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上一篇敘述了東坡與新任太守楊繪詞篇的往來,由於楊元素與東坡是同鄉,因此詞篇裡展現了功名之心與故鄉之情,進而形成東坡「豪宕」的風格。
前生我已到杭州,到處長如到舊遊
東坡來到杭州,好像回到故郷一般,對此地的湖光山色感到分外親切。 然而,在通判任上,為了公務等事時常往返於鄰近州縣,不斷送往迎來,倍增天涯流落之感。 熙寧七年,東坡赴潤、常一帶賑饑。正月,過丹陽到達潤州(即京口,今江蘇鎮江)。除公事外,東坡在這裡盤桓期間探訪了許多友人。至春後,潤州事畢,又轉赴常州。 離開京口時作詞《醉落魄》
《醉落魄 離京口作》
輕雲微月,二更酒醒船初發。孤城回望蒼煙合。記得歌時,不記歸時節。
巾偏扇墜藤床滑,覺來幽夢無人說。此生飄蕩何時歇。家在西南,常作東南別。
這首詞寫船啟程後酒醒的生涯感嘆,有著一種苦澀的淒涼。生命好像秋天的蓬草一樣,連根拔起隨風飄散,不知最後飛到哪裡,「此生飄蕩何時歇」是東坡離開家鄉後,這些年來內心最深層的體會。
詞的上片寫離開京口的情景
「輕雲微月,二更酒醒船初發」
船剛出發,東坡從酒醉中醒來,天上沒有太厚的雲彩,月色微明,已是二更。
「孤城回望蒼煙合。記得歌時,不記歸時節」
回望京口,只見這座孤城籠罩在濃密的煙霧中。如同東坡此刻迷濛的心境。 酒醒夢覺,意識一片模糊。他記得離開鎮江之前,朋友餞別,大家歌唱的歡樂氣氛。 至於什麼時候喝醉了,什麼時候被送上船,他卻一點都記不得了。
所謂不記得,並不是因為酒醉而記不清楚,而是心理作用,故意逃避哀傷的感受。選擇只記得歡樂的情事,是彌補心靈空虛,暫時尋得安頓的一種方式。 不過,越是沉醉於歡樂的事情,更容易發覺離愁之深重。故意將它忘記,反而埋藏在心底,愈積愈深。
下片寫醒後的醉態,以及因此次離別而觸發的生涯漂泊之感。
「巾偏扇墜藤床滑,覺來幽夢無人說」
酒醉剛醒,頭巾歪在一邊,扇子墜落在地上,人癱在藤床上,因為無法控制好身子,反覺藤床特別滑。這幽渺的夢境是怎樣的內容?既然身旁無人可說,或者說了別人也不懂,乾脆選擇沉默,獨自體會那「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的感受。
「此生飄蕩何時歇。家在西南,常作東南別」
人在船上,搖晃擺動的感覺,遂觸發了「此生飄蕩何時歇」的悲涼感嘆!這一生難道就像蓬草一般到處飄蕩? 這樣漂泊不定的生活什麼時候才能結束?東坡的悲慨,累積了許多年,此時一併發洩了出來。
「家在西南,常作東南別」
東坡是西南四川人,自從離家以後,似乎結束了安穩的生活,此後經常在東南方的江浙一帶往返,每到一處與朋友見面不久就要告別,這種離合聚散的生活,短暫匆促,如果一生都如此,到處奔波,怎不令人感傷?
