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商品,如何從生產思維轉為品牌思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幾年因為職務需要,我頻繁接觸食品代工廠,從北到南幾乎都走遍,從蔬果類加工、調理食品、冷凍食品到生鮮豬肉,再加上短暫擔任餐飲經銷採購,真心覺得,台灣有很多很好的產品,只是,不知道如何讓消費者知道。

某家的港式產品,供應給台灣許多飯店和餐飲業;某家的餅皮,供應給區域型早餐店;某家的冷凍食品,是知名團購主的獨家暢銷商品。

你平常吃到的商品,有可能都是這些食品代工廠生產的,有的原封不動地直接換包裝銷售、有的技術配方從頭到尾都是代工廠的。

這些廠商的品質都很好,有部分擁有自己品牌官網但知名度不夠,而大部分都只是做生產代工。其實做代工沒有不好,畢竟一次量大出貨快,就是可惜了這些工廠的好技術及好手藝,我好想讓消費者更直接看到這些好工廠、好產品啊!(*反之,若能在代工業好好闖出一片天,也是很值得的!可以參考宏全案例)


從生產思維轉為品牌思維

幾年前,我和某位食品代工廠老闆聊天,因為既有產能滿載,加上他有其他生產新品的想法,手邊資源很多,因此準備擴增新廠及新設備。他說,他想開始做自己的消費品牌,畢竟之後有新產能,加上不想一直做代工,覺得代工賺到的錢很薄利,在長遠規劃下,他覺得要做自己的消費品牌。

為什麼要一直幫別人做代工?你們這些品牌商拿我們的產品去賣,一下就翻個2-3倍,如果買給消費者的錢變成我直接賺的,該有多好!我很有信心,我的產品沒問題!

上述的想法,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和自己還是某位老闆的想法有點類似?

想要做自己的消費品牌,是一件很好的嘗試,但,你準備好了嗎?心態調整好了嗎?

這位老闆,他願意花資源在做包裝和設計上,因為他可以實際體會到「拿著一件美美的產品」在手上的感覺;但對於其他資源投入,他有點納悶,為什麼不能一次生產好幾百箱,然後一次性出貨,就可以穩穩地賺到錢呢?


生產思維和品牌思維,是完全不同的思考切入點。

生產思維是追求工廠稼動率和整體方便性,因此一次性作業加上MOQ是最基本的,最好量體能大,進而有原料議價能力,成本還能降低;最好一次拉走貨不能退貨,不要囤貨在倉庫,倉儲費用和人力撿貨費是很可觀的。

而品牌思維呢?品牌是需要長期的建立客戶印象,不論你的產品和技術力有多好,你要銷售的客戶就是不知道或不懂,因此,你更需要時間累積加上適時地投放資源,也就是長期養成計畫。畢竟初期沒有任何品牌基礎和通路關係,你的產品很好,但消費者沒吃過也不認識你,又怎麼會購買呢?不論是通路商、團購主亦或消費者,皆是。


做品牌是投資,和投資生產設備一樣

當要投資生產設備時,是不是已經想好要做什麼產品了,或是要擴大產能所以投資,很清楚知道未來的新產能要供貨給誰。

做品牌也一樣。當決定要做消費品牌時,除了確認自身的研發及生產能力,更重要的是「你要賣產品給誰?你的銷售通路和對象是誰?」,而這些都需要再細分下去,你才能真正釐清你要賣什麼產品。

  1. 銷售通路為便利商店、量販店、超市、電商、團購...,而目前每個通路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以便利商店為例,又分實體店鋪(全店上/區域上)還是LINE團購。
  2. 消費者更是各類族群都有,不能想著從少到老通吃款,資源沒有那麼多,而且消費者會不懂你到底要賣給誰?
  3. 「聚焦、聚焦、再聚焦」!清楚確認要主攻的戰場後,再擴大到其他副戰場,畢竟做品牌要連結銷售,才會真正有感,更有動力持續投資

至於,你的商品是不是市場的需求,消費者會不會買單?這就回歸於,你要銷售的通路和對象。做商品,不再只是生產思維B2C–生產什麼就是去賣就對了;市場已經改變,競爭很多,需要轉化為C2B的消費者痛點/洞察,這就是為什麼市場競爭之下,仍然有人可以賺到錢。

案例分享-水餃代工廠


提一個水餃代工廠的案例:龍信食品

其實台灣主要做水餃代工的廠商,最知名的並非龍信食品,這些業界熟悉的水餃代工廠大多為消費通路進行代工,也就是說,你在消費通路買到的水餃,有可能就是這幾家代工廠研發生產的,他們的研發和生產能力都極為強大,根本沒有做不出來的水餃口味!

