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不敵中國三線城市?原來這一切都只是表面

2024/03/2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4年三月中有一則新聞,透露出如下的內容:

「認識很多台灣200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他們到中國旅遊後都大改觀,原本以為中國很窮,沒想到發現中國的城市建設贏過台灣很多,就連三線城市都贏過台北」。


這是一種不成熟而又平面的看法,中國很多地區在過去三十年間高速邁向城市化,這是一個事實,但其中的軟件系統嚴重缺乏,就以今天的經濟發展情況,可以預見未來會走向北朝鮮化,最終住在樓層高的人甚至需要爬樓梯上落,因為「城市」的保養成本高昂,這個國家連稍為高級的普通軸承都要靠進口,(台灣 TPI 軸承是日資背景廠,這方面技術都勝於中國),先天性註定前景坎坷,一但零件更換追不上,甚麼高效硬件都因日久失修而失靈。


香港建造技術源自英國,所有人行道車道有一定硬性標準,所有道路先砌出路緣,嚴格地按照規劃中的高度作參照,然後才平整整幅路面,所以連「盲人」都能輕易安全地通過。反觀中國,就算在最新最先進的區域,無論建築物多進步,但這些路面規劃卻跟不上,人行道車道都是凸凹不平,對於我們這些在國際級都會長大的人來說,一眼就看穿連一線城市都無法跟香港相比,卻又自高自大,真的有點貽笑大方。


年青人不明白「老街」的魅力,「市場」、「市集」都是反映生活文化的地方,旅遊的人大多喜愛這些具有特色的景點,可以稱為「阿伯區」,平價、實用的生活用品琳瑯滿目,夾集著新鮮的魚獲、剛採摘的水果,各種香料........,簡直讓人目不暇給,整潔亮麗的摩天大樓城市可沒有這樣的風貌,只有超級市場,其地道文化口味不可同日而語。


沒有人注意到街道是有個性的,那是該區居民的共同藝術創作,阿嬤在家門口種了不一樣的花圃,阿伯捨不得丟棄的舊物品,蔓藤繞著生鏽單車圈成另一種藝術品,看不見劃一整齊的圖形,一切都是自然而隨意,那是絕對的創作表達,百分百的人為物品,絕不是人跡罕至所逞現的荒蕪,那是「平民」的痕跡,構成一種人為的美,而非全無人手刻鑿的大自然之美。


新蓋的城市當然有其整齊亮麗的一面,卻欠缺了人性,就像如果我住在高級的大樓內,管理處突然來電:「有住戶投訴你的門外放了兩隻鞋子。」我當然知道整條整潔的長廊上多了兩隻臭鞋有多突兀,我開始明白那是一種「潔癖」、一種「對稱線條」的執著,只有稜稜角角,死板劃一的舒暢,卻沒有彎曲蜿蜒的美態,這便是「城市建設」的真貌。


76會員
405內容數
曾經,流行歌曲成為主流,有一派的古典樂先賢具備特殊的眼光,用 管絃樂演繹流行曲。她甘於成為非主流音樂,留下不少經典。我只是 剛好生於那個世代,剛好活在華洋交雜之處,得聞其色聲魅影。時移 世易,這種「經驗」亦成明日黃花,漸行漸遠漸朦朧,將會消失於茫 茫的「流量」及「光陰長流」當中。我只是盡力保留這樣的歷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