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4/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芳菲不曾見 青春已盡 

      甚麼是青春?
      若要給個定義,我想,大概是對愛情擁有著美好期待與幻想的初熟年紀吧。
      回憶那個還用電視看偶像劇的年歲,不知是心中情思蠢動還是當時台劇真的太輝煌,每個小周末,都熬夜守著螢幕,甚麼頻道播甚麼都清清楚楚,還會抓廣告時間,並且設定好返回鍵,生怕漏看了哪些名場面,都看、都不錯亂。現在想起來真是太不可思議了,現在連完完整整看完一部戲的動力都沒有了。
      青春期,總有些有趣的超能力,比如說:
      能認出所有出現在電視上的藝人,無論是剛出道還是一直沒沒無聞。
      現在誰還用電視看戲呢?現在的人幾乎都是在網路上找片源一次看個盡興吧。
      但不知是因為一次看完少了些期待感還是資訊量太大,以前那種看完還會沉溺其中難以回復正常生活的甜蜜或憂愁,已經不會再出現了,生活佔滿了多數的時間,一件又一件的例行公事,完成或不完成,期待與被期待,追求或就此罷手,暫時的解脫與長久的窒息。
      現在平均一年看兩、三部,都是寒暑假在中家陪著爸媽看的。從偶像劇變成追歷史宮鬪劇,每每看完都會覺得自己的國學常識又豐富了些,算是另類學習不算虛度光陰吧。
      說到偶像劇,我想到高中時期的台視周末,播完「花是愛」緊接著「罪美麗」。
      這兩部我都很喜歡,同樣都是討論甚麼是愛。
      相比之下,「花是愛」好入手的多,就是傳統偶像劇有可見甜的氛圍,說的是一個剩女遇到渣男從騙愛到真愛的故事,大概是傳達不要放棄、不要覺得自己是永遠失敗的弱者,只要綻放自信、提出勇氣,愛自己是被愛的大前提。
      而「罪美麗」就稍微沉重一點,但是無論是劇情抑或是演員演技都很動人,是至今走在街頭上台詞還會冷不丁跳出來在心頭踹一下然後走不動必須停下來緩一緩的那種好看。故事敘述一個女孩,釐清自己心意趨向成熟的過程,依戀來自於缺乏,幸福的表象並不是真正擁有幸福,學校甚麼都教,但它欠我們一堂最重要的課,就是「愛」。愛不是互相佔有、彼此妥協,更不是填補缺陷,它對於自己有甚麼定義,由自己去發現,但可以肯定的是,愛是緩緩流淌,不是催聲吶喊,因為心中充滿愛,所以能夠自然湧動,並與大地產生奧妙的作用,而濃烈迸發的感情就像是空谷回音,你大喊著愛,但你真的懂得愛了嗎?也許只是愛上理想中的自己。
      在文批的課堂上,才弄懂為何總會無由心傷,投資出去的欲力若無法收回,並不像花錢消災一樣,可以假裝沒事,它會反噬,讓你丟了一百塊還要罰你五十元漲漲記性,記得下次不要再犯。學伴期初教育訓練時讓人傻眼的一個問題「你覺得灑網捕魚是合理的嗎?」好像就沒有所謂漁夫(既得利益者)與魚(虧損者)的問題了,所以說愛這回事,就算是撒網捕魚,也不可能像無的放矢,箭射出去,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而是損人一毫,傷己十分。
      「棄我去者,昨日今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當你讓一個人魂縈夢牽時,就已經欠下巨額情債了。但誰也不用想著欠了債該怎麼還。在愛情市場中,有的人豪賭,有的人謹慎小心,有的人灑脫隨意,無論以甚麼心態下去玩,總會有那麼幾次投資失利。
      說到這裡,越想越氣,憑甚麼情愛能於其他欲力之中支配我們的悲喜呢?大概牽涉到價值問題吧。既然以投資市場比喻,若能得到青睞就代表自己的行情比較高,無論實質如何都可以理直氣壯的認為自己有價值;反之,一個沒人愛的可憐蟲,大概就會覺得自己一文不值,無論是賣相還是實質都是殘枝敗絮,但或許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所以說,亂我心者,從來都只是我啊。自己瞎了眼,看不見真相,聽著市場裡的喊價,暈頭轉向。
      青春對愛情是期待,期待久了就變得有些難耐了。怎麼可以這樣呢?
      若把愛情當成充饑的食糧,那麼得到的就會是糟粕。
      但糟粕又有甚麼不好呢?放久一點就能釀成了酒阿。
      哪那麼浪漫呢,你以為條件俱足這麼容易?一般情況下都是餿掉好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