗,畢竟將來是好是壞還那麼久以後才知道,不把握現在可是太吃虧了!」,這可不是在說我們家姊姊嗎?
「至於太乖太聽話的就會走在家長的規劃路線上,漸漸失去自己的樣子,不只不會自己找路,甚至有時連路都不會走了。」
「呃⋯你是說,我們看到的是意若思鏡(註1)嗎?對,那我怎麼可能看到他的意若思鏡照見的是什麼呢?」
「當然不行⋯所以你只能努力把自己的鏡子擦乾淨!」
「蛤?你是說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還有收集考試成績、獎狀、學歷的強迫症,或是在乎讚美或批評的玻璃心,或是有標準答案我就背的這些髒污和刻痕嗎?」
「對啊,你會這麼做、這麼想,其實是鏡子髒了、受傷了,擦乾淨就會看清楚你自己原來的樣子了。」
「那這跟小孩的意若思鏡有什麼關係啊?」
「我在當兵的時候,軍中霸凌就是理所當然的‘傳統’,明明大家當菜鳥被欺負時都很痛苦,升級變成老鳥時卻又繼續變本加厲的欺負菜鳥,還說‘教你社會歷練,這是為你好’,不是很變態嗎?」
「這又跟擦鏡子有什麼關係?」
「後來就是從李登輝開始明文嚴禁軍中霸凌的改革,將這種陋習拔除,把長久以來弄髒的鏡子擦乾淨了,老鳥就不會再照著‘不合理的訓練是磨練’的鏡子,把殘忍的欺負合理化。」
「對耶,韓國還有D.P:逃兵追緝令,真的好恐怖,不是因為有人天生愛欺負人,而是還沒有人能把韓國軍隊的鏡子擦乾淨吧!」
「對啊,我再說一次,教育的問題是大人,不是小孩。大人不可能也不需要去看見小孩的鏡子,大人要做的事情是把自己的樣子、自己的問題看清楚,就是幫小孩的大忙了!」
「就醬?然後咧?」
「欸,你不是常常做我的鏡子,遇到我言行不一的時候就毫不遲疑的戳爆我嗎?我最怕你了!你以為看見自己的原形不可怕?接受自己真正的樣子容易嗎?」
「啊⋯齁齁,真心話大考驗膩,這樣會不會讓家長很崩潰啊?」
「當然很恐怖啊!有多恐怖⋯那個韓劇‘我的出走日記’(註)不是呈現得很生動嗎?有人聽到解放自我要先‘誠實面對’,以為要拿掉社交面具、暴露自己的真實情感,嚇得差點當場退出社團!」
「嗯嗯嗯,那一幕真的好有畫面,原來大家都為生存演得那麼辛苦⋯可是小孩子會嗎?」
「會啊!大人拿以前傳下來的那一套給小孩看,小孩就會照著這個樣子去認識自己;大人如果說,用硬幣來形容人口數量,70億個硬幣可以堆成山那麼高,平凡的你只是一枚小小的硬幣,沒有人會看見你在哪裏,甚至會恰好是懸掛在邊邊角角的那一枚,隨時可能無聲無息地墜落⋯有這樣的自我認知,小孩能不苦悶嗎?」
「嘿呀,可是昌熙哥後來不是發現,有車(力量)的自己更享受寧靜、更散發溫柔,而不是他原以為的會想要四處去炫耀。他堅持過的平凡人生,是有著承擔、包容的肩膀,這樣的平凡,並不平凡;他總是適時的陪伴亡者最後一程,因為他不會歧視亡者,也不害怕死亡,才能支持自己走入送行者的行列。‘’我是一枚硬幣,也是一座山‘’,能夠這麼平等的對待自己,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對呀,親子何苦為難彼此?所以大人必須解放自己、解放思想的禁錮,學習做一個有平等心的人,先接受自己的平凡,才能放過小孩的未來,小孩就不用走在一條佈滿警示燈的窄路,這才是教育改革最艱辛的工作啊!」
「所以你是說解放下一代的學習是向內解放爸媽的童心,而不是解放小孩的童年;不是刻意把學習場合放在自然山林,或是放飛自我的大追尋,也不是解放學科什麼都不學⋯而是學習本質的解放,是學習邏輯的貫通,不是為了學歷或工作向外追逐資源或肯定嗎?」
「不然大山裏的小孩應該最解放了,但他們有嗎?偏鄉之所以是相對弱勢,不光是因為經濟或學習資源比較少,住在好山好水(例如我們去看過宜蘭的傳統學校),解放自我也不會比較多,所謂弱勢主要還是在認知的差異,不能平等對待自己,就無法客觀衡量自己的價值。拿鄉村沒有的去比較城市有的,當然比不過,反之城市父母又千里迢迢跑到鄉村去野放小孩,到底是住在哪裏才會比較好?這麼折騰不都是捨本逐末嗎?」
「至於以學歷或工作做為目標也沒有問題,但這是結果,不是原因;同樣的,人學習時會專注、會快樂、會有成就感,這也是結果,不是原因。很多人都想要有這些結果,把結果當成學習的原因,次序顛倒,才會把事情弄得很複雜、很吃力。」
「嘿嘿嘿⋯被你發現媽媽我們的煮婦心機了,好啦好啦,真的是該好好打掃一下了呢⋯」(溜~)
