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自經區影響的是「台灣製造」的品牌價值

    前陣子自經區的議題持續延燒,前台北市長落選人連勝文(對了你不選總統嗎)跳出來聲援,他說:洗產地不是可以凸顯「MIT」比「MIC」更高級嗎?意思是指,如果廉價的中國產品,透過洗產地的方式,能夠產生更高的銷售價格,不就更凸顯「台灣製造」品牌價值的珍貴?
    但是,品牌價值是如此廉價可以被消費的嗎?
    關於自經區,前台北市長落選人連勝文跳出來聲援,說:洗產地不是可以凸顯 MIT 比 MIC 更高級嗎?

    舉例: 自經區 對台灣農產品的外銷影響

    先不論其他產品,光以農產品來說,台灣的農產品因為極度要求品質,再加上因為耕種面積較小,相對單價比中國農產品高。因此為了保護台灣農業產值與品質,中國有830項農產品是禁止進口到台灣的。
    但是如果自經區開放之後,這830項農產品可以堂而皇之的直接透過自經區進口,然後過個水從中國製變成台灣製,透過「MIT」的品牌賣到世界各地。
    我們就先不論這830項農產品對於台灣農產品內需市場的影響,在外銷部分,農產品投入生產製成的:油脂、罐頭食品、冷凍食品、調味品、乳製品等加工品,年產值約6096億;這些食品約有799億的出口值。
    相信大家看到這邊就知道,若「自經區」通過會對台灣的農產品外銷產生多大的影響。當然,許多事情先談到錢,再來談品牌價值大家會比較聽得進去。
    這邊阿肯想再舉一個例子,這例子在我講課的時候常拿出來舉例。

