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這回事,與服務作為商品
你能在網路上找到幾乎和小說一樣多的文章,說寫作有多困難,或說自己為什麼一直沒辦法獲得讀者青睞。人們似乎被這種抱怨文中顯而意見的衝突所吸引,卻不願栽進幾百萬字、小說形式、精心設計、結構複雜的衝突。
市場與競爭。這是運轉這個宇宙的真理之一。而這樣的結果告訴我們:大部分的讀者只會讀,他們不會留評論,不會點讚分享。看過一章之後,再看一章;翻完一頁,就再翻一頁。而你一旦選擇在網路上寫,就得和所有其他,掛在網際網路上的古老作品和新作品競爭,盡你所能地,將讀者的視線從其他網站抓過來,緊緊抓著。
人們喜歡熟悉的東西。待在舒適的地方,舒舒服服地坐在沙發上,讀著不會傷腦、傷心的讀物,看著角色們舒舒服服地享受他們毫無波瀾起伏的日常……我不能說這樣的娛樂不正確,我只能說,連載很容易市場化,而現在這樣的作品,確實頗受市場歡迎。
但假使沒有衝突,不需要衝突,我想,小說會失去意義。文學總是講述著人,人的事、人的物,還有人的心。提供毫無挑戰、冒險和衝突的日常文連載……那種東西確實能賣錢,但我不會想買。
而說到連載……就得提到質量問題,以及碼字。
網路小說連載必須注意的三個重點是「一致性」、「頻率」以及「品質」。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創作方法,有些人在電腦上打開新的文件檔,花好幾天把幾萬字的故事全部一口氣寫出來;也有些人得寫一大堆設定集,為每個角色寫一、二萬字的背景故事,將小說從頭到尾的劇情全部寫出來,最後再打出所有東西、慢慢敲定細節;還有些人,故事寫了一遍之後,將它拆開來隨便組合、編輯,拼湊出最後版本。
管理從統計開始,而假若你能管理,就能精進說故事這份技藝。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一小時只有六十分鐘,要花多久才能完成一個章節、一整本小說,只要計時就能明白。唯一須要拜的師,是前人的作品,而不是前人的做法。
而即使你把所有生活和工作模式的細節都敲定了,穩定每周更新兩次你能寫出的最高質量作品,連載還是沒辦法成功經營,為什麼呢?
有些人可能會說,反正寫的主題就是非主流,或者純文學的東西自然不會受到市場喜愛,但……這都不是重點吧?你能怎樣改變他人呢?我們只能盡自己所能,寫出好作品,然後持續寫下去。我們不該問世界怎樣遠離你,而是該怎樣建構出花園。
當你的小說完全免費觀看時,「免費」這項影響因素會將你從交易市場強硬地拉出來。書市對你而言毫無影響……出版業蕭條、興盛,知識分子成為偶像或躲進像牙塔,對你來說都沒差。你面對的只有讀者,以及潛在讀者。
你賣的不是被稱「讀物」的商品,而是「閱讀」這種體驗的服務。
野豬桑的《蠕蟲》從二〇一一年連載至一三年結束,跑去寫了另外兩部長篇連載之後,一七年回到《蠕蟲》設定的超亞人類宇宙,開始連載
《看護》。這些我貼上來的網址,幾乎全部都是粉絲製作、建立的周邊論壇。
我沒打算反駁之前的「你沒辦法改變他人」前提。事實上,野豬桑有透露過他的工作模式大概是什麼樣子:他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打開電子信箱,開始回信,接著處理社群管理工作,用瑣碎的時間做日常家務,真能開始寫小說是在下午或更晚時。
金錢沒辦法解決所有問題,但它可以解決大部分人的大部分疑難雜症。而以野豬桑的情況而言,沒有N.K.傑米辛那種緊迫逼人的壓力,可是小說主業能賺錢生活,真的為她解決不少麻煩。
就我所知,網路上所有形式的娛樂都一樣:只有人氣/觀看人數的百分之一人,願意花時間點讚、分享,或留言,有時會更少,一些冷門社群裡便會有人願意贊助;千分之一的人願意花錢購買周邊商品。在更新小說新章節人氣未達到一百,別期待有留言回應,因為世界上沒有「百分之一個」人這種單位量詞。
大家總是會說:在網路上寫小說不要期待能夠賺錢。但我則是認為,要牛耕田卻不准牛吃草,實在沒道理可言。餓死、爆肝沒錢去醫院的小說家寫再多也比不上那些,到老都還在寫的作者。當然,賺不了錢的話,就去讀
《藝術家的正職》吧。
總算理解自己可以多久更新一次(個人認為,一周一更是最低標準,每日更新是強人所難)之後,該怎樣工作最有效率之後,自然得理解自己的客戶是誰,以及你能提供的最佳體驗是什麼。
以野豬桑的情況而言,他成功的因素我認為有下列兩點:
- 野豬桑不因為瞭解讀者解讀有異,就大幅迎合讀者的想法,他反而寫出更多有趣,但總是會引起讀者爭議的角色。(衝突總是能吸引注意)
- 野豬桑主動維持讀者之間的交流,針對某些地方的寫法詢問讀者的意見,並且排除沒有討論價值的噴子,同時也賦予每個讀者抱持自己的看法的空間。