而這家龍信食品,主力為代工冷凍水餃、煎餃及湯包,負責部分公司團膳和花月嵐代工。之所以提這家廠商,是因為這家代工廠推出了自有品牌「萬萬兩水餃」,主打「自創品牌,水餃代工大王」,把多年水餃代工經驗原廠直送給消費者,而我恰好透過許多KOL的推薦,加上"看起來很厲害",默默地在網路上也被打到廣告了。

其實,消費者並不知道這些水餃代工廠有誰,誰是最大或最老牌都不知道,唯有口味和專業是消費者相信的,龍信食品以自身背景為主打,並專攻團購市場、自建官網電商,把口味和專業度完整深植於消費者印象,而打造出 龍信食品 = 專業水餃代工廠 = 安心/信任/美味認證

至於消費者買不買單?以消費者角度切入,除了成功形塑專業感,更訴求「不像冷凍 像現包」的美味,目前整體網路評價不錯,點進去官網或看其他人的推薦分享,都看起來很厲害,雖然官網DM還有待優化,但大致想表達給消費者的印象滿清楚的,換算每顆約9-10元,雖然無法和量販店一顆3-5元的水餃價格相比,而在這些行銷資源的投入下,我是消費者,我個人是會願意試試看。你呢?有打中你的需求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女吃漢的斜槓企劃所
14會員
23內容數
品牌行銷|電商操作|產品設計| ▲不想被侷限,從傳產、文化觀光、設計、電商、採購、連鎖加盟,跨產業持續蹲點學習。 ▲副業,擺攤、設計、品牌及活動規劃、小編、攝影、手作甜點、軟裝設計。 ▲始終相信,唯有親自做過才會更了解「我要什麼」。 ▲信奉生命有其價值,努力創造自己的斜槓收入,打造「時間自由、財富自由的人生」。
2024/09/13
探討了Z世代和部分Y世代為何轉向Instagram等應用程式尋找信息。透過個人觀察當前的行銷趨勢,本文指出,現代消費者已不再僅僅追求漂亮的商品照,對於真實性和個性化內容的需求日益增加,分享內容的可信度重於外觀,品牌經營必須關注與年輕消費者的真實互動。
Thumbnail
2024/09/13
探討了Z世代和部分Y世代為何轉向Instagram等應用程式尋找信息。透過個人觀察當前的行銷趨勢,本文指出,現代消費者已不再僅僅追求漂亮的商品照,對於真實性和個性化內容的需求日益增加,分享內容的可信度重於外觀,品牌經營必須關注與年輕消費者的真實互動。
Thumbnail
2024/08/06
每年這個時候,照理說是消費品產業中最水深火熱的時候,因為開始了「年度計劃」。今天想來談談,到底企業要不要做年度計畫,大家都怎麼做? 我不是老闆,但我是員工,是組織裡執行計畫的人、是組織裡提年度計畫的人,由於轉職和各式職務的資歷,提供一些資訊給你,來探談「關於企業的年度計劃」這件事。 年度規劃
Thumbnail
2024/08/06
每年這個時候,照理說是消費品產業中最水深火熱的時候,因為開始了「年度計劃」。今天想來談談,到底企業要不要做年度計畫,大家都怎麼做? 我不是老闆,但我是員工,是組織裡執行計畫的人、是組織裡提年度計畫的人,由於轉職和各式職務的資歷,提供一些資訊給你,來探談「關於企業的年度計劃」這件事。 年度規劃
Thumbnail
2024/05/29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行銷人與設計人溝通的重要性,並針對以商業目的為主的設計提出了一些設計風格呈現、視覺重點、露出設計的地點和閱讀者為誰等方面的建議。
Thumbnail
2024/05/29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行銷人與設計人溝通的重要性,並針對以商業目的為主的設計提出了一些設計風格呈現、視覺重點、露出設計的地點和閱讀者為誰等方面的建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崔中鼎Alvin與方韋霓為時浥股份公司共同創辦人,都擁有超過多年的品牌傳播經驗,一直致力於為各大企業提供品牌經營的方法與挖掘產品的核心價值。累積了許多經驗,兩人從中慢慢開始思考要不要經營一個自己的品牌,期待驗證是否能夠把以往的見解與經驗,注入在自己的產品上,並激發出新的火花。
Thumbnail
崔中鼎Alvin與方韋霓為時浥股份公司共同創辦人,都擁有超過多年的品牌傳播經驗,一直致力於為各大企業提供品牌經營的方法與挖掘產品的核心價值。累積了許多經驗,兩人從中慢慢開始思考要不要經營一個自己的品牌,期待驗證是否能夠把以往的見解與經驗,注入在自己的產品上,並激發出新的火花。
Thumbnail
國際食品通路商採購大會是個非常有效率的商談會。這天的工作讓我對台灣食品在日本人心中的印象有了不少瞭解。
Thumbnail