    捐鞋救命:自以為的善意 卻產生了惡的結果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某些品牌、企業推動「捐舊鞋到貧困國家」之類的慈善活動吧?透過捐贈舊鞋到某些貧困的國家,讓當地沒有辦法買鞋的人,可以穿到鞋子。乍看之下這是非常棒的善行,但在近年來,有許多國家政府已經透過行政法令禁止或限縮類似的「慈善行為」在當地進行。
    這時你一定覺得奇怪,明明是做善事為什麼要禁止呢?
    當然,捐鞋給沒錢買鞋的人是善事。但是對於當地的製鞋業者來說,可能就不是好事了。這些免費的鞋子進來之後,原本負責供應內需的當地鞋廠,因為民眾有了免費的鞋子可穿降低購買意願,而減少了銷量。當銷量一減少,產線就會因為產量過剩而產生虧損。當虧損到達一定程度,鞋廠就必須面臨減產甚至倒閉的狀況。
    此時,惡性循環就出現了。當這些工廠一倒閉,就會造成原本在工廠工作的人沒辦法維持既有收入,不只人民沒錢,國家稅收也減少,就更不用說什麼做好社會福利建設之類的事情了。
    褚士瑩專欄【阿北私會所】舊鞋救命救非洲?東非國協:盼立法禁止二手衣鞋捐贈 - NPOst 公益交流站
    編按: NPOst 邀請資深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阿北隔空問診(大誤),回答關於非營利工作領域的問題。無論你是志工、NPO/NGO 工作者、捐款人、有志投身公益者,都可以來 填表單問問題喔!褚阿北每週將抽出 1-3 個不等的問題來回答,現在就來 舉手發問 吧! 阿北你好,最近我家的長輩 Line 社群瘋傳的不是斗大字體佐夏日荷花的親民長輩圖,而是一張張黝黑皮膚、瘦弱的腳,穿著已經殘破、開口笑的運動鞋,踩在紅土沙地上的照片,呼籲「舊鞋救命」──請大家把不再穿、不能穿的舊鞋子捐出,將有公益單位協助舊鞋裝填上貨櫃,運往非洲,讓非洲的小孩可以無憂無慮的奔跑在沙地上,免受沙蚤等寄生蟲所苦,甚至免於生命危險。 除了婆婆媽媽們,我有不少朋友也在大學社群裡瘋傳這些東西。這讓我想起阿北以前發過的文章,文中講了 TOMS「買一捐一」的販售模式(參考:褚士瑩專欄【阿北私會所】被罵到臭頭的 TOMS 鞋,接下來做了什麼?)其實根本沒有解決非洲當地根本的「貧窮」問題,甚至帶來一些傷害,還好 TOMS 後來有做了反省。但我忍不住想,大家一窩蜂響應的「舊鞋救命」會不會也跟當初的 TOMS 一樣造成傷害?那豈不是違背了行善初衷?我要怎麼樣在我媽媽、阿姨、三叔公,以及臉書上的大學同學打包舊鞋寄出之前,不傷和氣的跟他們討論捐助二手鞋的話題?如果想行善,除了捐贈物資,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天啊!都什麼時代了,這種想法竟然還在!!! 每隔一陣子,看到呼籲捐二手衣、二手鞋到非洲做「善事」,就會忍不住產生似曾相識的「既視感」,每次都像發現那些早就在地球上絕跡的疾病突然之間又風行起來般的驚訝! 當然,我這麼說,會讓許多人覺得自己的愛心受到了侮辱,但如果我告訴你,東非幾個你心目中所謂「需要幫助的國家」,包括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布隆迪、盧安達等國所組成的「東非國協」(East African Community,EAC),已經提案要制定公約, 從 2019 年開始禁止二手衣物鞋子,通過慈善捐助或商業販賣的形式進入東非。 聽到這個消息,你會覺得驚訝嗎? 請花一分鐘想一想這個問題:「 一個這麼顯而易見的好計畫,為什麼受捐助的國家卻想要立法禁止? 」 原因很簡單,因為 這樣的行為帶來的傷害,遠比幫助來得大。 只有停止這種「援助」行為,這些國家才有可能開始推展本地製造業,增加就業機會。 「免費的永遠最貴」,我們都知道這個道理。讓我做一個瘋狂的假設:如果當年戰後美援臺灣的不是麵粉,而是稻米,免費的美國稻米作為援助物資大量進入,部分流入黑市,那麼臺灣生產的稻米無論多麼便宜、品質多麼精良,會有機會跟免費的稻米競爭嗎?這樣一來,臺灣的稻農早就被打趴了不是嗎? 根據調查,從 1980 年到 2000 年這短短的 20 年之間,捐到非洲的二手衣物,正是 非洲紡織製造業就業人口衰退 50% 的元凶 。一個被迫斷絕的產業,需要多少年才有可能重新復興? 諷刺的是,這個調查,正是「買一捐一」的鞋商 TOMS 在 2008 年做的。 你好心捐到非洲的二手衣、二手鞋,就是這種殘忍的舉動,恰恰跟你的本意相反。 我不懷疑這些活動的起心動念是善的,但就像海外醫療團,這些「善舉」都被受援助國的當地政府強烈反對。可惜的是, 善心人士往往被自己頭頂上愛的光環照得看不見真實的苦難,也聽不見別人反對的怒吼,所以至今還有不少這樣的臺灣醫療團,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覺得「為什麼我們這麼專業又有愛心,願意自掏腰包卻四處碰壁,幾乎找不到國家願意再接待義診?」很多人歸咎於臺灣的外交弱勢,但其實 真正的原因是跟時代脫節的行善觀念。 貧窮的國家需要接受幫助是事實,只是他需要的幫助,可能跟你想給的不一樣。 比如每一個義診團員出門 10 天花在交通食宿上的大筆費用,在需要受援助的國家,可能得以拿來聘用訓練當地的衛教人才 1 年,這麼做不但 能訓練在地人才、增加就業機會,也可以用更少的錢,有效達到長期援助的效果 。 同樣的道理,花錢承租貨櫃或包機,使用海運或空運將 TOMS 買一捐一的新鞋或「舊鞋救命」的二手鞋送到非洲,其中的運輸成本、燃料和碳足跡,已經足以支持像 Oliberté 這樣的非洲本土製鞋公司──在尚比亞使用來自肯亞的材料、模里西斯縫製的標籤,雇用在地的員工,製作真正適合在地人需要的新鞋子,以解決更多窮人沒有鞋子穿的困境。 送給窮人再多、再好的鞋子,也不會解決讓這些人一開始就沒有鞋子穿的根本問題:「貧窮」。但創造就業機會卻有可能治本。 雖然很不幸的,「東非國協」(EAC)的這個「反二手衣物法」極可能不會通過。而 最大的阻力來源,就是大量捐贈或傾銷二手衣物的美國。 比起做對的事,我們似乎更渴望得到行善的榮耀光環,所以基本經濟學原理在援助發展領域並不受歡迎。 另一件你不知道的事,是對於非洲東北部吉布地共和國的人來說,這種二手衣鞋,還被暱稱為 「二手衣之這次誰死了?」(who-died used clothes)。對當地人來說,衣物應該是穿到破得不能再破了才換新的東西,所以 只要是堪用、甚至看起來簇新的衣鞋,一定是屬於死人的,才有可能用不著而被送掉(參考: Don't Send Your Used Shoes to Africa.
    原本「捐鞋救命」之類對企業品牌形象有正面影響的善行,卻造成了這些貧困國家的財政負擔而被明令禁止,這種「以善為出發點的惡行」,無論出發點是否為善意,卻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豈可不慎?
    更何況我們都應該清楚「自經區政策」推行的結果,當中國廉價的產品進入自經區,透過洗品牌外銷,不管是營收的面向或者品牌營運的面向,絕對會對台灣各項著重在外銷的產業造成衝擊與負面影響。
    一個品牌價值的建立與維護是困難的,千萬不要為了貪圖眼前的利益而毀掉未來的長遠發展。
    本篇文章源於:KEN studio - 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