東坡用《醉落魄》一調為詞,應是有感「落魄江湖載酒行」(杜牧)的詩句,正反映了此時飄蕩落魄的心境?東坡此詞筆調頗為直切情思卻是曲折,讀來令人低迴不已。
《蝶戀花 京口得鄉書》
雨後春容清更麗。只有離人,幽恨終難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瓊梳擁青螺髻。
一紙鄉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箇成歸計。回首送春拚(ㄆㄢˋ)一醉,東風吹破
千行淚。
「京口」:江蘇鎮江。
上片主要寫景,山明水秀的春景,但一切景語皆情語,眼前的美景,卻勾起了東坡無盡的鄉愁。
「雨後春容清更麗。只有離人,幽恨終難洗」
大雨過後,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麗。但遠離故鄉的人,深沉的鄉愁卻無法隨著大雨沖刷掉。
「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瓊梳擁青螺髻」
「北固山」:在鎮江北,北峰三面臨水,形容險要。
「碧瓊」:綠色的美玉,指江水。
「青螺髻」:狀似青螺的髮髻,喻北固山。
北固山下三面都是水。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的梳子,而蒼翠的山峰,好象是美人的髮髻。
下片寫自己的思鄉的心情。家人只是尋常的問句,卻讓在外的遊子無法自己,因回鄉的日程還是遙遙無期,面對無可奈何的局面,東坡只能借酒澆愁。
「一紙鄉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箇成歸計」
「真箇」:真的。
萬里外的家鄉寄來了一封信,問我哪一年真的能回去?
「回首送春拚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
「拚一醉」:「拚」,豁出去。不顧酒量,只求一醉方休。
「破」:盡、開。
我只有拚命喝酒,送春歸去,在春風吹拂之下,把我壓抑的情緒,化為千行的淚水,宣洩出來。
東坡不回答家書中的問題(也無法回答),而是以春光易逝借酒澆愁做結,但有家難歸之意已溢於言表。這種不答之答比直接回答更具強烈的感染力量,充分抒發了難以化解的思鄉之情。
《少年遊 潤州作代人寄遠》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潤州」:州名,治所在丹徒,今鎮江。轄境相當今江蘇鎮江市、丹徒、丹陽、句容、金壇等地。
「代人寄遠」:古代女子寄詩給在外的丈夫,叫做寄遠。仿照傳統詩歌的「代擬」體,模擬閨婦思念遠方行人之口吻,述說自己行役在外想念在杭親友的心情,或許所代之人就是東坡的妻子,假想她的心情而作此詞,這種敘述手法可看出東坡柔情似水的一面。
上片以寫女子盼情郎還家,表達了冬去春來,人猶未歸的感慨。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
「餘杭門」:杭州城北門之一。
「楊花」:柳絮,與離愁相關。
去年在餘杭門外送別,滿天飛雪恰似楊花點點,天地間彷彿充滿著離愁,令人觸景傷情。
「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今年春天將要過去,點點楊花似滿天飛雪,還不見親人回家。門外柳絮點點,似曾相識,更增物是人非之感。 而且情人不歸,女子孤寂的世界,便無春日的溫馨,反而如在雪中一般的冰冷。所謂「楊花似雪」,意在言外。
東坡巧妙的用冬天的飛雪,春日的楊花兩種景物的比喻與交替,具體呈現了時間的推移與思唸之蔓延。飛雪與楊花,都有輕柔、潔白的特性,所以能互相借喻。由冬及春,外在的景物不論是雪花或楊花,彷彿都是迷迷濛濛,紛紛亂亂的一片,但在這看似不變的景像中,季節已不知不覺地暗中偷換。
下片也用間接的方式敘寫思婦孤寂的心境。
「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
獨飲無味,邀月作伴,風露透過窗紗,送來陣陣涼意。
「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姮娥」:即嫦娥,此指月亮。
「畫梁」:雕有花紋的屋樑。
邀來的月光卻置自己於不顧,明亮地照耀著屋樑上的巢穴,特別眷顧那對燕子。
月中的嫦娥本身也是孤獨的,何不與同樣孤單的我款訴衷曲,卻照著那雙飛燕?
用雙燕,反襯思婦的孤單寂寞,是詩詞中常用的手法。
此詞寫邀月為伴,月卻憐雙燕而不憐己,情節更曲折,寫孤寂更深一層。 而月照雙燕,容易使人生妒,但何嘗不會令人羨慕,更增相思相望更相親之情?
東坡此詞 ,寫思婦別後相思之情,雖不能確指是代妻寫作,但東坡當時的實際經驗與詞中的情境相似,令人不禁懷疑東坡是以「擬人述情」的方式,委婉曲折地寫出了自己思念妻子之情,東坡以男性的角度,真切的寫出閨婦形影相弔之淒涼。
下篇預告:杭州時期作品選錄與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