(註1)小說「哈利波特」的意若思鏡 (The Mirror of Erised)是一面施了魔法的鏡子。按照阿不思·鄧不利多的話來說,它展現的是「內心深處最迫切、最強烈的渴望」。魔鏡的名字「Erised」是英文單詞「Desire」的反向拼寫,意為「渴望」,就像鏡子裡的鏡像一樣。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鏡子裡看見的就是自己的模樣,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已經足夠滿足,魔鏡無法展現出他們更進一步的渴望。
鏡子的頂部刻著這樣一行銘文:「Erised stra ehru oyt ube cafru oyt on wohsi」,它必須要倒著念才能展現它的真正意思。在將字母順序翻轉並重新斷詞後,就會得到這樣的句子:「I show not your face but your heart's desire」,意為「我展現的不是你的面容而是你的渴望」。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zh/wiki/厄里斯魔镜?variant=zh-tw
(註2)韓劇「我的出走日記」,韓語:나의 해방일지/나의 解放日誌,英語:My Liberation Notes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1會員
5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翠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時我實在也不確定,是孩子本來就會做這些事情,還是教育真的有用。難以梳理這個問題,只好找孩子的爸細細回想:在小孩脫離對媽媽的依附關係後,朝夕相處,真正陪在自學生身邊的爸爸,究竟有沒有在小孩身上做些什麼。 「嗯?這怎麼解釋?」 「說個例子來聽聽?」
我知道我這個人對孩子是有著相當的執著,相對於選擇上班上課的朋友,我的選擇是一直親自陪著他們長大。究竟有沒有比較好? 其實對當事孩來說,有或沒有也無從比較起,只能說,已經是他們理所當然的日常。 蛤?這是在說什麼東西,非學校就可以實驗反社會人格嗎? 好吧,要孝道傳家,總要先思考孝是什麼。
自學生跟學校上課的同學比較不同的是一直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接下來當然就是接著往前,而不會有「開始」探索人生的課題。這就像是本來就會自己點餐的客人,不會因為進入自助餐廳或中式餐廳或速食餐廳就不會點餐,倒是口袋需要有足夠的錢,才能夠買得起心目中最高級的美食。
我相信沒有人會故意被討厭、執意要墮落,明明知道這樣下去不對勁,卻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辦⋯尤其他還只是個孩子啊!爸媽與其一味激烈地反對,不如多一些認識、多一些同理,孩子才能得到脫離暗黑引力的支持,找到對的出口。
或許直觀的、理性的分析覺得我們應該學數學、國文或是英文,但這些都是工具,都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的乘具,如果不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這樣乏味的工具學習真的是讓人很想逃走。陪伴孩子要先體會學習者的心情,從實用主義、發現志趣重新設定學習的意義,也許才會是可長可久的學習歷程。
迷和悟不見得是智商的距離,大人費盡口舌講不明白的事,還不如讓小孩轉個角度,他就可以看清楚自己的盲點,在一瞬間,眼前的景象就會截然不同,小孩看懂就會知道該怎麼做,大人也就不需要再教什麼了。
有時我實在也不確定,是孩子本來就會做這些事情,還是教育真的有用。難以梳理這個問題,只好找孩子的爸細細回想:在小孩脫離對媽媽的依附關係後,朝夕相處,真正陪在自學生身邊的爸爸,究竟有沒有在小孩身上做些什麼。 「嗯?這怎麼解釋?」 「說個例子來聽聽?」