出版社的廣告費動輒幾萬元上下,還有總是會跑到各大論壇貼作品、廣求意見的大陸積極青少年創作者。這樣的情況下,為自己的作品打廣告似乎是徒勞之舉,不過這只是我的看法,如果你有錢有閒,能做這種事,就放手去幹吧。但是有些時候口耳相傳的效果遠比安利文還要更有深遠影響。
網路連載小說的基礎有兩個:第一,海量閱讀,小說和虛構文學以外,包括非虛構性作品,漫畫、動畫、電影、音樂、戲劇,各式各樣傳統、非傳統的藝術,加上派對上口耳相傳的瘋狂故事;第二,是碼字。
談碼字之前,身為中文人的我必須先推薦大家去讀《古文觀止》。上冊下冊,全背下來一輩子中文就不用愁了。我總是跟外國朋友說,你們學現代漢語,誰管你們有沒有說正確?能聽懂就沒問題!白話文歷史才一百多年,中文文法多取自於古文,用典、文化內涵全都來自古代。如果說學中文有及格標準的話,我會說,《古文觀止》就是標準。
書讀太多,就像待在一堆文謅謅的朋友之中,如果不鍛鍊寫作的實際技巧,磨練自己的故事和人物設計,你很快就會發現自己走上研究路--看別人的作品,而非自己創作。
寫了六千多字,總算開始談創作了……ORZ……
現在,就我這不專業的情況來舉作例子……
這段文字寫於一九年四月十七日。我每天固定至少寫三千至四千字小說,目前是劇情籠統大綱。純粹因興趣而寫。
如果我想增加這個數字,我得減少《蠕蟲》的翻譯時間,淺少讀書時間,增加運動量來補足體力消耗。而假若要把數字吹到大陸創作者那種萬出頭的等級,我就得犧牲作為中文人的自尊。
大綱三、四版結束,我才會開始「碼字」。草稿永遠都是屎,只要有時間有網路就能工作,一天加起來七、八千字沒問題。如果處於正在連載的情況,每天兩千字大綱還是不能少。少了,就得面對存糧越發見底的驚恐危機。
對我而言編輯階段最麻煩。日更的人,也許只能在大綱撰寫時編輯。我的大綱永遠只有參考用,試放(Pilot)的風格測試也只能參考,必須等全部寫完之後我才能理解這個故事到底是什麼東西。所以一校才是真正的作品雛形。
如果你有校過稿,應該就知道,第一校是大開大合地切,大刀闊斧地刪,砍掉幾十頁內容之後你才有了更能被順利消化的故事。第二校之後,才是真正論文挑字的編輯過程。之前我有個四萬字中篇,我不小心太過偏執,弄了九校,每一校都是word->PDF->紙本,這樣瘋狂修改。當然,真正出版是不可能這樣亂玩瞎搞。
假使是連載中,我會將一周的進度堆到周六編輯。所以去年有一段時間,周六完全沒有休息的感覺,過得相當悲慘……
這樣看來,佔據一半以上的編輯過程,其實什麼都沒寫。你可能認為,連載時,周六一整天的時間進行編輯,這樣才比較合理……我認為,見仁見智。
一周二更,累積十六至二十章的存糧的做法是野豬桑的風格。你也可以試試走傳統連載:完成一整部小說之後,再分批連載,根據讀者回應做小動作刪減。但野豬桑的做法,能賦予一個話題正反雙方擁有同等堅強的力道,能狠狠地讓兩者撞在一起,夾在中間的主角被迫做出選擇,但沒有一個選擇是百分之百Happy Ending。
而當我說「服務作為商品」時,是指野豬桑除了產出小說產品本身,也包括創造出作品人物的話題性:每個人的解讀都稍有不同,拒絕瑪莉蘇和力量幻想式的套路,像《卡拉馬助夫兄弟》那樣沉重衝突的寫法能讓讀者發表自己的想法,討論也是閱讀的樂趣之一。商業化的介紹文會說,《蠕蟲》和超亞人類系列,是網路小說界的《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
也有人說「替作品打廣告才是真正的麻煩事」,碼字本身並沒有看起來那樣巨大得無法征服。我認為這只是選擇的差異:你重視人氣,還是讀者參與?
純粹的「寫作」,單論小說的話……並不存在。若只打字,一天一萬字地瘋狂打字並不是走向終極、完美的作品的道路。兼顧著閱讀的汲取,以及寫作的輸出,不斷學習新的故事、新的寫法,到死之前不斷掙扎著要爬上不可能的高峰,才是真裡……
如果這不是你的道路,我也沒辦法多說什麼呢。
寫這麼多,只是覺得:如果要在這裡寫些什麼的話,總想要有個開場白。
我不知道方格子能接受的下限在哪,也不確定那個下限會維持多久。就連痞客邦的檔案我也會定期備份。我希望方格子能成功,但我也不懂言論自由的法理到底如何運作,也不打算完全信任政府,或類似政府的私人企業。
如果要丟臉,我不會選擇小說。
所以我想連載看看《嗜蚧如此鎂櫪(The Weird Me)》,那個我斷斷續續寫著的奇怪散文集。參雜著虛構的現實日常,以純文字進行榮格《紅書》書寫的常識。既然都要試水溫了,當然要用這種純粹美文的詭異來探探底線。如果我說一切都是夢,只不過是隱晦的妄想,也許也能把其他小說貼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