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影評|《吉娃娃羅曼死》:青春就是,燃燒後那自毀的鳥兒。

詩人影評|《吉娃娃羅曼死》:青春就是,燃燒後那自毀的鳥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吉娃娃羅曼死》(Chiwawa) / 2019 / 日本

《吉娃娃羅曼死》電影海報。

《吉娃娃羅曼死》電影海報。

青春,也許不該單純;人生,也許不該努力。

改編自日本知名漫畫家岡崎京子的短篇漫畫作品《吉娃娃羅曼死》,由《裸睡美人》導演二宮健執導。劇情描述一群揮霍青春的少男少女,其中一位長相貌美,猶如眾人吉祥物的吉娃娃驚傳遭人分屍,於是她曾經的好友們,開始回憶青春,緬懷心目中的吉娃娃。這時大家發現,每個人拼湊出的吉娃娃,都展現不同的樣貌,究竟真正的吉娃娃,是誰呢?

(以下有雷)


跳耀吧!瘋狂吧!這就是我的青春。

跳耀吧!瘋狂吧!這就是我的青春。

在毫無節制的節拍與閃爍之中,奔跑、舞蹈、狂歡與性愛,那揮霍無度的金錢與青春,帶來的是安慰與滿足,遮不住的是脆弱與孤寂。在密閉式的群體之中,青年們比的是反骨、墮落、瘋狂,相互之間建立起的關係,比起友誼更像是呼應自我形象及共鳴的面具。對於青年們而言,與具備名氣及風潮的人們來往,給予自我的「同類人」標籤,是自尊上的唯一寄託,那一種形影不離的,那一種看似密切的,背後卻是重重偽裝和未知。不需要了解,只需要共感,就是青年們的生存法則。

種種回憶與問答,圍繞出的是不關心與不了解,他們曾經一起瘋狂,曾經一起犯罪與做愛,而在她消失之後,無人挽回、無人察覺,就這樣人生少了一位曾經的「好友」,生活卻如觀看災難新聞般的不痛不癢;也許對於他們,友情愛情的比較、粉絲數量的虛榮才是人生意義,而這些隱藏在狂亂派對之下的階層,如碎片般拼湊起這部電影,也拼湊出除了自己,看不見他人的青年樣貌。最後那在靛藍海邊的紀念,留下最深情感的,不是與吉娃娃一同瘋狂的他們,而是那時隔多年與吉娃娃一遇的她;這一種遺忘的本質,被破壞的青春,才是真實,才是我們。

紀念著的是吉娃娃,還是那曾經的自己。

紀念著的是吉娃娃,還是那曾經的自己。

《燃燒烈愛》的海美,《你的鳥兒會唱歌》的佐知子,《吉娃娃羅曼死》的吉娃娃,她們浪蕩、自由、灑脫,即使看似疏離與神秘,卻不可否認她們全心全意對待著的一切。她們代表著孤獨、放肆,還是代表著單純追尋幸福與自由的鳥兒?我們只知道最終海美失蹤了,佐知子離開了,吉娃娃毀滅了,頓時之間,她們遭逢的一切事物與青春,也不再復返,世界,依然走動。青春,也許不該單純;人生,也許不該努力。我們一直認知著的社會,只是自溺般的需求,該不該看清,該不該長大,總有一天,會在不知不覺之中人模人樣。

《吉娃娃羅曼死》比起迷茫和放肆,認知的青春更是經歷於兩者之後的臆測及假面,那用盡全心面對世界的吉娃娃,得到的卻是每況愈下地惡意,直到最終她不了解任何一人,也沒有任何人了她的時候,生命也就這麼結束了。吉娃娃如同青春的色彩,她擁有著多種面向,能帶領你獲得不曾體驗的刺激快感,也能在一瞬間令你墮入懸涯,她不具備正確的答案,就像這部電影不斷告訴我們的,青春與人生就是充滿著未知,充滿著不知道。

曾經的絢爛與瘋狂,青春是什麼?

曾經的絢爛與瘋狂,青春是什麼?

推薦指數 ☆8.7/10

台灣上映日期:2019.02.27

台灣代理片商:采昌國際


成立的心得分享帳號,第一手文章、資訊都會搶先在這裡釋出,喜歡的歡迎垵下追蹤!


avatar-img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航電影的海
16.3K會員
466內容數
一篇文章,了解一位創作者的內心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的鳥兒會唱歌》精準捕捉人生那已該成長卻尚未對青春釋懷,那似乎已得到什麼,卻又在前一刻落空的不適應。
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頭野獸,牠瘋癲地可能將宇宙撕裂,但牠也是皮肉之軀下的生存意義。我們一次次的破壞體制,一次次的喚醒靈魂,希望能以真正的自我被大家看見,然而獲得的卻是一次次的修補,那封閉社會下的二次閉關。
《幸福的拉札洛》再次復甦戲劇的悲劇性角色,他讓你感受到的是感動,是感觸,還是悲憫?當他留下那滴淚時,我無法確切的用文字和言語告訴你它帶給了我什麼,它特別到穿透了人的感官,穿透了我們的心,彷彿教導了這個世界,然而當你走出影廳,什麼都不曾改變。
本片以輕鬆舒緩的方式,探討著嚴肅的生死議題,在輕快的配樂及溫暖色調之中,跟著御子一同成長,一同學習責任與放下,有時候,小小的暖意就能帶來大大的能量,《淨化萬事屋》帶來的不只是兩個小時的娛樂時光,也是殘留一輩子的深刻餘韻。
Alfonso Cuarón交出了《羅馬》,Quentin Tarantino交出了《從前,有個好萊塢》;《痛苦與榮耀》,是Pedro Almodóvar對於自我歷史的總結,關於友情、愛情和那未完成的親情。
《豢養殺人鬼的女人》實質更偏向心理恐懼及情慾,多種樣貌之下,異色,是形容本片唯一的用詞。而在四位演員不同人格的呈現之中,京子這位角色帶來的是種熟悉卻疏離的彆扭感。
《你的鳥兒會唱歌》精準捕捉人生那已該成長卻尚未對青春釋懷,那似乎已得到什麼,卻又在前一刻落空的不適應。
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頭野獸,牠瘋癲地可能將宇宙撕裂,但牠也是皮肉之軀下的生存意義。我們一次次的破壞體制,一次次的喚醒靈魂,希望能以真正的自我被大家看見,然而獲得的卻是一次次的修補,那封閉社會下的二次閉關。
《幸福的拉札洛》再次復甦戲劇的悲劇性角色,他讓你感受到的是感動,是感觸,還是悲憫?當他留下那滴淚時,我無法確切的用文字和言語告訴你它帶給了我什麼,它特別到穿透了人的感官,穿透了我們的心,彷彿教導了這個世界,然而當你走出影廳,什麼都不曾改變。
本片以輕鬆舒緩的方式,探討著嚴肅的生死議題,在輕快的配樂及溫暖色調之中,跟著御子一同成長,一同學習責任與放下,有時候,小小的暖意就能帶來大大的能量,《淨化萬事屋》帶來的不只是兩個小時的娛樂時光,也是殘留一輩子的深刻餘韻。
Alfonso Cuarón交出了《羅馬》,Quentin Tarantino交出了《從前,有個好萊塢》;《痛苦與榮耀》,是Pedro Almodóvar對於自我歷史的總結,關於友情、愛情和那未完成的親情。
《豢養殺人鬼的女人》實質更偏向心理恐懼及情慾,多種樣貌之下,異色,是形容本片唯一的用詞。而在四位演員不同人格的呈現之中,京子這位角色帶來的是種熟悉卻疏離的彆扭感。