我知道我這個人對孩子是有著相當的執著,相對於選擇上班上課的朋友,我的選擇是一直親自陪著他們長大。究竟有沒有比較好? 其實對當事孩來說,有或沒有也無從比較起,只能說,已經是他們理所當然的日常。 蛤?這是在說什麼東西,非學校就可以實驗反社會人格嗎? 好吧,要孝道傳家,總要先思考孝是什麼。
自學生跟學校上課的同學比較不同的是一直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接下來當然就是接著往前,而不會有「開始」探索人生的課題。這就像是本來就會自己點餐的客人,不會因為進入自助餐廳或中式餐廳或速食餐廳就不會點餐,倒是口袋需要有足夠的錢,才能夠買得起心目中最高級的美食。
我相信沒有人會故意被討厭、執意要墮落,明明知道這樣下去不對勁,卻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辦⋯尤其他還只是個孩子啊!爸媽與其一味激烈地反對,不如多一些認識、多一些同理,孩子才能得到脫離暗黑引力的支持,找到對的出口。
或許直觀的、理性的分析覺得我們應該學數學、國文或是英文,但這些都是工具,都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的乘具,如果不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這樣乏味的工具學習真的是讓人很想逃走。陪伴孩子要先體會學習者的心情,從實用主義、發現志趣重新設定學習的意義,也許才會是可長可久的學習歷程。
迷和悟不見得是智商的距離,大人費盡口舌講不明白的事,還不如讓小孩轉個角度,他就可以看清楚自己的盲點,在一瞬間,眼前的景象就會截然不同,小孩看懂就會知道該怎麼做,大人也就不需要再教什麼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壞孩子還是可以有夢想,只要努力追求,夢想也可以成真。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如果你連教你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沒有,那我勸那些人還是把孩子過繼到別人名下吧! 不懂為什麼台灣許多人當了父母之後,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就妖魔(?化了。看到卡通有抽菸景象、看到電視劇有些誇張情節(太浮誇的以外)等,就小題大作的去罵電視台甚至演員。他們真正想要呈現的那些人知道嗎?那些人不知道,他們只是想
倒霉兒已經完全沒有靈感了,寫自己死了可以嗎?是不是知道自己不會死?所以才寫自己死。如果知道自己會死,還要去寫自己死嗎?我死了誰最傷心?自然是我的父母,假若是假死呢,是不是也不能給父母知道真相呢?因為這樣不好玩。真心可以學習,在這裡沒有了,想必這種事情給人不好的感覺。 倒霉兒照了照鏡子思考:生活其實
Thumbnail
環境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一個人的形象,可是形象並非本質,當他發現這點就會開始踏上自我追尋的道路。 我說得比較抽象,其實我說的是醜小鴨的故事,醜小鴨出生在鴨子家庭裡面,因為長得奇怪,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於是他離開了家庭,開始了一段探索自我和世界的過程。 可是他原先在原生家庭所受到的傷害,讓他用害怕來
Thumbnail
現在回想起童年,有些記憶好像變得模糊, 我不太清楚確切發生的事情,但至今想起, 過去好像一點一點在影響著我現在的生活。 當我說出:「我只是想要你給我一點稱讚與鼓勵。」好像有點羞恥感。 好像長大以後,所有東西都要自給自足,因為曾經被拒絕就害怕開口, 就再也不向他人告知自己內心真心
Thumbnail
孩子似的向梳妝台的鏡子 一句又一句吐出錯誤的理由 一場心平靜如水流的離別 只有一遍又一遍梳理驚心的悲傷 反覆 反覆憶起年少驚心的愛 彷彿一幅褪色的月色 孤獨在心的畫廊展出 舊日的愛以每一筆思念 印在憂愁的眉頭 一年一年照鏡尋覓著 一年一年照鏡拼湊著 每一個曾經愛笑的自己
Thumbnail