國際食品通路商採購大會是個非常有效率的商談會。這天的工作讓我對台灣食品在日本人心中的印象有了不少瞭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提供給想去在台日商的朋友們一個認知,也讓大家知道;日商並沒有你想像中的好,我會把一些自己碰到的事件,擇要而錄;但我不會說出日商名稱,最多點到為止,供給讀者自行思考。 首先我要先說明一下工作模式: 1.管理經銷商: 這是最主要的工作,畢竟有6間經銷商,經銷商都會互相搶客戶,故一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提供給想去在台日商的朋友們一個認知,也讓大家知道;日商並沒有你想像中的好,我會把一些自己碰到的事件,擇要而錄;但我不會說出日商名稱,最多點到為止,供給讀者自行思考。 首先我要先說明一下工作模式: 1.管理經銷商: 這是最主要的工作,畢竟有6間經銷商,經銷商都會互相搶客戶,故一
Thumbnail
許多創業者從一間小攤販或小店鋪開始創業有成後,為了讓品牌更加壯大,並拓展更廣大的商業市場,都會選擇開放加盟,而選擇加盟連鎖品牌也成為許多人首次創業或開創事業第二春的敲門磚。 在台灣,依據公平交易委員會的「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加盟業主經營行為案件之處理原則」規範,針對加盟定義如下: 加盟業主,指
Thumbnail
許多創業者從一間小攤販或小店鋪開始創業有成後,為了讓品牌更加壯大,並拓展更廣大的商業市場,都會選擇開放加盟,而選擇加盟連鎖品牌也成為許多人首次創業或開創事業第二春的敲門磚。 在台灣,依據公平交易委員會的「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加盟業主經營行為案件之處理原則」規範,針對加盟定義如下: 加盟業主,指
Thumbnail
近年來,外送平台在台灣蓬勃發展,Uber Eats和foodpanda兩大龍頭更是佔據了大半市占率。這項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熱議。不少人擔心,這會不會造成外送市場獨占,導致價格上漲、服務品質下降?其實,在經濟學中,獨占和寡占都是常見的市場型態。當一個市場只有一家或少數幾家企業時,這些企業就能夠控制一切
Thumbnail
近年來,外送平台在台灣蓬勃發展,Uber Eats和foodpanda兩大龍頭更是佔據了大半市占率。這項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熱議。不少人擔心,這會不會造成外送市場獨占,導致價格上漲、服務品質下降?其實,在經濟學中,獨占和寡占都是常見的市場型態。當一個市場只有一家或少數幾家企業時,這些企業就能夠控制一切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Thumbnail
台灣餐飲業者面臨內需市場飽和的情況下,紛紛至海外拓點,尤其是拓展北美市場,而這些懷抱美國夢的公司,早期如美食-KY、瓦城、六角,近期如八方雲集、揚秦(麥味登)等,更若日本的『藏壽司』在台灣掛牌,但其實母公司也到美國展店,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各家餐飲集團非得去美國不可呢?
Thumbnail
台灣餐飲業者面臨內需市場飽和的情況下,紛紛至海外拓點,尤其是拓展北美市場,而這些懷抱美國夢的公司,早期如美食-KY、瓦城、六角,近期如八方雲集、揚秦(麥味登)等,更若日本的『藏壽司』在台灣掛牌,但其實母公司也到美國展店,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各家餐飲集團非得去美國不可呢?
Thumbnail
經營日本市場的電商,有需要到日本開公司嗎? 答案是「不一定需要」。也就是可以不到日本開公司、直接在台灣跨境操作; 但看公司的產品屬性跟進入日本市場的階段跟資源,有些可能會需要到日本開公司比較適合。 這篇文章來整理「電商品牌是否要到日本開公司」的討論。 
Thumbnail
經營日本市場的電商,有需要到日本開公司嗎? 答案是「不一定需要」。也就是可以不到日本開公司、直接在台灣跨境操作; 但看公司的產品屬性跟進入日本市場的階段跟資源,有些可能會需要到日本開公司比較適合。 這篇文章來整理「電商品牌是否要到日本開公司」的討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