這是我探索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生活系列的第三篇,繼續分享給各位: 🟡 寶劍侍者(學習、思考、表達、溝通) 在高中以前都算是資優生,在眾人眼中是個自動自發的乖乖牌,爸媽也會灌輸我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導致在金錢、生活或其他方面都是小白),我也表現不錯。前面提到,我很需要外在的認同,因為
Thumbnail
2016/10/16-10/22 我當小學生的時候,最大的煩惱是蛀牙,當中學生的時候,最大的煩惱是近視,現在回想起來,無法理解當時為什麼會被這種小事煩惱。智慧不足,讓「生命的輕」惹上「羈絆的重」。   最近常會想起我小學五年級第一次配近視眼鏡的那一幕,爸爸騎著摩托車載我去左營大路的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壞孩子還是可以有夢想,只要努力追求,夢想也可以成真。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如果你連教你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沒有,那我勸那些人還是把孩子過繼到別人名下吧! 不懂為什麼台灣許多人當了父母之後,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就妖魔(?化了。看到卡通有抽菸景象、看到電視劇有些誇張情節(太浮誇的以外)等,就小題大作的去罵電視台甚至演員。他們真正想要呈現的那些人知道嗎?那些人不知道,他們只是想
倒霉兒已經完全沒有靈感了,寫自己死了可以嗎?是不是知道自己不會死?所以才寫自己死。如果知道自己會死,還要去寫自己死嗎?我死了誰最傷心?自然是我的父母,假若是假死呢,是不是也不能給父母知道真相呢?因為這樣不好玩。真心可以學習,在這裡沒有了,想必這種事情給人不好的感覺。 倒霉兒照了照鏡子思考:生活其實
Thumbnail
環境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一個人的形象,可是形象並非本質,當他發現這點就會開始踏上自我追尋的道路。 我說得比較抽象,其實我說的是醜小鴨的故事,醜小鴨出生在鴨子家庭裡面,因為長得奇怪,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於是他離開了家庭,開始了一段探索自我和世界的過程。 可是他原先在原生家庭所受到的傷害,讓他用害怕來
Thumbnail
現在回想起童年,有些記憶好像變得模糊, 我不太清楚確切發生的事情,但至今想起, 過去好像一點一點在影響著我現在的生活。 當我說出:「我只是想要你給我一點稱讚與鼓勵。」好像有點羞恥感。 好像長大以後,所有東西都要自給自足,因為曾經被拒絕就害怕開口, 就再也不向他人告知自己內心真心
Thumbnail
孩子似的向梳妝台的鏡子 一句又一句吐出錯誤的理由 一場心平靜如水流的離別 只有一遍又一遍梳理驚心的悲傷 反覆 反覆憶起年少驚心的愛 彷彿一幅褪色的月色 孤獨在心的畫廊展出 舊日的愛以每一筆思念 印在憂愁的眉頭 一年一年照鏡尋覓著 一年一年照鏡拼湊著 每一個曾經愛笑的自己
Thumbnail
這是我探索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生活系列的第三篇,繼續分享給各位: 🟡 寶劍侍者(學習、思考、表達、溝通) 在高中以前都算是資優生,在眾人眼中是個自動自發的乖乖牌,爸媽也會灌輸我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導致在金錢、生活或其他方面都是小白),我也表現不錯。前面提到,我很需要外在的認同,因為
Thumbnail
2016/10/16-10/22 我當小學生的時候,最大的煩惱是蛀牙,當中學生的時候,最大的煩惱是近視,現在回想起來,無法理解當時為什麼會被這種小事煩惱。智慧不足,讓「生命的輕」惹上「羈絆的重」。   最近常會想起我小學五年級第一次配近視眼鏡的那一幕,爸爸騎著摩托車載我去左營大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